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现代文阅读
—— 散文专项阅读课标解读命题趋势知识清点考点突破课标解读1.理清思路
2.理解主要内容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理解(B级)4.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已的心得
5.能提出自已的看法和疑问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分析综合
(C级)课标解读7.能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8.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已的评价
9.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
10.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鉴赏评价
(E级)课标解读命题趋势 一、命题理念
1、强调“以学生为本”
2、强调能力立意
3、强调应用性
4、增强探究性
5、注重综合性
6、坚持教育性
7、体现时代性命题趋势 二、命题特点
1、篇幅
2、材料
3、文体
4、内容
5、题型
6、答案
三、命题内容
词句理解
文意把握
要点概括
内容探究
作品感受命题趋势 知识清点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
散文是作者把自已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
狭义散文,是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按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三、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品味散文的语言。考点突破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线索常常是人、物、事、情、活动。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顺序
考题形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
1.注意审题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 三、品味语言词语含义
考题形式: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答题思路: 1.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2 .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词语的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的表达作用。
3.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意四、表达方式的作用考题形式:表达方式的作用。
答题思路: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3.抒情的作用
五、表现手法考题形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题思路:
1.内容方面:托物言志、对比反衬、铺垫烘托、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层层深入 借景抒情
2.结构方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欲扬先抑、
承上启下、首尾照应
六、发展性考题仿写考题形式:给一个句子,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思路:
1.要读懂题旨要求。
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3.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考题形式:对描写对象、人物感情、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答题思路:
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思想感情
2.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
3.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流畅性谈感受考题形式: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续写后半部分。
答题思路:按原文的思路续写谢谢各位同仁南昌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材料一览(2000年—2007年)返回》》 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课标》提出的“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是现代文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
词语是构句、成段和联章的基本单位。《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考查学生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一、分析理解词语意义和作用
一★经典考题(词语理解)
江西省2001年中考试卷18题、25题,2002年21题、23题,2003年20题,
2004年19题、25题,2005年21题, 2006年14题,2007年17题、22题。
★归类分析(题型)
1、理解词语意义
(1)近义词选词填空
如:02年23题、03年20题、04年19题、06年14题
(2)理解含义
如:04年25题、05年21题、07年22题(1)小题
2、分析词语作用
如:01年18题(“几乎”)、02年21题(“可能”“挤走”)
提示:对标示了引号的词语要特别关注。
二、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应能体会和推敲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类语句常常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能揭示文章主旨,体现作者意图。★经典考题(句子理解)
江西省2001年29题,2002年27题,2003年28题,2004年21题,2005年24题,2006年18题,2007年16题。★归类分析(题型)
1、理解句子含义
如:01年第29题、02年第27题、03年第28题、
04年第21题、05年第24题、07年第16题。
2、分析句子作用
如:01年第29题
二、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文意 《课标》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阅读不能断章取义,必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文意,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这是阅读中最重要的一环。
三★经典考题(文意把握 )
江西省2001年19题、20题,2002年16题、24题,2003年25题,2004 年20题,2005年16题、18题、22题,2006年23题,2007年18题、19题、 24题、25题。★归类分析(题型)
1、划分层次 如:01年第19题
2、拟标题 如:01年第20题
3、选择题(下列表述是否符合文意或内容)
如:02年第16题、06年第23题、07年第25题。
4、阐述观点(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
如:03年第25题、05年第22题。
5、句段衔接、照应题
如:02年第24题、07年第24题(复原题);
04年第20题(照应句)
6、找中心句(关键句) 如:05年第18题、07年第18题。
7、揭示线索的句子 如:07年第19题四、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准确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主要内容,准确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概括既涉及理解分析能力,还考查表达能力,它是阅读训练的难点。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关键在于找准中心句、主旨句、点题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一般都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感情高度浓缩的结晶,含义非常丰富深刻。当然,还可利用题目或利用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并联系全文,筛选信息,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组合在一起,概括成中心内容。
概括段落大意,要看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思考段落中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其法与概括文章要点是一致的。★经典考题(概括要点)
江西省2001年27题,2002年26题,2003年23题、27题,2004年22题、27题,2005年17题,2006年第17题,2007年23题 ★归类分析(题型)
1、概括段意
如:01年第27题、03年第27题、04年第22题。
2、概括其它内容
如:02年第26题(概括景物及感受)
03年第23题(概括二者区别)
06年第17题(概括场景)
07年第23题(概括原因)
3、下定义
如:04年第27题
五、对文章的语言、内容和表达进行鉴赏、感悟、探究,鼓励创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标》在“阅读目标”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顺应发展,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不断地改革创新,开放探究型试题越来越多,诸如对文章的内容、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已知内容推测、想像未知内容等。五★经典考题(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江西省2001年21题、30题,2002年22题,2003年22题、
24题、29题,2004年23题、28题、29题,2005年19题、20题、25题、26题,2006年20题、26题,2007年20题、26题。★归类分析(题型)
1、探究感受题(体会、感悟、理解、批注、启示、建议等)
如:01年21题、03年22题、03年29题、05年19题、
05年20题、07年26题。
2、鉴赏题 如:01年30题(写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句子)、04年28题(说明语言特点)、07年21题(本文以“‘植物大熊猫’——四合木”为标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
3、表态题(就不同的意见谈看法,表明态度。探究型)
如:02年22题、03年24题、04年23题、04年29题、
05年25题、05年26题、06年26题。
4、人物评价题
如:06年20题、07年20题。
江西省2005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谦卑的人有福》第21题:
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位置: ②恶行:参考答案:
①承担的责任,担负的工作(职责、岗位)等
②丑陋(恶劣)的行为(各1分,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 1-0521江西省2007年中考阅读文选《“植物大熊猫”——四合木》
第22题: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1)有些人也把四合木称为“油柴”。
(2)其他的植物来到这四季如春的好地方,都显出超常的生机,只有四合木竟然枯萎了!参考答案:
(1)形象地说明四合木的植株含油量大,极易燃烧,当地牧民喜欢将其砍来当柴烧。
(2)“竟然”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写出了人们对四合木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存活,却在四季如春的好地方枯萎的反常现象表现出的惊讶,说明四合木对环境的依赖。(4分,每小题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1-0722江西省2005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谦卑的人有福》第24题:
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句的理解。(4分)
(1)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不是一霸。
(2)(牛顿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参考答案:
(1)人只是大自然机体普通的一部分,不应该把自然环境当作征服的对象。或:人要善待自然环境,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2)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是很幼稚。(各2分,凡大意相同的理解,均酌情给分)2-0524江西省2007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看山老爹》第16题:
结合语境,品味语言。(4分)
(1)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
(2)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看山老爹痴迷于这片山林。
(2)形象写出了看山老爹早出晚归看护山林的勤勉、痴心,同时也写出看山老爹爱护山林,以山为家,执著如一。(4分,每小题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2-0716 江西省2007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植物大熊猫”——四合木》第25题: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四合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大多生长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
B.四合木存活期长,它的遗传多样性超过130多种长寿多年生植物的平均水平。
C.四合木是固沙效果很好的植物之一,对我国沙漠治理具有突出的意义。
D.在人们的努力下,四合木人工繁殖成功,发展前景广阔。B3-0725江西省2005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谦卑的人有福》第22题:
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哪些方面作了阐述?(3分)
参考答案: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谦卑是一种睿智;谦卑是美。
江西省2007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植物大熊猫”——四合木》第24题:
“四合木的生存既依赖于当地的环境,又在为环境做着巨大的贡献。”一句是从原文中提取出来的,如果要放回原处,正确的位置应在甲、乙、丙、丁中的____处。(2分)
乙3-0522 0724江西省2005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第18题:
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再从你的积累里,写出一句与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4分) 江西省2007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看山老爹》第18题:
看山老爹心中的梦想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1分)
参考答案: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1分)江西省2007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看山老爹》第19题:
本文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索是 ,暗线索是 ,其中插叙了 和看山老爹种树的情节。(3分)老爹一天的活动山林被砍伐老爹对山林的爱3-0518 0718 0719江西省2006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听雨》第17题:
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3分)
参答:麦苗吮吸雨滴(变青了)、二月兰开出了小花、荷花蓄力冲击
江西省2007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植物大熊猫”——四合木》第23题:
四合木为什么会成为濒危植物?请概括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一是四合木自身的因素(或四合木的繁殖和更新速度缓慢);二是外力的破坏(或人们的砍伐和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动物的啃食)。(2分,一个要点1分)
4-0617 0723江西省2007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植物大熊猫”——四合木》第26题:
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围绕“怎样保护濒危植物”问题,提出你的保护建议。(3分)
地球曾出现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每次消失的生物种数在65%~95%之间。近年,越来越多的现代生物种群正在步入濒危动植物行列,英国科学家提出“地球正面临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观点,引起人们深思……
参考答案:略(3分,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示例:建立健全法规;提高人们保护濒危植物的意识;建立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建立人工种植地等)
5-0726江西省2005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谦卑的人有福》第25题:
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同意与否,只要言之有理,视贴切深刻程度,酌情给分。以下说法供参考:①同意。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看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力量有限,于是采取这一做法,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作用的恰当认识。②不同意。先民的这一做法虽然迫不得已,但他们低估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种做法不可取。(2分) 江西省2006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听雨》第20题:
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3分)
参考答案:20、答题要点(1)对学问:治学严谨;生命不息,求知不止。(1分) (2)对人生:通达(不喜亦不惧)。(1分)(3)对社会:关注民生。(1分)
5-0525 0620 江西省2007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看山老爹》第20题:
再读上文,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看山老爹的认识。(3分)
材料一 让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是因为一天落日一天太阳又再度升起之中所累积的力量……于是,岁月就在孤独的行走中慢慢流逝,我们终于被感动。 (白岩松)
材料二 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于丹)
材料三 这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些人,他们普通得常常被我们忽略,可是这个世界,却因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善和暖,一点一点美好起来。 (丁立梅)
参考答案:略(3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可从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形象意义等入手。)
5-0720谢谢合作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