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五年级下册 2.4 增加船的载重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五年级下册 2.4 增加船的载重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30 17: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增加船的载重量
【教材简析】
在第3课的最后研讨汇报环节中,对比观察不同组间的铝箔纸小船时发现学生的铝箔船的造型相差很大载重量相差很大,同时分析数据发现最大载重量的小船是底面积大,船沿较矮的船型。本课一开始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船的载重量和什么有关?”以及“怎样提高船的载重量?”这2个问题。
本课的探索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前一课的学习活动,已经知道“把铝箔做成船型,容易漂浮在水面上”。这节课增加了比较船的载重量的要求。教材给出了边长是12厘米的铝箔,要求学生思考、运用材料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和制作不同底面积的船,比较它们的载重量。将小组的作品进行实践尝试、有效记录。
最后拓展活动,从“弹珠会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入手,引出船舱分格结构,可以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视频观看或者交流探讨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船舱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上节课中将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的形状,能使原本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那怎么做更容易使橡皮泥和铝箔船浮、更容易使船平稳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经验。通过针对最后数据的分析对比,找到最大载重量的船型最小载重量的船型,学生们就推测可能这样的船型载重量较大,这为本课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前概念。
五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如果让他们去计算生活中常见船型的体积显然是有难度的。所以,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制作的船模是方形的,这样的操作,一方面便于学生结合所学学科,能实际计算船只体积的大小,另一方面方形船模也是实际指向船舱的雏形概念,可以为本课后面拓展、研讨船舱做一个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使学生了解技术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推动着船的发展。
2. 通过对船进行分格,让学生了解船舱的作用,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
3. 知道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越大。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运用具体尺寸进行设计和制作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
2.根据计算测试结果,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和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科学态度目标
1. 乐于对铝箔船载重实验进行探究。
2.真实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根据载重数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材料相同时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难点:根据计算和测试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船的载重量。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小组:三张12×12厘米的铝箔(厚度70微米以上更易操作)、水槽、水、垫圈、弹珠、刻度尺、记号笔、科学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3分钟)
1.出示课件(上节课制作的橡皮泥和铝箔船),交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制作的橡皮泥船和铝箔船吗?通过我们的设计、制作,使它们漂浮在了水面上。
2.提问:我们小组制作的船,它们能承载多少个垫圈呢?
学生回答。(说明我们制作的橡皮泥船和铝箔船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3. 出示课件(现代货轮),如果我们需要增加船的承载能力,造船的技术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4.揭示课题:我们今天来研究的是《增加船的载重量》。(板书)
二、探索(预设28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三张12×12厘米的铝箔、水槽、水、垫圈、刻度尺、记号笔、科学作业本]
(一)设计三只不同体积的铝箔船
1.出示三张12×12厘米的铝箔,提问:老师手里有三张边长都是12×12厘米的铝箔,通过前一节课,我们知道把铝箔纸做成船可以使它漂浮在水面上,并且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现在需要把它们做成3只大小不同的铝箔船,要怎样做,才能增加它的载重量呢?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怎样思考的。(根据学生的思考,能想到同样的材料,设计制作三艘底面积不同的铝箔船)
3.从书本中的设计图一为例,指导学生在所给的铝箔上明确船的底面边长和船舷的高度。
4.各小组合作设计三只不同体积的船,依次画出示意图,并计算出船型体积大小。
设计和记录方法:
①先确定铝箔船的“船舷高”;
②再确定“底面边长”;
③最后用虚线画出来。5.小组制作中,教师巡视指导。
(二)制作三只不同体积铝箔船
1.通过汇报并统一全班的制作船型:船舷高分别为2㎝,3㎝,4㎝,体积分别为128、108、64立方厘米的铝箔船。
2.通过视频展示制作方法,利用图片重点结束折角的制作,同时小组分工制作三只不同体积的铝箔船。
3. 按照铝箔船体积从大到小摆放在水槽前。
(三)比较三只铝箔船的载重量
1. 铝箔船按照体积从大到小已经摆放在水槽前,各小组逐只进行测试,建议同一位同学操作,轻轻地放入垫圈、放平稳,均匀分散地摆放在船底部,最后一个使船沉底的垫圈不能算。
2. 明确实验要求后, 实验并记录结果。
3. 各小组汇报,教师汇总数据。
三、研讨(预设6分钟)
1. 请同学们观察教师汇总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 提问:船的载重量和什么因素有关?
3. 提问:怎样提高船的载重量?
总结:用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四、拓展(预设3分钟)
1.教师实验,在铝箔船上摆放弹珠。发现,弹珠容易滚动,会导致铝箔船侧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听取学生思考。
3.出示课件,船舱的分格设计。
4.小结:我们船舱的分格结构,小船模型越来越趋向现代所见的船只,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造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进步。
【板书设计】
4.增加船的载重量
方法:增加船身的体积→体积=底面积×高
设计三只不同体积的铝箔船:
体积大 体积中等 体积小
我们的发现:同样材料制作的船,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