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
3. 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征。努力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2. 下面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 为什么
(1)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2)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3. 说一说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4. 引入新课。
如果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之间会怎样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3的表格,学生填表。
2. 自学课本61页、62页的内容.
3. 小组讨论:
①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观察,这两种量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③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④猜一猜,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
4. 全班交流,初步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5. 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填表,思考题中所提出的问题,再次感知成反比例的量的规律。
6. 抽象表达反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例3和“试一试”,说说它们的共同点。
7.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x×y =k(一定)
8.同桌互相说说: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三、巩固应用
1.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2.课本“练一练”第一题。
3. 课本“练一练”第二题。
4.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每分钟浇树的颗数一定,浇树的时间和浇树总棵树。
(6)100÷x =y,x和y。
板书设计:
反比例的意义
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x×y=k(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