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辛德勒的名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辛德勒的名单》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30 08: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德勒的名单》教学设计
课题:电影音乐欣赏《辛德勒名单》
课性: 欣赏与实践课
年级:七年级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一般,知识面较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激发学生对影视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视音乐的基本特征,功能与作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产生的不同情感表现与剧情画面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聆听、视唱等手段感受理解主题音乐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影主题音乐欣赏与理解,启发学生珍惜和平、关心他人、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电影音乐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感受、理解主题音乐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教法与学法:启发式、分析法、讨论法;视唱法,模仿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影视音乐话题引出新课内容,介绍并欣赏二段电影音乐(《黄河绝恋》、《泰坦尼克号》)。初步感性认识电影中的音乐。(聆听二段电影主题音乐。)
分析剧情: 影片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改编而成。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导演。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 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电影片段欣赏:播放一段德国纳粹杀害犹太人的电影片段,(主人公内心自我认识与反省的过程)为下面的欣赏理解影片主题思想做铺垫。
4、主题音乐欣赏:启发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思考音乐的基本情绪、结构、表现思想等。(设计意图:通过有声画面到无声画面的欣赏,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分析与理解: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分析音乐曲式结构(音乐主题、情绪、力度、速度等)。
6、分段欣赏:(一)主题A
问:音乐的总体情绪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感受呢?(深沉、凄凉、起伏跌宕A段)。
主题B
两件乐器交替出现,形成了相互倾诉的一种情景。让我们感觉到似乎一桩桩悲惨的情景,低沉压抑、哀怨忧伤。(B段)
重复主题A
主题旋律再次重复,又开始了那段如泣如诉、缠绵忧伤的旋律。 高八度反复,哀而不伤,充满缅怀、痛苦与希望。(A段)
得出结论:乐曲曲式结构:A+B+A(三段体)
思考:音乐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观看电影片段,加深理解。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引导。)
电影音乐的功能与作用:
(1、)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与气氛。
(2、)抒情与强化作用。
(3、)结构贯穿作用。
10、电影片段欣赏:辛德勒和犹太人离别的画面;犹太人获得自由、人们在辛德勒墓前的纪念(结合音乐欣赏,加深理解)。
11、电影导演与影片音乐作者介绍:
(1、)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主要作品介绍。
(2、)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简介。
(3、)奥斯卡金像奖简介。
(4、)音乐知识:什么叫旋律?(各种旋律的特点)。
12、实践与创造:
(1、)划一划:聆听电影主题音乐,注意旋律是怎样变化的。
(2、)唱一唱:跟随音乐轻声哼唱音乐主题。(设计意图:实践环节的重点,从聆听到视唱再到画谱,试图帮助学生熟悉音乐主题,在反复的过程中积累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13、课外延伸:
课下找一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迫害犹太人题材的电影与同学互相交流。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电影音乐欣赏《辛德勒名单》。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基本达到预期要求。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重难点解决,实践与创造相关
内容练习,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都顺利完成。然而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下面是我的课堂反思:
教学环节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合理,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节约课堂时间。
师生互动还可以多一些,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提问学生人数和次数可以更多更广,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找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有找出问题加以解决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今后在教学
中应该深入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