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生 物 学
(新苏教版)
第二章第1节
细胞学说——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01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波澜不惊的湖泊、清澈见底的小溪、水草丛生的池塘、浩瀚无边的大海……形式多样的水体是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资料1】 1604年,荷兰人詹森(Z. Jansen)把两块凸透镜安装在一个适当长度的长管两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这台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10~30倍,可以观察一些小昆虫的整体形态,又被称为“跳蚤镜”。但詹森的发明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
绝大部分动植物细胞的直径都不足100μm,是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的。在显微技术发明之前,人类对细胞这个微观的生命世界一无所知。
谁揭开了微观生物世界的神秘面纱?
谁揭开了微观生物世界的神秘面纱?
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1635年7月18日-1703年3月3日),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
【资料2】 半个多世纪后,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 Hooke)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达到了40~140倍。1665年,他在观察软木切片后写道:“能非常清楚地看到软木片充满了空洞,是一个多孔的结构,形如蜂房……”软木片中除了围绕空洞的四壁之外,几乎什么物质都没有,他就把发现的这种“小空洞”命名“cell”,并把观察结果发表在《显微图谱》一书中。
谁揭开了微观生物世界的神秘面纱?
【资料3】 1674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 克(A. Leeuwenhoek)用自己制作的放大倍数近 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池塘水中的原生生物、 牙垢中的细菌、鲑鱼的红细胞以及人和哺乳动物 的精子等。他看到了别人从未见识过的奇妙的微观世界。列文虎克最初只是荷兰德尔夫市的市政厅看门人,但是强烈的好奇心、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和钻研,让他为世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科学财富。他在给英国皇家学会的最后一 封信中写道:“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谁揭开了微观生物世界的神秘面纱?
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1.19世纪,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1858年,德,魏尔肖)
细胞学说内容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1)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2)揭示了生物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叶的表皮细胞
叶的保护组织
叶(官)
冷箭竹(个体)
竹林(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心肌细胞
心肌
心脏(器官)
血液循环系统
大熊猫(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02
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物镜调至最低倍)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选择低倍镜、反光镜、光圈)
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低倍镜调节
3.固定装片放置载物台上
4.转动粗准焦螺旋,载物台上升(目视物镜与装片之间)
5.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载物台下降,直至看到物像
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低倍镜调节
1.移动目标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
4.转动细准焦螺旋至标本影像清晰为止
3.调节反光镜、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观察完将物镜调至最低倍、载物台下降至最低、将玻片洗净晾干
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低倍镜→高倍镜
10×
16×
12.5×
小结: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
1.放大倍数问题
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
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
1.放大倍数问题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
4×
100×
10×
小结: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
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
物镜类型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中的 细胞数目 物像 大小 视野 亮度 视野
范围
低倍镜 远 多 小 亮 大
高倍镜 近 少 大 暗 小
低倍镜成像与高倍镜成像的比较
小结: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
10x10
10x40
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小结: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1.放大倍数问题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相连的16个分生组织细胞排成一排,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B
小结: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B
小结: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
项目 低倍镜下放大倍数为a 高倍镜下放大倍数为na
视野中一行细胞数量 c c×(1/n)
圆形视野内细胞数量 d d×(1/n2)
2.成像特点
颠倒的虚像(上下左右均颠倒)
(判断物像的简便方法:即把纸张旋转180°直接观察)
小结: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
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观察对象。由视野甲到视野乙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聚光器 ④转动物镜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标本A.①→②→③→④ B.③→①→②C.⑤→④→①→② D.⑤→④→③→②
A的移动方向?
移动规律: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装片。如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3.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判断方法如下:
小结: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
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观察的为显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观察的为亚显微结构
03
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装片的制作步骤
各种各样的植物细胞
各种各样的人体细胞
细菌
除病毒外,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
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其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