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7 21: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课一、识记一批字词磬(qìng)口 嘻(xī)笑 褪(tuì)尽
博识(shí) 忙碌(lù) 闪烁(shuò)
朔(shuò)方 灼(zhuó)灼 粘(nián)结
旋(xuàn)风 旋(xuán)转 血(xuè)红
龙眼核(hé) 阿(ā)罗汉
脂(zhī)粉奁(lián) 胭(yān)脂(zhi)
凛(lǐn)冽(liè) 海誓山盟 飞蛾 旸谷 一撮灰 皓月
长吁短叹 姮娥 宁愿 炽热 执拗
夜阑人静 衷情 馈赠 憔悴 真谛
千山万壑 璀璨 翱翔 礁石 一瞬
彻夜不寐 心扉 镶嵌 酷肖 纤细
盛气凌人 急躁 祷词 夸父 天穹
解释:
旸谷:
长吁短叹:
酷肖:
夜阑:
执拗:
真谛: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非常像。夜深。 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反帝反封建的不屈战士、热情的爱国主义者。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二、了解文学常识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 .文学常识填空。
(1)《雪》的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燕》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人,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高尔基前苏联《母亲》自传体三部曲(1)“夸父追日”:“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
—— (《山海经》)神话传说(2) “姮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 (《淮南子》)
三、意象分析:1. 飞蛾与夸父: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2. 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她“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浪:海浪的情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雨:滋润万物——奉献者“传情的信使”——使者四、揣摩几句语句1. 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2. 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3. “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4.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1.“朔方的雪花”“却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有什么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朔方的雪“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段文字表达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上看来似乎孤独、寂寞,然而已暗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
的人生”,毅然决然地表达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妥协的思想情绪。体现了鲁迅看重的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北方的雪是孤独的;雪是雨变成的,所以说雪是死的雨;
雪的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
便成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写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2. 试品析《花之歌》中花的形象 花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提示:诗中花的形象既给人以审美愉悦,又启迪生活理趣。作者诗意地展现生活空间,“有感于情,有结于心”,使作品具有真挚的灵魂。平易中发掘隽永,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恰是纪伯伦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第二单元训练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脂粉奁( ) 朔方( )
睥睨( ) 伫立( )

稽首( ) 祈祷( )
胆怯( ) 馈赠( )2.将课内词语补充完整。(4分)
趋炎_________ _________自利
悲愤_________ 刚直_________
_________山盟 长吁_________
千山_________ 盛气_________liánshuònìzhùqǐqíqièkuì
附势 自私
填膺 不阿
海誓 短叹
万壑 凌人
3.文学常识填空。(4分)
(1)《雷电颂》的作者是_________,本篇课文节选自一部历史剧_________。
(2)“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出自_________,作者是俄国作家_________,他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4.名句积累(4分)
______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郭沫若
《屈原》 《海燕》
高尔基
前不见古人
念天地之悠悠
在下面四组短语中,类型相同的是第 组,这一组是 短语。
  1. A.勇敢的叫喊声 B.听出了欢乐 
C.热情的火焰 D.对暴风雨的恐惧   
2. A.胜利的信心 B.卷集着乌云
  C.高傲地飞翔 D.掩藏到大海深处  
  3. A.它飞舞着 B.海鸭也呻吟着
  C.雷声轰鸣 D.乌云遮不住太阳  
  4. A.分外妖娆 B.郁郁苍苍  
  C.那么稠密 D.傲然屹立 3主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