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节选)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
2.难点: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 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具体步骤:
一、基础驿站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花哨(shào) 茶盅(zhōng) 腌(yān)菜 咂(zā)摸
B.戊戌(xū) 搭讪(shan) 蛊(gǔ)惑 沏(qī)茶
C.坤角(jiǎo) 惭愧(kuì) 痞(pǐ) 发髻(jì)
D.造孽(nuè) 神龛(kān) 淘汰(tài)嗜(shì)好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按顺序把它们正确地写在横线上。
引起纠分 横眉立目 冲烽陷阵 陶朱之富
天廷饱满 说煤拉纤 珍珠玛瑙 干戈玉帛
3.为下面的“老气横秋”选择恰当的解释。( )
常四爷:(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A.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
B.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4.老舍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族人,是我国杰出的________作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_________”的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和话剧《_______》、《________》等。
5.戏剧按不同的形式,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表现形式可分为_______、歌剧、舞剧;根据其场次多少可分为______、______;按________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根据内容的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园地
6.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2)李三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
(3)唐铁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
7.朗读下列各句时,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B.王利发:对!您圣明,我胡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
C.常四爷:好啊!好啊!收拾得好啊!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D.刘麻子:别,别,别出去!我差点叫他们抓了去!
8.在北京话里,常把一些书面用语口语化,体现出一种幽默的味道。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
A.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是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
B.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儿恐怕……
C.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D.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
9.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老舍创作《茶馆》的原因,用横线标出。
为什么单单要写一个茶馆呢?老舍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多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三、文学常识:老舍( 1 8 9 9 ─1 9 6 6 )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 9 5 1 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撊嗣褚帐跫覕的称号。撐母飻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1 9 6 6 年8 月2 4 日含恨自尽。 他的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天赐传》《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
《茶馆》简介:
(1957年发表开始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
第一幕,1898年初秋,戌戍变法刚失败,谭嗣同问斩后不久,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的人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路。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大,洋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顽固派得势后,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卖儿卖女,特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
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败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民国军法混战时期,洋人操纵军法相互开战,富了洋人,苦了百姓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1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
2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中蒸窝窝头。
3身怀绝技的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频于失传。
4恶势力异常活跃,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国民党官僚互相勾结,横行霸道,地痞、特务如鱼得水。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生命财产随时受到威胁,王利发在茶馆被人霸占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的社会,表明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区的描写,暗示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本剧是旧社会的一曲葬歌,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四、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节选部分:
词语补释
割据: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体面:体统,身分;光荣,光彩;( 相貌或样子) 好看,美丽。
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寒酸: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咂摸:寻思,反复研究。P 1 4 9 注
津贴: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造孽:佛教用语,做坏事( 将来要受报应) 。也说作孽。
忏悔: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盘查:盘问检查。
搭讪: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找话说。
【第二课时】
结构特点: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 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 这些故事互相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以出场先后排列)
王利发: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胆小怕事,是一个自私的商人。
唐铁嘴:抽大烟,油嘴滑舌的流氓。
常四爷:正直、倔强、敢做敢为、乐于助人的旗人。
松二爷:游手好闲、没能力谋生的旗人。
宋恩子: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统治阶级的爪牙。
吴祥子: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统治阶级的爪牙。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秦仲义:一心想以实业救国
庞太监:荒淫无耻
2.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常四爷被抓、秦仲义与庞太监的交锋等表现了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刘麻子、唐铁嘴等人正是那黑暗社会的产物,这种似乎撐奘碌谋?鐢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3.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第一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明确:《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5.从欣赏老舍作品的角度看作者语言上的幽默风格。
明确: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这和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如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起来滑稽可笑,却会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都表现出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作业布置】
有时间有条件的,看《茶馆》全剧或原著。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