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
6.1实数(1)
邴集中学 邹新锋
2013.03.02.
6.2 实数 (1)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具准备
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我们以前学过有理数,大家来说一说什么是有理数? 它是怎么分类的?
试一试
1、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
动手试一试,说说你的发现并与同学交流.
(结论: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可以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得到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2、追问: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吗?
(课件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
设x=0. =0.333…①
则10x=3.333…②
则②-①得9x-3,即x=
即0. =0.333…=
根据上面提供的方法,你能把0.,0.化成分数吗?且想一想是不是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
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得到结论: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所以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 :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 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 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一).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 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所拼成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
根据上节课 1<<2,确定√2=1.…确定小数点后第一位数计算1.12 1.22 1.32 1.42 1.52 1.42 =1.96 <2 1.52 =2.25>2 就不必再算下去了 很明显1.4<<1.5 .也有学生可根据以往经验马上由1.42 =1.96 <2 1.52 =2.25>2得到1.4<<1.5.
根据以上得:=1.4…再求下一位 计算1.412 1.422 等 =1.41…以上得到的1.4,1.41仅是的近似值,究竟是多少?
掌握用有理数逐步逼近无理数,从而求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的特征。
2, 讲述故事,介绍无理数的来历
师问:当你们看到“有理数”与“无理数”这两个词时,你们的第一感觉是怎么理解的? 有生会答:“有道理的数”与“无道理的数”.
师:确实会有我们这种想法,这不,为此,它们还发动了战争呢?(屏幕显示故事,学生讲述)
(教师简单说明无理数的来历,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
问:听了故事后你们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们根本的区别在哪里?(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在前面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许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不能化成分数.我们给无限不循环小数起个名,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无理数”和“有理数”仅是名称而已,据说是清朝末年从日本引入时,翻译的讹误,因此不能从词义上理解,它们根本的区别,就是凡是有理数,都可以化成两个整数之比(可看成一个分数),而无理数,无论如何也不能化成两个整数之比(不能化为分数)。
3、实数的分类
在前面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许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不能化成分数.我们给无限不循环小数起个名,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三,例题分析
例1:( 1)你能尝试着找出三个无理数来吗?
(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解决问题后,可以再问同学:“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一定是无理数吗?”
2、实数的分类
(1)画一画
学生自己回忆并画出有理数的分类图.
(2)挑战自己
请学生尝试画出实数的分类图.
例2:把下列各数填人相应的集合内:
整数集合{ … }
负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四,课堂小结
无理数与有理数有什么区别?
实数可以怎样分类?
师生共同总结。
五,作业布置: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2)实数都有平方根.
(3)0.415926可以用分数表示.
(4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选择题:
(1)对实数进行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实数 有理数 无理数 B.实数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不数
C.实数 小数 分数 D.实数正实数 0 负实数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是无理数 B.3是3的算术平方根
C.3等于1.732 D.3是实数
(3)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两个实数之间有无数个实数
B.两个有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有理数
C.两个无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无理数
D.两个整数之间有无数个整数
板书设计:
6.2 实数(1)
一、问题的提出(讨论a2=2中的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二、探索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
三、实数的分类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无理数的引入是比较重要的,也渗透着估计数的大小的问题,为后面教学内容做一个好的铺垫。波利亚认为,“头脑不活动起来,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也肯定学不到更多的东西”“学东西的最好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学生在学习中寻求欢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亲身感受出发,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设计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试一试,说说自己的发现并与同学交流结论,在交流中尝试得出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进一步地提出问题: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吗?引入了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之间的关系.本课提出的问题“你能尝试着找出三个无理数来吗?”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空间,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