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拗(niù) 掳去(lǔ)
酒馔(zhuànɡ) 僧侣(sēnɡ)
B.恸哭(dònɡ) 苕溪(tiáo)
无恙(yànɡ) 拓展(tuò)
C.作揖(yī) 禀告(bǐnɡ)
币帛(bó) 赫奕(yì)
D.蓬荜(pénɡ) 聘定(pìn)
病症(zhēnɡ) 殡殓(bìn)
解析:选C。A.“馔”应读“zhuàn”;B.“恸”应读“tònɡ”;D.“症”应读“zhènɡ”。
2.下列各项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信笺 辑拿 禀告 讳忌
B.仓廪 编辑 栈道 驰骋
C.禽着 住宿 开拓 违背
D.佯装 气慨 诡计 徜徉
解析:选B。A.“辑”应为“缉”;C.“禽”应为“噙”;D.“慨”应为“概”。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文规定,成年子女有________父母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________。
A.暴发 抚养 赢利 B.暴发 赡养 赢利
C.爆发 赡养 营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解析:选B。暴发:表示突然发生,搭配对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可以表示突然发财,如“暴发户”。爆发:搭配对象多用于“革命”“运动”等人类活动。抚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的养育。赡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的供养。营利:谋求利润。赢利:获得利润。排除法选B。
4.下列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军分付苍头:“去请那刘秀才进来”。
B.谁料乐极悲来!快活不上一年,撞着元政失纲,四方盗起。
C.可怜金定翠翠二人生前不能成双,亏得诡认兄妹,死后倒得做一处了!
D.又见他把死来相许,料道今生无有完聚的指望了!
解析:选A。A项中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将军也着了急,屡请医生调治。又道是:“心病还须心上医。”你道金生这病可是医生医得好的么?看看日重一日,只待不起。
里头翠翠闻知此信,心如刃刺。只得对将军说了,要到书房中来看看哥哥的病症。将军看见病势已凶,不好阻他,当下依允。翠翠才到得书房中来。这是他夫妻第二番相见了。可怜金生在床上一丝两气,转动不得。翠翠见了十分伤情,噙着眼泪,将手去扶他的头起来,低低唤道:“哥哥!挣扎着!你妹子翠翠在此看你。”说罢泪如泉涌。金生听得声音,撑开双眼,见是妻子翠翠扶他,长叹一声道:“妹妹,我不济事了,难得你出来见这一面!趁你在此,我死在你手里了,也得瞑目。”便叫翠翠坐在床边,自家强抬起头来,枕在翠翠膝上,奄然长逝。
翠翠哭得个发昏章第十一。报与将军知道。将军也着实可怜他,又恐怕苦坏了翠翠,吩咐从厚殡殓。替他在道场山脚下寻得一块好平坦地面,将棺木送去安葬。翠翠又对将军说了,自家亲去送殡。直看坟茔封闭了,恸哭得几番死去叫醒,然后回来。自此精神恍惚,坐卧不宁,染成一病。李将军多方医救。翠翠心里巴不得要死,并不肯服药。辗转床席,将及两月。一日,请将军进房来,带着眼泪对他说道:“妾自从十七岁上抛家相从,已得八载。流离他乡,眼前并无亲人,止有一个哥哥,今又死了。妾病若毕竟不起,切记我言,可将我尸骨埋在哥哥旁边,庶几黄泉之下,兄妹也得相依,免做了他乡孤鬼,便是将军不忘贱妾之大恩也。”言毕大哭。将军好生不忍,把好言安慰他,叫他休把闲事萦心,且自将息。说不多几时,昏沉上来,早已绝气。将军恸哭一番。念其临终叮嘱之言,不忍违他,果然将去葬在金生冢旁。可怜金生翠翠二人生前不能成双,亏得诡认兄妹,死后倒得做一处了!
5.李将军在文中充当了什么角色?怎样评价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将军武夫出身,妄自尊大,强掠民女,应该是恶势力的代表,只是在金定、翠翠先后抑郁成疾之时才表现人性中善的一面,这还是在不知情的前提下施予的点点温情。
6.选文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对夫妻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利用巧妙的故事情节,围绕夫妻不能相认的困境,成功刻画出了一对坚贞不渝、死生相守、满腹郁闷、苦不能言的悲惨的夫妻形象。
7.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话“亏得诡认兄妹,死后倒得做一处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的话包含着对金定夫妻二人坚守爱情、不为邪恶势力所屈的赞美之情,也包含着对夫妻不能团圆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有着浓厚的鬼神观念。
8.文中写翠翠染疾身亡,是否合情合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情合理。翠翠摒弃门第观念勇于追求爱情,后因被掳,夫妻分离,实属无奈,后见金定忧郁而死,翠翠义不独存,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从侧面表现了劳动人民对邪恶势力的反抗、对美好爱情追求的高尚品质。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折 梅
“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觉慧依旧在屋子里踱着。“我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面走。走出房门,下了石阶,进了花园的外门,一直往花园里去了。
他进了一道月洞门。一座大的假山立在他的面前,脚下是石子铺的路,路分左右两段。他向左边走去。路是往上斜的,并不宽,但很曲折,路的尽处是一个山洞。他走出洞来便看见路往下斜,同时一股清香扑到他的鼻端。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他走进了梅林,踏着散落在地上的花瓣,用手拨开垂下的树枝,在梅林里面慢步闲走。
他无意间抬起头,看见前面远远地有蓝色的东西晃动。他拨开下垂的树枝向那个地方走去。他走了几步,便认出来那是一个人。那个人正在弯曲的石桥上走着,显然是向他这一面走过来。他看见了来人的全身,他还看见垂在背后的辫子。这是鸣凤。他看见鸣凤正在折一枝往下垂的梅花。
“鸣凤,你在这儿做什么?”他带笑地问。
鸣凤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那枝梅花上面,不曾看见他走近。她忽然听见他的声音,不觉吃惊地松了手来看他。她看见来的是觉慧,便放心地笑了笑,说:“我说是哪个?原来是三少爷。”她又伸手去把那根枝子折断了,拿在手里看了看。“哪个喊你折的?为什么在这时候才来折,不在早晨折呢?”
“太太喊我折的,说是姑太太要,等一会儿二少爷带去。”鸣凤说着看见左边有一枝,花很多,形状也好,便伸手去折,但是她的身子短了一点够不着。
“你看,那有一枝很好的!”他高兴地说。
她抬起头,笑问道:“在哪儿?”
“那儿不是?”他伸手向着旁边树上一指。她的眼光跟着他的手指望去。树上果然有一枝很好的花。这一枝离地颇高,花也不少,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
他几步便爬上树去。一只脚站在分枝的地方,一只脚踏住一根粗壮的枝子,把近中央的那一根粗的树枝夹在两腿中间,伸出一只手去折,但是手还抓不到那枝花。他便缩回手去。树枝大大地动了一下,花朵纷纷地往下落。他听见鸣凤在下面叫:“三少爷,当心点,当心点!”
“不要怕。”他说着便放开腿,把右手紧紧挽住近中央的那根树枝,先把左脚提起,在另一根树枝上重重地踏了两下,试试看树枝是否载得起他,然后把右脚也移了过去。他俯下身子折那枝花,折了三下才把那一枝折断,拿在手里。他又把右脚移回到先前的那根树枝上,埋头去看下面,正看见鸣凤的仰着的脸。
投 湖
六十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看上了鸣凤,高老太爷逼鸣凤三天后嫁给冯乐山为妾。第二天的晚上,鸣凤不回自己的房间,却一直往花园里走去。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湖水在黑暗中发光,水面上时时有鱼的唼喋声。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关系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脑子里重现。她渐渐地可以在黑暗中辨物了。一草一木,在她的眼前朦胧地显露出来,变得非常可爱,而同时她清楚地知道她就要跟这一切分开了。世界是这样静。人们都睡了。然而他们都活着。所有的人都活着,只有她一个人就要死了。过去十七年中她所能够记忆的是打骂,流眼泪,服侍别人,此外便是她现在所要身殉的爱。在生活里她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了。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明天,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树梢,在水面上散布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这时候她下定决心了。她不再迟疑了。她注意地看那平静的水面。她要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一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
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空气里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
9.“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这样写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红色本身代表喜庆,花儿怒放是美好的标志。
答案:盎然的景象表现出了觉慧和鸣凤两人的纯洁爱情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0.《折梅》的情节描写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答案:色彩欢快明朗,笔触圆润细腻。表现了一幅青年男女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动人情景。
11.《折梅》《投湖》前后对照,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照的作用是突出、强调,增强艺术性和表现力,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解析。
答案:两者前后对照,突出了年轻人美好的青春活力和追求自由的理想被封建势力摧残后的不幸,富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12.当年巴金谈及“鸣凤”这一人物原型时,曾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家里有一个叫翠凤的丫头。关于这个女孩子,我只记得一件事:我们有一个远房亲戚要讨她去做姨太太,却被她严词拒绝。她在我们家里只是一个‘寄饭’的丫头,她的教父苏升又是我家的老仆,所以她还有这样的自由。她后来快乐地嫁了人。她嫁的自然是一个贫穷的丈夫。然而在我家里的人都称她有胆量。撇弃老爷而选取‘下人’,在一个丫头,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巴金家里的“翠凤”快乐地嫁人了,巴金《家》中的“鸣凤”却凄惨地投湖了。对作家这样的处理,有的人认为很好,有的人认为不好,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结合小说《家》或《家》的选文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时要结合人物的具体实际,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示例)(1)好。这样能让鸣凤性格的悲剧意义更为突出。青春的美好与青春的陨落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封建势力的恶劣、反动,激发人们的反封建的革命热情。
(2)不好。完美的结局也能给大众带来更多的愉悦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理。
三、语言表达
13.下面是某校心心文学社在最近一期的社刊《心心文学》中发布的有关“寒假有奖阅读活动”的启事,在文句、标点上有几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答对四处即可)
心心文学社寒假有奖阅读活动启事
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文学社将鼎立举办寒假有奖阅读活动,欢迎同学踊跃参加。
《心心文学》第12期附有《有奖阅读卡》,每张卡上可以填写三篇推荐文章。如果您所推荐的优秀文章恰好是本次活动同学投票最多的三篇文章之一,那么您将成为本次活动的幸运读者,可获得由文学社提供的50元奖金。
投卡截至日期为2011年8月1日。投卡地点:学校办公楼三楼《心心文学》编辑部即可。
××学校心心文学社
2011年5月1日
错处
改正
答案:①“养好良好的阅读习惯”改为“(使大家)养成……”;②“鼎立”改为“隆重”;③《有奖阅读卡》改为“有奖阅读卡”;④“截至”改为“截止”;⑤“学校办公楼三楼《心心文学》编辑部即可”句中去掉“即可”。
14.(2011年高考安徽卷)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
宛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好的,再见。
解析:本题材料是电话预约,在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补写内容要简洁明了,要与“李老师”的回答相吻合,话语要符合学生的身份,谦恭得体,比如开头要有问候语,通话完毕要说“再见”,称呼老师要用“您”,表达见面之意要用“拜访”等。
答案:①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③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