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全能训练?梯度升级
基础达标
1.(2011·宜昌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稀饭 D.糖水
2.(2011·泰安中考)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醋 B.蔗糖 C.花生油 D. 食盐
3.关于溶液有如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其中错误的是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一杯食盐溶液,从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a 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b g/cm3,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6.(2011·成都中考)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 )
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的功能
C.可以沉淀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
7.(2011·邵阳中考)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 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8.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反应速率快 B.易于操作
C.不需加热 D.设备简单
9.有下列物质:①铁水;②无水酒精;③葡萄糖注射液;④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后的液体;⑥锌溶解在稀盐酸中形成的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碘酒中溶剂是_____,溶质是_____,碘酒是_____(填“溶液”或“乳浊液”);澄清石灰水中,溶质名称是_____,化学式为_____;医用酒精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3∶1,该医用酒精的溶剂是_____。
11.用水鉴别物质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会使学习更轻松。现有四种白色固体,分别是NaOH、CuSO4、NaCl、CaCO3,只提供蒸馏水,将其鉴别开。
(1)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可鉴别出_____。
12.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知能提升
1.(2010·苏州中考)下列操作能将物质完全分散成分子的是( )
A.在研钵里用杵研磨粒状胆矾
B.将蔗糖溶于水
C.把植物油滴入水中用力振荡
D.加热高锰酸钾
2.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 )
A.在洗涤剂的作用下,使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
B.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
C.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
D.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的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减少
4.(2011·山西中考改编)如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X、Y对应的试剂组可能是( )
5.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如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
(1)该注射液里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 g碳酸钙与1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100 g稀盐酸中的溶质是______,其质量是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其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g,溶剂的质量是______g。
拓展创新
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白的方案为:先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塞紧橡皮塞,把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面以下,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内,小白认为通过观察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在导管内是否形成一小段水柱,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请你对小白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你的观点是什么?如不完善,如何改进?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D。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而豆浆、牛奶、稀饭中分散着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只有糖水中的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故属于溶液。
2.【解析】C。花生油放入水中会漂在水的上面,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3.【解析】选D。有的溶液中的溶质是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另外酒精和汽油等也可作溶剂;有的溶液中的溶质有多种如海水;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的,如蔗糖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
4.【解析】选A。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食盐溶液中各处的密度相同。
5.【解析】选D。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植物油溶于汽油,最后以分子的形式分散于汽油中,得到的是溶液;高锰酸钾溶于水,最后以离子的形式分散于水中,得到的是溶液;碘单质是固体,不会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里;植物油不溶于水,最后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里,得到乳浊液。
6.【解析】选B。本题考查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它可以把油污变成极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叫乳化。洗涤剂的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
7.【解析】选D。本题主要涉及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改变情况。蔗糖、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基本没有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故选D。
8.【解析】选A。物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因此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可增大彼此的接触面积,因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
9.【解析】铁水是铁的液体状态,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无水酒精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泥水中的泥不溶于水,故不属于溶液;葡萄糖注射液是溶液,溶质是葡萄糖;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 ==== CaCO3↓+H2O,同时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故得到的不是溶液;锌溶解在稀盐酸中存在如下反应:Zn+2HCl ==== ZnCl2+H2↑,生成的氯化锌溶于水形成氯化锌溶液。
答案:③⑥ 葡萄糖、氯化锌
10.【解析】碘溶于酒精得碘酒,被溶解的碘为溶质,溶解碘的酒精为溶剂;澄清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酒精和水能互溶,无论水和酒精的体积比为多少,水总为溶剂。
答案:酒精 碘 溶液 氢氧化钙 Ca(OH)2 水
11.【解析】题中四种固体中只有CaCO3不溶于水,其余三种物质均溶于水,所得三种溶液中CuSO4溶液显蓝色,NaOH溶液和NaCl溶液均无色,且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NaCl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化。
答案:(1)CaCO3(或碳酸钙)
(2)CuSO4(或硫酸铜)
(3)升高 NaOH(或氢氧化钠)[或不变 NaCl(或氯化钠)]
12.【解析】当固体和液体混合形成溶液时,固体通常为溶质,液体通常为溶剂;碘溶解在汽油中,得到紫红色的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符合此特征的为甲。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则乙同学示意图表示固体溶解过程,因此应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中固体逐渐溶解,最终整杯液体变为紫红色。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碘分子应是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答案:(1)碘 汽油
(2)①烧杯中固体逐渐溶解,最终整杯液体变为紫红色
②甲
知能提升
1.【解析】选B。研磨胆矾会使颗粒更小但不会完全分散成分子,植物油不溶于水;加热高锰酸钾时会分解生成氧分子,但已变成其他分子;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会均匀分散在水中。
2.【解析】选D。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是将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并不是洗涤剂与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也不是溶解到水中形成溶液,更不是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
3.【解析】选B。海水是一种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海水中各种离子所形成的物质为溶质,水为溶剂。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海水中的水分子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仍留在淡化膜的右侧,即右侧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少,而溶质质量不变,使得溶液的总质量减小,故答案为B。
4.【解析】选B。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说明广口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气压,NaCl溶于H2O温度基本不变,瓶内压强不变,故A不正确; NH4NO3溶于H2O,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气压,故B正确;水和氢氧化钠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瓶内压强增大, 故C不正确;盐酸和CaCO3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使瓶内压强增大,故D不正确。
5.【解析】看标签可知氯化钠注射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在溶液中,氯化钠以离子形式存在,溶剂是水。在密封和常温下,生理盐水具有稳定性,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答案:(1)Na+、Cl-、H2O
(2)不会 溶液具有稳定性,在常温密封放置的情况下,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6.【解析】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因此稀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反应后得到氯化钙溶液,其中溶质是氯化钙,溶剂是原稀盐酸中的水。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生成CO2的质量为z。
CaCO3+2HCl ==== 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10 g x y z
x=7.3 g
y=11.1 g
z=4.4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反应前的质量总和减去生成CO2的质量。即10 g+100 g
-4.4 g=105.6 g。
答案:(1)氯化氢 7.3
(2)105.6 11.1 94.5
拓展创新
【解析】由于广口瓶内密封着一定体积的空气,当水流入广口瓶时,无论固体溶于水是否放热,由于水挤压空气,总会在导管口出现气泡;改进后的装置应满足只有固体溶于水,温度发生变化时才会出现明显现象。
答案: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够完善,该图中装置组成了一个封闭体系,且广口瓶的容积一定,故里面所含的空气的量固定,当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中时,会把广口瓶内的空气挤压出去,即使广口瓶内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导管口也会有气泡冒出。
改进后的装置图如下(装置1、装置2、装置3可任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