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
教材简解: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
体现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换币、取币、模拟购物
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小面额人民币,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体会
人民币的功能,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
会。
目标预设: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使学生知道
1元=10角、
1角=10分。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5、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并分享成果的良好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
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通过各种付钱的情境活动,使学生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设计理念: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
有时还使用人民币。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
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
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
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
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思路: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动手摆、购物等活动,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
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些什么啊?对,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
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人民币)。
[设计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
知欲。]
二、认识元、角、分
1. 认识1元。
谈话:小朋友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只放着人民币的盆子,在盆里找出你认识的人
民币,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提问:你认识1元的人民币吗?请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举给大家看一看。
再问:(指学生手中的1元纸币)
他拿的是1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有谁拿出的1元和他不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是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
(指1元纸币)像这样纸质的人民币就是纸币,(指1元硬币)像这样金属做成的人民币就是硬币。
2. 认识1角和1分。
提问:(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纸币和一枚硬币,你知道它们分别是
多少钱吗?
要求:你能从盆里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吗?
学生按要求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
谈话:每个小组的盆里,除了有1元和1角的人民币,还有1分的人民币呢。你能拿出1分的人民币吗?
学生按要求拿出1分的人民币。
[设计理念: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对1元、1角较熟悉。上面环节中,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让学生拿出1元、1角和1分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认识1元、1角和1分的方法,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
3. 分一分。
谈话: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人民币,如果老师再拿出一些人民币,你们能很快地认出它们吗?
课件分别出示
5角、2角和5分、2分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谈话: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合作,把盆里的人民币拿出来分一分。
学生活动后,分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把硬币和纸币分别作为一类;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1
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把5分、2分和1分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理念:通过分类活动,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了人民币的单位。]
4.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可以带上这些人民币去逛逛超市了。
(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瞧,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啊!这么多的商品,你想买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每种商品的价格。
谈话: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你应该付多少钱给营业员阿姨呢?请小朋友用盆里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反馈不同的付钱方法。
提问:同样是1元的笔记本,怎么可以用1元来付,也可以用10角来付呢?(10角就是1元)
谈话:10角就是1元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角、2角、3角??10角(1元)。10角就是1元,也就是说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 10角)
启发:我们已经知道1元等于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一起来数一数。
(板书:1角= 10分)
[设计理念:创设去超市购物的实际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在购物时付钱的经验。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1元钱,自然地总结出“1元= 10
角”,并由此类推出“1角= 10分”,从而使学生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师生一起数出10角、数出10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邻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印象。]
5. 教学“试一试”。
谈话:(拿出1元)老师这里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零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想一想,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谁最先想好了,就拿着钱到老师这儿来换。
师生示范换钱,并让学生说一说换钱的过程:
1张1元可以换成2张5角(或2张5角可以换1张1元)。
提问:再请小朋友想一想,几张2角可以换1张1元呢?
让学生在同桌间互相换一换,并说一说换钱的过程。
[设计理念:换钱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又能让学生在
实际购物时学会根据口袋里钱的情况灵活付钱。]
三、应用拓展
1. 提问:
(出示一块橡皮)这块橡皮5角钱,从下面的钱中,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拿1张5角;拿2张2角和1张1角;拿1张2角和3张1角;5张1角。
2. 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小小超市”开到我们教室里来啦!
(展示课前布置好的 “小小超市”,主要是1元及1元以下的小商品)
小朋友们愿意到超市来买东西吗?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些什么?
提示学生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要想想怎样付钱,营业员需不需要找钱等等。
师生共同活动。
先指名交流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你买了什么?你是怎样付钱的?找回了多少钱?
[设计理念: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本环节的实际购物活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购物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