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古典诗歌语言的特点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短小的诗里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特定意象的含义)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二、鉴赏语言题型
㈠整体:语言风格类(P116 25)
1.解题思路: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格式: 语言风格+举例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题步骤: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积累的两个方向: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豪放俊爽、冲淡工丽 、直率委婉(含蓄)、自然清幽、洗练
熟悉作家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郊寒岛瘦
㈡局部:推敲字词: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诗眼炼字类
题目类型: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你认为这首诗(第╳联╳句中)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题格式: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答题步骤: (1) (有手法的一定要说明)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者的主观感受、读者的主观感受)
2.关键字词类(一字领全诗)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题目类型: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指出某词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08浙江卷P113 8)/句句有某词(04、06江苏卷P112 12)。
解题格式: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步骤:
(1)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三、考察重点
1.动词:(重中之重)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陶潜“悠然见南山”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形容词(修饰语)
3.虚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4.活用: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例:“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何逊)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
作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5.体现作者强烈情感的词:书愤 江枫渔火对愁眠
6.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
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2)表颜色的词:
作用: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通过色彩的组合,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渲染某种氛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银烛秋光冷画屏”
通过色彩的对比,体会诗歌感情的浓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 “醉红”中。
(3)数量词: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庾信《小园赋》)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的《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张桔轩),
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7.名词意象组合: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直接拼合,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例: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秦时明月汉时关”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