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方志敏可爱的中国北师大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七单元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
国弊民穷 汉奸 瘟疫 携手
憎恨 蹂躏 剥削 崩溃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重点词句,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重点)
3.探究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些特点。(难点)学习目标 1、课文中的“朋友”指的是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祖国母亲的“可爱”?
2、课文是怎样描述中国“目前”的景况和“将来”的景象?(先用自主阅读,画出有关语句,写出批注笔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统一意见。)
3、这篇课文抒发了方志敏怎样的情怀?
4、本课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可贯穿于文本解读全过程,随机发现、总结。)合作探究 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的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 4个“难道?”采用了什么修辞?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救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惟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惟一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从 “垂死”和“ 刻不容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的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
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救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惟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惟一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这段话采用了什么写法?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是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自信,朋友!
联系全文,结合这一自然段,说说你觉得本文抒发了作者方志敏怎样的情怀?北大荒
五十年前北大荒
五十年后今日中国 (1997.7.1) 今日中国 (1999.12.20) 今日中国(2001年11月10日) 今日中国(2001年7月13日) 今日中国(2003年10月16日)2005年10月12日学习本课,你一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让我们用饱含真情的话语来告慰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流血牺牲的烈士们:
方志敏,一个响彻华夏的名字,他的一身
《清贫》激发出多少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他的一声《可爱的中国》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我们敬仰他,怀念他,学习他。当我们昂首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当中华民族历经奋斗,崛起在世界东方的今天,这位革命先辈,以铿锵的足音又一次走进我们的心灵。 心灵的震撼 可爱的中国(散文诗)在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铁窗外密布着沉重的阴云
掀开935年最后的日子
他在镣铐声中
看到了稻谷飘香的中国
美丽的春天的中国
使他热泪盈眶他的手沾满阳光的汁液
于是,流出的每个文字
都飘着芬芳了飘满天空和大地
他放下笔,紧握双手
手上的镣铐,叮当有声他渴望这芬芳
他出没在一片草地。
他的身后,跟着
一群黑洞洞的枪口
许多年过去了
当人们躺在芬芳的草地上
诵读这篇千秋文章
总能听到一种金属的声音
在明亮的阳光下振响寄语:
今天的中国更可爱,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候,当我们的神舟七号成功返航的时候;当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灵们:这么光荣的一天已经来了,不是在遥远的将来,也不是在很近的将来,而是现在。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