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一等(40~36) 二等(35~30) 二等(29~20) 四等(19~0)
基础等级40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具体 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整洁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较通顺 字迹清楚 较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较为规范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不够整洁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不够规范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单薄
感情虚假
条理不够清晰
语病多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发展级20分 能在下列四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即可评分(0—20分)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较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较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材料较丰富形象较丰满 词语较生动,句式较灵活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见解较新颖,材料有一定新意,构思有独特之处联想和想象合理表达有一定个性色彩
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
——清·刘熙载
提纲挈领审当先
千古文章意为高
中考专题复习
作文(1)--审题立意
壹
全命题作文
中考全命题作文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只提供题目和要求;二是由提示语、题目和要求组成。那么,对于全命题作文该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先看有无引语。
引语是对作文题目的理解,也是对立意的提示和指导,审好引语是审题目的前提。它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二)再审题目,抓住题眼,找限制词。
1.独词式题目(以一个独立的词语来命题)
例如:“扶”、“眺望”、“教养”、“钥匙”、“小事”等。审题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挖掘内涵,一击到位。
①明确内涵。如“眺望”一词,其含义既不同于“看望”,即“从高处往远处看”。
②挖掘引申义。有些独词具有多重意蕴,如果仅局限于表层理解,就会导致文章立意肤浅,内容单薄无新意。如“季节”可从自然界的“季节”联想到人类社会的“季节”。
(2)添枝加叶,明确外延。
有时我们可以在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后,在原词语前后加上恰当的修饰限制性词语,便可以化难为易,化大为小,使题旨变得具体明白,便于行文构思。如“让”可以组词“谦让”“忍让”“退让”,可在此基础上立意“忍让,是一种涵养”“寸土必争,绝不退让”。
(3)逆向思维,挖掘新意。
打破常规,从新的角度着眼,对题材作深层次的透视而获得新的体悟。它能使文章的材料“平”中见“奇”,“奇”中见“深”。如“熟悉”进行反向立意,写“熟悉中的陌生”“熟悉会让人陷入惯性思维”等会高人一筹。
逆向思维的原则:必须合乎社会公德,合乎情理。同时,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能进行逆向思维。以下几种不能逆向思维:
(1)自古以来公认的道理或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社会人生哲理。
如“尊老爱幼”,你不能说要“欺老骗幼”。
(2)对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宜反弹。
如不能“反对改革开放,主张闭关自守。”
(3)对名人的优秀事迹不宜反弹。
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反抗外侵。”“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卫海防。”
(4)符合人们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的不宜反弹。
如“不食嗟来之食、人要脸树要皮、儿不嫌母丑”等等,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所形成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
(4)联想想象,虚实变通。
对于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应该采用这种方法。在审题时还原它本身的含义,化抽象为具体。而有些题目过于具象或普通,则需要化实为虚,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使题目内涵得以升华。如“每个站点都有风景”是一个明显带有比喻色彩的题目,“站点”“风景”又有实际意义,可以理解为“人生某个阶段的旅途经历”。
2.短语型与句子型
以短语为主,如“品味生活”、“我相信你一定会来”“学会忘记”等。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1)分析题眼法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我相信你一定会来”等。
(2)分析关系法
“有你真好”。
(3)辨别标志法
通过辨别题目中标示性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出现“谈”“说”“启示”等字眼,一般要写成议论文。
(三)审写作要求。
1.审文体限制;2.审字数要求;3.审对个人信息要求。
小试牛刀
1.请以《好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憩息处,又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一段旅程的终点,又是新旅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小试牛刀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毕淑敏曾言:“我不相信手掌间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和手指的力量。”是啊,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努力奋斗,不负青春,顽强拼搏,只为家国。
请以《拼来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贰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立意
(一)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需要注意下面两点,其余审题内容可参考“命题作文”。
1.审清已给部分的显性信息。如“成长,因 而精彩”,审题时应该从“精彩”一词中看出要选取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健康风貌的内容,精彩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认为精彩。
2.审清已给部分的隐形信息。再如“成长,因 而精彩”,题目中“因”提醒我们在写作时要着重写出精彩的过程和原因。有时这种隐形信息也包括“最”“也”“再”“更”“其实”等。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1.逆向思维补题法。
逆向思维补题,既可以补写与已给词语意思相反的或形成反差的词语。如“我渴望 ”,补题为“我渴望苦难”,把苦难作为人生的财富,以此来表达自己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补题时,如果能跳出常规思维,往往会新颖独特。
2.具体事物补题法
将要补写的内容细化为具体的事物,或者加上一个修饰性词语。小中见大的写法是最适合这种方法的。如“ ,让我心生敬意”,可补写“甲骨文”“仙人掌”。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3.抽象事物补题法。
化具体为抽象,将复杂的情感生活化,将深刻的哲理具体化,从而抒发自己内心复杂的体验和感悟。
如“ 让我更出彩”,我们可以用“坚韧”“自信”等抽象词语来表现深刻主题。
4.发挥特长补题法
补题时,一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二要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补题时注意从多个角度思考,找寻立意深刻,自己得心应手的角度。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5.特殊符号补题法。
借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特殊符号来补题。如“我好想得到一个 ”,可补题为“我好想得到一个A+”,可写记叙文,很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且新颖独特,引人注目。
6.修辞手法补题法
有时题目中用一些修辞手法,会使得文章新颖独特。标题中常见的修辞可以有比喻、拟人、反问等。如“春姑娘二三事”一题。
小试牛刀
1.请以“藏在心底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请以“我向往, 一样的人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叁
材料作文的拟题、立意
(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
1.整体性原则:审题时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
2.多向性原则: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是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地筛选。筛选的原则:(1)服从材料的整体;(2)观点比较新颖;(3)有话可说。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1.寻找关键词语
关键词常常是评议性词句,往往在开头和结尾,有些还会反复出现。
2.分析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记叙、说明或评价某个事物时,有的词句明显点明了命题人的情感倾向。这其实为我们指明了立意的方向。
4.探究材料寓意
有的材料由寓意深刻的故事甚至是一句充满哲理的话组成,这要求我们先探究故事或句子中的哲理,然后联想到个人经历、社会现象、人生哲理,进而提取文章主题。
3.归纳材料中心
有些材料关键词句隐藏较深,也可能没有表明情感倾向的词句,所以,应根据材料归纳提炼文章中心。单则材料要注意材料意向的多样性,多则材料则须分析比较材料的异同。
(三)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1.提炼核心词法
直接引用材料中关键词句进行拟题,或根据关键词句,添加前后缀,形成观点进行拟题。
2.运用修辞拟题法
在拟题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让文题更出彩。
3.摆明观点法
这种方法针对议论文拟题效果特别好。
(三)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4.巧用术语法
巧用名著阅读、戏曲歌曲、广告媒体等艺术形式中的标题或名句。这类题目吸引读者,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也展示了作者一定的文化底蕴。
5.反向琵琶法
运用求异思维,反向思考,别开生面。例如写关于“善良”的材料作文,可反向立意为“旁观也是一种善”“谎言也是一种善”。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甲乙两人相约上山采石,甲背了满满一筐石头,乙筐里只有一块。甲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块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多,我只选最精美的一块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路上,甲的负担越来越重,只得不断地从筐中挑最差的扔下,下山的时候,他的框里只剩下一块石头!
道理:人要学会取舍,懂得适时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