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将进酒》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6 22:4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将 进 酒李 白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 王发贵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你能解释《将进酒》这个诗题吗?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读准字音樽 馔

裘 烹
恣 谑
zūnzìzhuànqiúpēngxuè说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和感情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写出了黄河的壮阔,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再说几句以水写时间流逝的诗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说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比喻义说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赋、比、兴的哪些手法?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说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修辞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运用细节描写让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说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
  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说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有人说有及时寻乐的消极颓废之感,你怎么看?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说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
  说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几个短句有何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 说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
  “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 。  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蔑视豪门,不与权贵同流合污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说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一句表现了李白怎样的性格 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说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陈王的用典有何目的说说“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表现了诗人什么性格   反客为主,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
  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为何而愁一愁二愁三愁悲伤(夸张、比兴) 整句

欢乐(夸张) 整句 (重点句)

愤激(化用) 整散结合 (主旨句)

狂放(夸张) 整散结合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将 进 酒情感脉络悲欢愤狂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寻李白   作者: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