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 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1 16: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集中识字、随文识字、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会认“婆、脊"等 8个生字,会写“漏、驴”等 13个生字。
2.通过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词句的意思,揣摩老虎和贼恐惧的心理,感受民间故事的情节的曲折离奇和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3.能借助插图、关键语句等提示,学会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
4.通过阅读民间故事,初步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的关键词句的意思,揣摩老虎和贼恐惧的心理。
2.能借助插图、关键语句等提示,学会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教学过程】
一、勾连旧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出示《咕咚》《狐狸分奶酪》《白蛇传》《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
2.介绍民间故事。刚刚我们猜的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民间故事”。民间故事,顾名思义,就是劳动人民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3.引出新课《漏》。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中国的民间故事-一《漏》,教师边板书“漏”边讲解:”漏”是左右结构,“三点水”表示水,“尸”表示房屋,房屋上有空隙,“雨” 水便往下滴。咱们可以这么记,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字音都能读准了吗?出示词语。(老婆婆脊背贼骨头莫非颠倒旋风纵身一跃厉害甘心滴答)强调“脊背”的读音,并让孩子上台摸一摸驴的脊背,再摸一摸自己的脊背。
2.默读课文
(1)圈一圈,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2)想一想,这些角色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情?
3.反馈角色
(1)故事人物:老婆婆、老公公、小胖驴、老虎、贼(贴黑板上)
4.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老公公和老婆婆喂了一头,老虎一心想着,贼一心想着。晚上,他们去偷,听到老公公和老婆婆说,都吓跑了。到了树跟前,虎,贼,在树下相遇后又在一起。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都吓得。天快亮了,小驴,老爷爷和老婆婆看着屋顶说。三、细读感悟,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民间故事,我们先去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家里去看看吧。
1、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指生读。引导:老公公和老婆婆到底说了什么话?竟然吓得老虎和贼大气都不敢出了。
2、 找一男生读老公公的话,一女生度老婆婆的话。引导:老婆婆的话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出民间故事语言口语化的特点,结合另一篇民间故事《28枣核》中口语化的句子,再次强调“语言口语化”是民间故事的一大特点。(贴黑板上)
3、 过渡:男生一起读老公公的话,女生一起读老婆婆的话,思考:老虎和贼听了他们的对话是什么反应?
4、 出示句子:“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学生自读,思考读懂了什么?从“想”这个字可以看出,这是对老虎和贼的什么描写?
【板书:心理描写】再读读句子,你又体会到老虎和贼怎样的心理?
(自以为是、做贼心虚、惧怕漏)
深入引导:请同学们在仔细读读这两段话,你又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角色交替出现,句式大致相同)这是这篇民间故事独有的特点。(贴黑板上)
5、 引导:课文当中还有很多像这样对老虎和贼的心理描写,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用__画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谢谢自己的体会。
6、 交流:
(1)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再次体会老虎和贼做贼心虚的心理,并让学生再读再体会,还写出了老虎和贼的什么?
【板书:动作描写】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加上动作,表演读。
(2)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引导:这是对老虎和贼在逃跑的路上的心理描写呀!“胶”是什么?小朋友用过什么胶 不小心弄到手上是什么感觉?你能读出你的感觉吗?“旋风”是什么样的风?在这里指什么呀?你能读出旋风的速度吗?
(3)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引导;虎和贼就这样拼命跑,一直跑到了歪脖树前。你又读出了什么?(老虎和贼奔跑时的惊慌失措,急于逃命,解脱时的如释重负以及激动、开心。)
(4)老虎走着走着,走到了歪脖老树跟前。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赶紧逃跑。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引导:刚从歪脖子树前甩掉对方,怎么又在这个地方遇到了,真是阴魂不散呀!谁能读出此时此刻老虎和贼的极度恐惧。你再读一读这部分,哪些内容让你觉得有意思?尝试复述:这么有意思的一个场景,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
(5)雨越下越大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这篇故事中对老虎和贼的心理描写真是入木三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中有一处也写出了老虎和贼的心理,却没有具体写出他们的想法,需要你来帮他们把想法说出来。指生读原句,再出示:雨越下越大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_______ ”,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_______”,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指生说老虎和贼的想法。
四、文末点题,师生合作复述全文
1、过渡:老虎和贼都不甘心,最后它们成功了吗 出示图片,教师引读: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齐读第 18自然段。
2、最后故事又回到了老公公和老婆婆家,教师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揭示漏。
3、出示示意图,引导:这个故事从老婆婆家开始,经过了好几次地点的变化,每次变化都发生了不一样的事情,故事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就是民间故事的又一特点: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贴黑板上)
4、让我们结合示意图,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一起合作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好不好?选学生和老师一起复述课文。
5、小结:同学们,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还有故事的语言规律,把老虎和贼的害怕的样子活灵活现地讲出来了。这就是复述,不是背诵课文。用这样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比一比谁讲的最棒。
6、议一议: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漏》?学生自由交流,感受作者取题目的妙处。
7、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7漏》评测练习
一、我会拼,更会写工整。
Mò fēi( ) nián jiāo( ) lì hài ( )
二、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和意思用线连起来脊背 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见过世面,生活经验丰富。
旋风 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背部走南闯北 螺旋状运动的风。
三、相近字组词。
伴( )户( )历( )胖( )驴( )厉(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动词。
1、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 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 , _______到树上。
2、老虎和贼一齐_______ 下了山坡,浑身 _______满泥, _______在了一块儿。
五、选词填空。
忽然 果然
1、(),老爷爷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2、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下雨了。
六、根据课文理解填空。让贼害怕的“漏”,实际上就是_______ ,让老虎害怕的“漏” ,实际上就是_______ ;而老爷爷和老婆婆口中害怕的“漏”实际上是怕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7漏》课后反思
《漏》是一本非常有趣味性的故事书,在活动中孩子们边听边看边哈哈大笑,可见孩子们对这个故事充满这浓厚的兴趣。故事讲的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心怀鬼胎的小偷和老虎都来王老汉家,可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遇上了撞上“漏”。画面充满童趣角色而又细腻传神,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幽默十足的民间喜剧。在 PPT课件的播放下我与孩子们集体阅读,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被画面吸引着,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洋溢着中国民间特色的故事之中。孩子们迅速进入了故事情境之中。当孩子们看到那头大胖驴时,孩子们开心的笑着,慢慢的孩子们就顺利地理解了小胖驴和老虎、小偷的关系,因为驴子胖胖的,小偷和老虎才会要打它的鬼主意,而小偷和老虎的出现,孩子们显得更加兴奋起来,从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神情与动作间体味着他们所表达出的心理活动。孩子们更是兴致勃勃地揣摩着故事角色的心理,紧张而又兴奋地期待着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上演的一出好戏,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动作,,看到他们模仿着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动作的有趣样子,不觉莞尔一笑。“那小偷和老虎心里想的‘漏’是什么呢 ”孩子又高举着小手畅所欲言,经过一番思考,他们很快的就明白小偷和老虎所想的“漏”是个怪物。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孩子们理解了,是老奶奶的一句话引出了一场误会,并演变成后面那富有喜剧性的故事画面。了解了“漏”是什么的孩子们,嘴里说着“小偷和老虎好笨啊!”看着故事中傻傻的老虎和小偷,他们不觉的哈哈大笑,越发感到有趣,也隐约能理解小偷和老虎他们的作为是因为他们理解的“漏”并非是老奶奶嘴里所说的“漏”,而这也是这个诙谐的故事的趣味性所在。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了故事内容,舒展了故事的发展脉络,理顺了故事情节,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活跃而又积极,从中体会了阅读的快乐,直到现在还在津津乐道。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整堂课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用心性。整体感知课文资料。调动学习的用心性,进行思维、表达潜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潜力。抓住描述人物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讨论、交流学习所得。
2. 彻底扬弃了情节分析,从语言文字角度去教课文,却颇为棘手。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语言为目,正确估计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受知顺序,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涵盖全文,组织起科学的教学程序,潇洒地走了一回,简单地突破了感悟“语中有话”的难点,然后顺势拓展。这样便从课文中跳出来,站在语文的广度、高度上来把握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另外,学生的预习不理想,对课文的阅读不够。
3、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接着抓住情节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先圈画出来,说一说主要讲了什么事 然后品味细节,抓住重点段落品读,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推荐总结,鼓励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