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3、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学具:
一张长方形纸条,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练习热身,唤醒旧知
1、PPT依次出示练习,全班回答。
(1)2个是多少? 3个是多少?(2)4的是多少?5的是多少?
2、观察、比较,想一想,这4道题有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1)是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2)是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相同点:都是用整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
师小结:不管是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还是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都是我们之前所学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那么分数和分数相乘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情境导入,理解意义
1、自主读题。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的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家齐读——“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一尺之捶是指有限的长度,而万世不竭是指无限的时间。该句话体现了有限之中有无限,是一个辩证的思想。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数学问题,来理解它。
2、提出问题。
如果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来代表“一尺之棰”,每次取其半之后,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呢?
3、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探索,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阅读教材。
探索的过程中,请思考:
第一次截取,截取谁的一半?还剩下多少?怎么列式的?
第二次截取,截取谁的一半?还剩下多少?怎么列式的?
第三次截取,截取谁的一半?还剩下多少?怎么列式的?
学生汇报。
师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第一次截取整张纸条“1”的,是把整张纸条看做单位“1”,还剩,。
第二次截取“”的,是把纸条的“”看做单位“1”,还剩,。
第三次截取“”的,是把纸条的“”看做单位“1”,还剩,。
师:同学们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分数乘分数就是求——?
生:分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板书: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理解算理,抽象算法
出示题目:先画一画或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再想一想,写出答案。
明确意义。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算式。谁能说一说它的意义是什么?
(表示四分之三的四分之一是多少。)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根据算式的意义来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2、小组内的同学按自主学习任务和提示,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任务:
画一画或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看看等于多少。
自主学习提示:
(1)如何表示?
是把谁看作单位“1”的?能正确画出“”来吗?
3、小组代表汇报。
生:我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3份。得到表示四分之三的四分之一是多少,再把看作的单位“1”,把再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1份。就得到了,从图上可以看出结果是。16是分了两次的结果4×4,3是取了两次的结果1×3。
师:谁能把它刚才说的过程结合图形再说一遍吗?
4. 随堂训练,积累经验。
(1)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
(2)课堂反馈、汇报。
5、抽象算法。
师: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如何计算的吗?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分数与分数、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过程中,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