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校际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校际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1 09: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 启用前试卷类型∶A
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校际联考
历史试题
2022.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两河流域的民居,多以由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成,木材使用较少;而古埃及的民居大量使用木材,常以甘蔗和椰子叶铺成屋顶。这表明
A.生产方式决定建筑风格类型B.古代两河流域建筑技术高超
C.古埃及的自然环境更为优越D.早期文明深受自然条件影响
2.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人对外进行了范围广泛的殖民活动,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下图是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希腊殖民地
A.是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产物B.使地中海区域实现了统一
C.遍布周边地区但又相互独立D.建立帝国推广了希腊文明
3.右图为纳尔迈调色板,出土于埃及。反面,纳尔迈国王头戴白冠,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在他的脚下,还有两名敌人正在狼狈逃窜。反面最下部分,象征国王的公牛攻破了设防的城市,正在践踏着企图逃窜的敌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埃及
A.对外战争战无不胜B.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C.实行君主专制统治D.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这在本质上反映了法典
A.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B.内容全面具体可操作
C.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D.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5.希腊化时代是指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的一段中近东历史时期。以下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伯利克里改革B.罗马帝国建立C.《十二铜表法》制定D.亚历山大东征
6.时人对公元1世纪的罗马城作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罗马帝国不断的对外扩张B.民主共和制度发展到顶峰
C.罗马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D.罗马法系发展到完备阶段
7.10世纪前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谚语说明当时的西欧城市一定程度上成为自由的乐土。关于城市自治权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发展是自治权获得的主要动因 B.大部分城市获得了自治权
C.城市自治权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和平方式 D.城市自治不利于国家统一
8.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相关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应是
A.亚洲政治一体化的趋势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亚洲各国封建进程加快D. 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9.浮动园地(如下图)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的方法,耕种者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
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据此可知,浮动园地
A.耕种方式是集体劳作B.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
C.呈现自然经济的特点D.借鉴其他文明的做法
10.下图是17世纪某一殖民国家扩张路线图。该国是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11.1500—1700年美洲输入欧洲黄金308吨,白银33668吨。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B.欧洲商品在美洲倾销
C.欧洲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D.美洲日益走向了衰落
12.据统计,在 1831年英国有选举权的人约占成年人口的4.4%,英国符合选举资格的农
村选民约占农民总数的4%,城镇选民约占城市居民总数的1%多一点。这说明英国
A.君主仍然掌握实权B. 民主改革势在必行
C.议会下院掌握实权D.工业革命受到阻碍
13.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如下图)。该贸易航线
A.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亚洲B.成为大西洋贸易的典型路线
C.开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D.使世界各地联系进一步加强
14.18世纪,欧洲许多奢侈品变成日常用品,以前只有富人才能用得起的茶叶、蔗糖、咖
啡、香料等成为大众商品。这一现象源于
A.工业革命的持续开展B.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C.价格革命的深远影响D.世界市场的不断拓展
15.下表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外贸易大事年表。据此可知,该公司
A.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垄断组织B. 对外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C.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D.体现近代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原则
16.14、15世纪,意大利的建筑设计摒弃只为宗教服务的观念,建筑的主题由寺院转变为宫室。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构图中的主题,追求数的和谐与人体的比例在建筑中屡有体现。上述建筑创作
A.反映宗教改革要求B. 表达强化王权意愿
C.否定罗马教会信仰D.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17.在宗教改革中,一些地方领主吸引宗教团体来加强自己的权力基础。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据此推知,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B.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
C.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
18.下表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著作及其内容。据此可知
A.启蒙运动孕育近代科学B.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C.启蒙学者宣传多元知识D.启蒙运动推动革命到来
19.据统计,英国政府向议会提出的议案,被修正或者被反对情况如下∶1867-1869年有17项,年均5.7项;1880-1885年有11项,年均1.8项;1896-1900年只有1项,年均0.2项。这表明
A.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B.内阁对议会影响力增强
C.分权制衡原则逐渐丧失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20.俾斯麦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下图是一幅讽刺俾斯
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漫画内容说明
A.德国代议制民主制度不完善B.俾斯麦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
C.俾斯麦获得肯定有其必然性D.德国统一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21.下表是英国进出口统计表(单位∶10万英镑)。据此可知,英国
A.确立国际贸易垄断地位B.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逐步丧失工业垄断地位D.出现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22.工业革命以来,英国人的休闲时间由之前的随意休闲逐渐转变为实行固定的节假日。
这一变化是基于
A.民众收入的提高B.工厂制度的建立
C.社会风俗的转变D.民主制度的确立
23.18世纪,伏尔泰等很多人就谴责奴隶贸易。19世纪开始,英国、美国、荷兰、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国都先后宣布禁止奴隶贸易。奴隶贸易废止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 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
24.下表是世界不同时期的城市排名。据此可知。
A.工业化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粮食作物引进是城市发展原因
C.排名变化反映了金融中心转移D.城市发展反映了国际格局变化
25.巴黎公社革命被认为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但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主要
原因是
A.没有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B.没有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没体现无产阶级专政特点D.没有体现工人阶级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以上图片反映的古代文明的特点。结合图1至图5的信息,概括指出古代亚洲
文明先进性的表现。(10分)
(2)图6的圆柱被称为古代希腊的建筑象征,最初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艺术。谈
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4分)
27.(18分)《撼动世界史的植物》一书从小小的植物去切入历史,提出"植物能创造人类
文明,也能撼动世界历史"的主题。针对此主题,某历史研究小组搜集了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玉米与玛雅文明
人类是由玉米创造的,世界像一块巨大的玉米地,四角各有一根支柱。
----摘编自玛雅史诗《波波尔·乌》
右图为来自洪都拉斯科潘的文物——玉米神雕像,原安放在一座金字塔神庙中,被玛雅人供奉祭祀。
材料二
材料三
玉米与近代世界
16、17世纪,玉米因产量高、易储存且富含维生素成为在湿热的西非和漫长的越洋旅程中主要的食物来源。廉价的玉米被广泛作为各类加工食品和工业品的原料,成为欧洲殖民者理想的输出商品..…既是商品,又是一日三餐,收成以后,倘若殖民掠夺使农民无路可走时,玉米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摘编自《玉米与资本主义》
16世纪的时候,玉米传入中国。清代山东的《清平县志》.记载"食品,以麦为尚,惟富民食之;中产以下所食惟玉米,高粮(梁)等,而间以薯芋。"玉米一时间成了当地的主要食物。
-摘编自《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19世纪,希腊人和塞尔维亚人靠吃玉米获得了吃饭自由,"玉米加火枪",希腊人和塞尔维亚人相继打赢了奥斯曼帝国..到1860年,美国玉米产量翻了四番,由于主产区在北部,在南北战争中,北方士兵每天最低配是560克玉米面,而南方士兵只有200克,还经常吃不上最终被碾压了。
-摘编自《为什么说玉米才是食物链的主宰》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对探究这一主题的史料价值。(6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玉米"撼动世界历史"作出合理解释。(12分)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伍德盖特(小说中的一个工业城镇),污渠遍地,秽物成堆,污水成滩,简直是瘟疫重疾的温床,散发出的气息足以污染整个王国的空气,让整个国家笼罩在疫病阴影之下。
他们之间没有往来,彼此漠然,对彼此的习惯、想法、感受一无所知……他们仿佛分属于不同的物种,一直以来吃不同的食物,顺应不同的风俗习惯,遵从不同的律法制度,"他们就是富人和穷人"。
(工厂)有好几层高,都是在室内后加上的楼层。整幢建筑破败不堪,很大一块面积是制钉坊,每层都有好多台重型铁制机器同时运转,随着机器的震动整个楼体每一处都吱呀作响。楼板严重破损,有些地方可以透过板缝直接看到下面,有些楼层用几根支架勉强支撑着。
再看看从地上(矿井)爬出来的小家伙们!其中很多是女孩儿,可爱的孩子,还很娇弱而害羞,却肩负起最重要的责任,往往最早下矿最晚出来。
(集会上)工人们怒吼道∶"我亲爱的朋友们,能拯救我们这个民族的就只有一个办法——好好来上一场大罢工!"
-摘自英国作家迪斯累利创作于1845年的小说《西比尔》
材料二
迪斯累利(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在敲响警钟∶底层的未受过教育的工人大众是激进政治运动的火药库,若把握不好局面往往会回火,造成激进派领导人无法控制的局面。
由此可见,关于如何解决"英格兰的状况问题",迪斯累利显然反对试图通过工人阶级自行斗争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做法,而是希望(这部小说)能够引起"富裕民族"对"贫穷民族"苦难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重新建立起社会的有机和谐。
-摘自熊颖哲《小说<西比尔>中的19世纪"英格兰的状况问题"》
(1)材料一说明当时英国存在着哪些社会问题 简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12分)
(2)对材料二中迪斯累利关于工人运动的看法,谈谈你的认识。(6分)
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校际联考
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22.04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2.C 3.B 4.A 5.D 6.A 7.C 8.D 9.B 10.C 11.C 12.B 13.D 14.D 15.C 16.D 17.B 18.C 19.B 20.A 21.C 22.B 23.A 24.D 25.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0分。
26.(1)特点: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具有多元特点。(2分)
先进性: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国家);发明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成为农
业文明的发源地;产生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出现影响世界的宗教。(8分,答出其中任四点即可)
(2)感悟:东方文明影响了西方希腊文明;文明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分)
27.(1)玉米造人是神话传说属于二手史料,虽有主观性但可反映玉米的起源和影响;玉米
神雕像作为考古史料,是一手史料,可直接反映玉米对玛雅文明的影响。对于这一主题研究,两则材料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6分)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玉米得以传播到其它大陆,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3分)
玉米作为原料和商品,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玉米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
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有利于人口增长和社会稳定;玉米为人民反抗压迫和殖民统治的斗争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武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解放运动和近代民主革命进程。(9分)
28.(1)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工人劳动条件相当恶劣;使用童工
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人阶级开始进行多种形式的斗争(阶级矛盾激化)。(8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背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逐渐出现;资产阶级追
求利润,放任社会环境和工人处境的恶化。(4分)
(2)认识:小说的作者反对工人阶级的暴力斗争,主张社会改良,具有空想性。早期工人运动虽然有缺点,但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会推动社会发展(逐渐减少社会弊端)。(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