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教科版)含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40分)
1.铜条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铜条热了之后插入冷水中,铜条中的热传递到水中。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属于(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传播
2.用吹风机吹干潮湿的头发,头发上的水( )。
A.流走了 B.被头发吸收了
C.变成水蒸气蒸发了 D.全部被风吹落
3.下面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装了热水的玻璃杯杯口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
B.湿衣服晾干了
C.早晨草叶上的露珠
D.眼镜片上起雾看不清东西
4.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水量会逐渐变少,原因主要是( )。
A.一部分水沸腾从杯中飞溅出来
B.水的体积会收缩、变小
C.一部分水渗透到杯外去了
D.一部分水从液态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5.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时候,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液泡全部浸没水中,不触碰杯底和杯壁
B.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读数
C.温度计保持竖直,读数时注意平视
D.加热前记录最初水温,从点燃酒精灯开始计时
6.冰变成水的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是( )。
A.固态变为液态 B.气态变为固态
C.液态变为气态 D.液态变为固态
7.热传导的方向是( )。
A.从下往上传递
B.从温度较低的一端传向温度较高的一端
C.从中间向四周传递
D.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8.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木头或塑料做手柄的材料,是因为( )。
A.它们是热的良导体,容易导热
B.它们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
C.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导热
D.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容易导热
9.将装有冰水的试管放进热水中(如右图),会出现( )。
A.冰水温度上升,热水温度不变
B.冰水温度不变,热水温度下降
C.冰水温度上升,热水温度下降,最后温度相等
D.冰水和热水的温度同时下降
10.下面四种材料制成的杯子中,用( )杯子盛开水最容易烫手。
A.塑料 B.陶瓷 C.玻璃 D.不锈钢
11.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 )。
A.冷的牛奶放热水中会变热 B.冬天晒太阳时感到全身暖烘烘的
C.房间里开暖气会感到热 D.跑完步热得直冒汗
12.夏天,为了使室内尽快凉快起来,空调吹出来的冷风吹向( )比较好。
A.下部 B.上部 C.任意方向
13.如果用陶瓷锅和铝锅蒸煮食物,那么热得比较快的是( ▲ ),过一些时间后,凉得比较慢的是( ▲ )。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是( )。
A.陶瓷锅 陶瓷锅 B.陶瓷锅 铝锅
C.铝锅陶 瓷锅 D.铝锅 铝锅
14.我们在做“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实验时,应选用相同( )的铜丝、铝丝、铁丝进行比较。
A.重量、体积 B.长短、粗细
C.颜色、体积 D.颜色、重量
15.冬天天气很冷,晚上睡觉时盖上厚厚的棉被就会很暖和,其中的原因是( )。
A.棉被产生了热量
B.棉被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C.棉被是热的良导体
D.棉被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又产生了热量
16.小科发现餐桌上放着三个空杯子,分别是不锈钢杯、玻璃杯、纸杯,下列关于三个杯子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杯温度低 B.玻璃杯温度低
C.纸杯温度低 D.三个杯子的温度一样
17.热水瓶能较好的保温,主要是因为,正确的是( )。
A.内胆由玻璃制成,传热慢
B.内胆是双层的
C.双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是不传热的真空
D.外层是不容易传热的材料
18.以下自然现象是由于水蒸气的凝结而形成的是( )。
A.露珠 B.彩虹 C.风 D.打雷
19.冬天,妈妈总是将烧好的菜先放在泡沫箱里,等到全部菜烧好了再拿出来吃,这样
做的目的是( )。
A.让泡沫箱里的温度更高一些 B.泡沫箱能增加温度
C.减缓菜的热量传递到外面,使菜凉得慢一些
D.泡沫箱能使菜变得更好吃
20.下面各种物质中最适合做保温材料的是( )。
A.铁 B.铜 C.木头 D.铝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会不断____________,等到水开始沸腾再继续加热,此时温度会____________。如果停止加热,那么温度会____________。
2.将牛奶包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____________起来,这是因为热水将____________传给了牛奶。这个现象说明了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______的物体传向温度较____________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____________为止。
3.热传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形式来实现。房间里的空调开了冷气,不一会整个房间都凉快了,这属于____________。自制保温瓶时设计地减缓散热的方式没有用到____________。
4.夏天,把一块冰块放在空热水瓶中比放在桌面上融化得____________。
5.平时我们看到的热水冒出的“白汽”其实是空气中的____________遇冷凝结而成的,它属
于水的____________(填“气态”“液态”或“固态”)形式。
三、画图题。(6分)
下面是涂有蜡的金属圆片,酒精灯表示加热的位置。试画出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方向。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1.同学们在做“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如图,在一段铁棒上每隔一段距离套一个蜡环(用①、②、③、④表示) ,将铁棒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酒精灯在中间加热。
(1)在加热过程中,蜡环融化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2)从蜡环熔化的顺序可以分析得出热的传递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热在铁棒上的传递方式是_____________。
(4)将铁棒换成同样粗细的铜棒,其他条件不变,那么从开始加热到最后一个蜡环掉落,
所需的时间比原来( )。
A.长
B.短
C.一样
(5)这是一条呈“M”开头的铜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A、B、C、D、E、F各点上蜡烛会先后融化。请写出各点蜡烛熔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小科在两个同样的烧瓶中灌满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厚度相同的甲、乙两种保温材料包好,定时测量烧瓶中水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他想用这种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下表给出了在不同时刻t(单位:分)测得的甲、乙两个烧瓶中水温的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t/分 0 5 10 15 20 25 35 45 55 65 80 95 110 125 140 155
甲/℃ 80 72 64 59 55 51 45 41 37 34 30 26 24 22 21 20
乙/℃ 80 65 56 48 43 38 32 28 26 24 22 22 21 21 20 20
两种材料中,_____________的保温性能较好。
当时的室温大约是_____________。
3.家里常见的暖瓶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1)暖瓶的瓶塞设计成木头材质,你推测这种软木是( )。
A.热的不良导体
B.热的良导体
C.无法推测
(2)暖瓶的内瓶和外瓶中间夹了石棉柱,石棉柱的主要作用是( )。
A.加快热传递 B.减缓热传递 C.阻隔热传递
(3)结合生活经验和本单元知识,灌装开水时最合理的做法是( )。
A.将木塞塞得更紧一些 B.将热水灌满再塞紧木塞
C.倒入热水后等一会儿再塞紧木塞
参考答案
一、
A
C
B
D
B
A
D
C
C
D
D
B
C
B
B
D
C
A
C
C
二、
上升 不变 下降
热 热量 高 低 相同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热对流 热辐射
慢
水蒸气 液态
三、
四、
(1)D (2)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3)热传导 (4)B (5)CDBEAF
(1)甲 (2)20℃
(1)A (2)B (3)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