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30 20: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学习目标】
1.品读文章,体会文章借助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
2.培养学生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谐家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关于冯至: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汉园诗人李广田也曾说:冯至先生的散文,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等多项社会科学学术团体领导职务。冯至还是瑞典、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或通讯院士,获得过德国“大十字勋章”等多项奖项。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课堂处理
1.导入课文:
2.初读印象(可从结构思路、语言、内容等方面组织答案)
三、再读鉴赏
1.文章开篇从人们进入一般的人口稀少的森林和草原的感受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通过哪些事物感受到山村历史的“余韵”的?
4.这些景物怎样联系了作者和一个山村的过去?由此引发了什么样的生命感怀?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通过联想,从生命的层次超越时空与一切人为地界限,把这些风物同作者、山村联系起来。
提问:此处引用“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有何妙处?
5.然而曾经蒙受过大自然恩惠的山村“消逝”了,为什么它还能牵动作者的情思?
6.如何理解末段“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界,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句中“关联”二字?
四、讨论答疑
五、小结:
作者曾说过:“不能为了无谓的喧嚣,而忘却生命的根蒂,要在寂寞中,在对草木鸟兽的观察中体验人生的意义。”面对自然,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意,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谐家园。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将自己对自然地观察和感受记录下来吧!
六、课后补充
冯至的诗歌
十四行诗之四
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
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
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
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
但你躲进着一切名称,
过一个渺小的生活,
不辜负高贵和洁白,
默默地
成就你的死生。
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
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
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
这是你伟大的骄傲
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
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实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年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