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材先从生活入手抽象出立体图形,接着在明确面、棱、顶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最后认识长、宽、高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中,安排用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1、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节课教学设计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教材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合交流作中发现长方体的特征,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
(3)经历制作正方体纸盒,观察、探索、分析、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难点: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长方体礼品盒。
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请看电子白板,这有一个点,如果让这个点向右平移一段,它划过的痕迹是什么?点动成线)让这条线段向下平移一段,它滑过的痕迹会是一个什么形状?(线动成面)如果让这个长方形沿水平方向向后平移滑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滑过的痕迹又是一个什么形状?(面动成体)。现在,我们已经从平面图形跨越到了立体图形,出示长方体教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动画演示点、线、面的运动,让学生感知从平面图形过度到立体图形的神奇,从而激发了学习新知的兴趣,提升探索欲望。)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探究长方体的特点
师:长方体上有没有我们以前学过的点、线、面?谁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面?摸一摸。 长方体上有没有线?在哪呢 摸一摸。 这些线在面的什么位置?长方体上有没有点?在哪呢?带着这些问题四人小组探究。(教师巡视参与到各小组探究过程中)
学生实践活动:
1.学生拿学具找一找,指给同桌说一说。
2.学生上台拿学具摸长方体的面。 学生上台拿药盒、牙膏盒……学具摸长方体的棱(面的边)(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 实物感知,形成表象
小组代表汇报展示:(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归纳:
1、简单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组成部分。
长方体 正方体
2.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们把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我们把长方体上的这些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入手,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1)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特点?
(2)长方体一个顶点能引出几条棱?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
指名学生再次演示汇报,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能从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推出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也都相等,这就是我们学习图形知识的好方法。(板书: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让我们一起填写长方体的特征。
填写书上11页表格
顶点 面 棱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 条数 长度关系
长方体 8 6 长方形或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12 分了组每组棱长相等
正方体
(二)探索正方体的特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拿出正方体学具,利用刚才我们学习长方体的方法,四人一小组研究正方体的特征。(设计意图:运用研究长方体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正方体的特征,从扶到放,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探究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那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都具备吗? 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都具备吗? 你认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填写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图。
学生自己概括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继续填写书上11页表格。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师:刚刚我们说了相交于同一顶点有几条棱? 我们把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 师:为了寻找方便,一般我们把长方体底面上较长的一条棱说成是长方体的长,较短的一条棱说成是长方体的宽,垂直 于长、宽的那条棱叫做长方体的高。 师:谁来给大家指一指教师手中长方体学具的长、宽、高。 师:找一找正方体的长、宽、高,你发现了什么? 师:所以我们把正方体的长、宽、高统称为棱长。(设计意图: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量出他们的长、宽、高,求棱长总和,学生操作性强,兴趣很高。)
三、巩固练习
1.学生量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棱长),并求出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2.量出你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求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师:什么是棱长总和?你是怎么算的?
3.量出你手中正方体的棱长,求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师:你是怎么算的?(设计意图: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量出他们的长、宽、高,求棱长总和,学生的操作性强,学习兴趣很高。)
4.课件播放:学生观看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场馆 ——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是如何学习的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 ─(12条)棱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8个)顶点
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是 长、宽、高
教学反思:
在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课前让学生用纸板制作正方体纸盒,通过观察、探索、分析、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的实际操作中,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将一个长方体纸盒,摆放不同位置,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过程意识,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感受,逐步领悟,逐步形成,逐步发展。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手摸,用眼观察去体验立体图形,循序渐进最后抽象出长方体,并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这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整个过程,从观察思考,到讨论、操作、探索发现,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历了探索长方体面、棱、顶点及特征的全过程。在自主探究活动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还有个别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中,因此,这些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看法。
2.课堂语言不够精练,老是担心学生不懂,还没等到学生说完,教师就接着引导说。
3.教师及时评价性语言欠缺。例如,在学生汇报有多少条棱和你是怎么知道那些相对面完全相同时,学生汇报的方法比较好或比较新颖时,我没能及时给予评价性语言,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对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及操作的指导,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顶点
顶点
面
面
面
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