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土地的誓言-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土地的誓言-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30 12: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8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学习文中排比、比喻、呼告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移情于物的写法。
3.感受作者对沦丧的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誓死解放故乡的爱国热情。
端木蕻(hónɡ)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
作者简介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人民依然无家可归。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背景材料
挚痛( ) 嗥鸣( ) 斑斓( ) 谰语( )
怪诞 ( ) 亘古( ) 田垄( ) 污秽( )
蚱蜢( ) 碾( ) 辘辘( ) 镐头( )
zhì
háo
lán
lán
dàn
gèn
l ng
huì
zhà měng
ni n

g o
知识梳理
重点字
【挚痛】 诚恳而深切。
【召唤】 叫人来(多用于抽象事物)。
【泛滥】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
【仰望】 抬着头向上看。
【标直】 笔直。
【呻吟】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嗥鸣】 (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 灿烂多彩。
【幽远】 深远;远而幽静。
【狐仙姑】 东北地区民间传说中的神仙。
【谰语】 没有根据的话。
重点词语
【怪诞】 荒诞离奇;古怪。
【亘古】 远古。
【默契】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族系】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
【镐头】 刨土用的工具。
【碾】 滚动碾磙子等使谷物去皮、破碎,或使其他物体破碎、变平。
【辘辘】 形容车轮等的声音。
【破晓】 (天)刚亮。
【污秽】 肮脏的东西。
1.课题《土地的誓言》是什么意思?
本文的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即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作者把“土地”放在“誓言”前面,突出了“土地”在一个爱国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课前预习
2.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誓言的句子?)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写“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时时听见故乡的召唤,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部分(第2段),写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战斗甚至牺牲。
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这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泛滥”一词原意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此处引申为“思想、情感到处扩散”。用来形容作者激愤的心情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向四下奔流,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初步感知
“埋葬”一般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用在此处是因为作者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只属于失去的故园。“埋葬”一词使句子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体现了作者悲愤的心绪。
怎样理解文中“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一词的含义?
赏析语言
写实
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
联想
作者的内心也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喷涌而出!
写意
大地之心和作者之心都在颤栗着、愤怒着,即将以不可阻挡之势爆发出来
“关东大地”有了生命与情感,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课文共两段,这两段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但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这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
第1段选取东北特有的景物,并采用叠加的方式,展现关东大地的美丽、丰饶,表达作者对
问题探究
故乡的强烈赞美和深切怀念。第2段选取春秋两季
的景物,展现“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语调较舒缓,在深切怀念中暗含忧伤、愤怒。
写作特点
1.呼告手法的运用。
作者运用呼告手法,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赞美、怀念之情,并且将土地拟人化,以“她”和“你”相称。例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种感情由平稳变为激动,像音乐的主旋律不断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2.语言凝练,饱含深情。
本文饱含着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和誓死为之奋斗的感情。文章运用排比、比喻、呼告等修辞手法,增加了内容的饱满度和感情的真挚度。例如,“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把土地比喻成母亲,强调“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写出了“我”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3.移情于物,情溢物外。
作者在回忆故乡的时候,把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物象叠印成一幅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并将自己诚挚的热情寄寓在这一幅幅美丽温馨的画中,让自己的感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本文抒发了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民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在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誓死为家乡的解放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
全文,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含泪的叙述中涌动着作者对家乡的渴望和无尽的忧伤;肆意的感情宣泄中,可感受到作者有家不能回的凄苦、哀愁和悲愤。
本课小结
课堂小练
1.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挚痛(zhì)嗥鸣(háo)斑斓(lán)
B.谰语(lán)怪诞(dàn)亘古(gèng)
C.辘辘(lù)丰饶(ráo)碾着(zhǎn)
D.污秽(suì)蚱蜢(zhà)田垄(lǒng)
答案:A【点拨】B.亘—gèn。C.碾—niǎn。D.秽—huì。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我走到哪里, 我睡得很沉, 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 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 还是 或者 总
B.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不论 即使 还是 总
答案:B【点拨】注意各分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3.对课文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激情。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C.文章大量运用排比,形成一种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作者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着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答案:B 【点拨】“土地的誓言”指“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