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6 22:4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高考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本特征
选材: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文体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解读考纲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高考重现
阅读《笑的价值》(2012江苏高考题)完成第二题。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解析:文章第三段首句是一个条件句式,间接提出了本段论点“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更具识人的慧眼”“具有锐利的洞察力”,是因为没有被学识、理论而僵死。最后是阐述妇女和儿童“会嘲笑”,让人害怕。掌握这种思路层次,即可整合出答案。
旧题回顾
1 .《捧与挖》第一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1江苏)
答案:首先,提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事物常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
2.《中国的人命》第一题: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周末练习二)
答案:首先,由太平洋会议的一句警语引出论题;其次,指出中国耗费生命的事实;接着,揭示出浪费生命现象的思想根源;最后,从正面指明了出路。
3.《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第二题:请分析第5节的论证思路。(周末练习三)
答案:首先举马远和夏珪的例子提出观点“诗意追求特色明显”。接着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与北宋山水画对比剖析,进一步阐明这种特色。最后得出南宋山水画已发展到第二种艺术意境的结论。
4.《岁岁年年人不同》第三题:请简要概括文章第5段的论述层次。(盐城市2013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答案:首先提出“人不同”受诸多因素影响,求“不同”不易;接着从历史和现实角度例证要有所“不同”须有开拓前进的勇气;最后点明全文主旨:时代呼唤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
旧题回顾
1.答案:首先,提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事物常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  《捧与挖》
2. 答案:首先,由太平洋会议的一句警语引出论题;其次,指出中国耗费生命的事实;接着,揭示出浪费生命现象的思想根源;最后,从正面指明了出路。    《中国的人命》
3.答案:首先举马远和夏珪的例子提出观点“诗意追求特色明显”。接着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与北宋山水画对比剖析,进一步阐明这种特色。最后得出南宋山水画已发展到第二种艺术意境的结论。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4 答案:首先提出“人不同”受诸多因素影响,求“不同”不易;接着从历史和现实角度例证要有所“不同”须有开拓前进的勇气;最后点明全文主旨:时代呼唤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 《岁岁年年人不同》
旧题回顾
1.答案:首先,提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事物常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   《捧与挖》
2. 答案:首先,由太平洋会议的一句警语引出论题;其次,指出中国耗费生命的事实;接着,揭示出浪费生命现象的思想根源;最后,从正面指明了出路。     《中国的人命》
3.答案:首先举马远和夏珪的例子提出观点“诗意追求特色明显”。接着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与北宋山水画对比剖析,进一步阐明这种特色。最后得出南宋山水画已发展到第二种艺术意境的结论。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4答案:首先提出“人不同”受诸多因素影响,求“不同”不易;接着从历史和现实角度例证要有所“不同”须有开拓前进的勇气;最后点明全文主旨:时代呼唤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岁岁年年人不同》
总结规律
1.要有体现论述思路,文章结构层次的关联词语;
2.要能体现论述类文本的特征,反映出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或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是引题-事例-拓展-反思的结构层次关系。
高考重现
阅读《笑的价值》(2012江苏高考题)完成第二题。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观点);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实战演习
阅读《“国学热”还能热多久》(2011苏锡常镇一调)完成第二题。
总结规律
1.要有体现论述思路,文章结构层次的关联词语;
2.要能体现论述类文本的特征,反映出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或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是引题-事例-拓展-反思的结构层次关系。
实战演习
参考答案:(1)首先提出国学要能长期热下去,必须与当代生活发生紧密联系;(2)再阐述国学不可能像英语、电脑那样满足人们的经济和物质需求;(3)然后指出当前“国学热”也不能满足当今的精神道德需求,因为只引起了少数人的兴趣。
解析:议论性语段的基本热点是在开头或结尾处揭示中心,表明态度、看法或意见,中间围绕这个中心有条理地展开事实或事理分析和论证。第5段的写作思路也是的如此:先正面提出国学长“热”的前提条件,再从经济和物质、精神道德两个层面由浅入深地指出目前国学的实际情况,从反面说明目前国学难以长“热”的原因。解答时只需按序表达就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