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大运河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绘图、角色演绎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切入点导入新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情景创设,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在活动中体验、获取历史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讨论,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难点:①隋初经济的繁荣。这一内容教材写得比较概括,学生较难感受和理解,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史料和数据,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繁荣表现”的基础上对“繁荣原因”进行理性分析。②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初一年级学生要辩证、全面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通过情景再现,问题的设计、史料的提供、正确的引导、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总结等途径突破。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情景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
学法:阅读、讲述、表演、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教师做好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应具备的能力,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隋文帝、大运河的相关资料。
制作科学的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
学生积极主动的预习教材,并能够利用网络等渠道搜集、整理隋朝的历史知识。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展现上海世博会城市智慧展厅中的亮点:大运河的全景图片)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我们梦想成真,步入城市足迹馆的“城市智慧”展厅,我们会被“浪迹三千,扶摇九万”的京杭大运河全景及沿河城市风光所震撼。大运河蕴藏着数不尽的故事和历史,全景展示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运河城市的繁荣。今天,就让我们荡舟大运河,走进——繁盛一时的隋朝。
情境创设1:
南朝陈朝国君陈后主,自认为“王气在此”,整天与大臣饮酒作乐,歌舞升平。
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问题设计:王气到底在哪里?作了亡国之君的陈后主会有切身的体会。亡陈、南北统一的辉煌壮举是如何实现的呢?
学生:学习教材,整理归纳、展示
(探究陈亡的原因:统治阶级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明确: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问题引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们曾学过哪些分裂局面?又是怎样实现了统一?
学生:思考、归纳
(明确: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三国时期,西晋统一;南北朝时期,隋朝统一。)
师:今天,我们国家还未实现统一大业,我们要满怀信心,努力的学习、工作,为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用的贡献。
师: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让我们把关注的焦点再次聚焦到隋朝,看一看,隋文帝是怎样施政发展的。
情境创设2:
(含嘉仓的图片)含嘉仓储粮的窖都在地下,最深为12米,一般为6-7米。粮窖口大底小,窖口直径最大为18米,一般为10-16米。
问题设计:隋朝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粮窖?
学生:思考回答(农业的丰收,储存粮食。)
师:在隋朝,农业的丰收是社会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其实,隋朝社会的繁荣表现在诸多方面。
资料展示:
隋朝繁荣的表现统计表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问题设计:想一想,隋朝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归纳所得要点。
(明确:国家的统一,结束分裂的局面,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人民负担较轻,积极性提高,直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师:隋朝的经济繁荣,让二世的隋炀帝滋生出许多奇想。相传,当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隋炀帝会怎么做呢?
情景创设3:
从605年起,隋炀帝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然后他就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
师:隋炀帝琼花没有看到,却给后世留下了一条大运河。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河道淤积,无法通航,以至于我们今天难以碧波畅游。上海世博会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可以去“城市智慧”展厅,一睹大运河的全貌。
(展示大运河全貌图片)
问题设计:假如你是世博会“城市智慧”展厅“大运河”的志愿者(讲解员),你该怎样向游客介绍大运河?
学生:学习教材,自主归纳整理,角色扮演,介绍大运河。
(明确:介绍以基本的历史史实为主,向游客说清楚以下几点:
①朝代、时间、帝王(隋朝隋炀帝,605年)
②大运河的起止城市,各部分名称以及沟通的水系。(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
③简评: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师:大运河闻名世界,吸引着世人的赞叹目光,很多人都想到中国一览大运河的雄姿。
情境创设4:
有一个国外的科考团想全面考察大运河,请你为他们绘制一幅大运河的简图,以便他们考察。
学生:识图:“隋朝大运河”。(指导学生观察大运河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图绘制,体现大运河的四段、主要城市、沟通的水系即可。)
示例:
师:绘制大运河,就轻轻的几笔,可修建大运河却是几百万人6年的心血。
情境创设5:
一条大运河,千年悠悠。时人、世人对它的认识、评价如何?假如你是隋炀帝、大运河的设计师、修建大运河的河工、隋朝的商人……说说你心中的大运河。
学生:选择角色,整理归纳知识要点。
学生:角色表演。
示例:
隋炀帝:我修建大运河,可不是为了去扬州看琼花,我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大运河的设计师: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设计,开通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
修建大运河的河工:开河时,监督的官吏很凶,我们白天黑夜的干。谁做慢了,就用棍子毒打。十分之四的河工,都因饥饿劳累而死。开运河算什么好事?它加重了我们的徭役负担。
隋朝的商人:之前,往来于南北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大运河的开凿,便利了南北交通,我们可以轻松便捷的往来于南北方,进行贸易。
师:不同的身份,对大运河的认识、评价是不同的。胡曾在《汴水》写道:“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皮日休在《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问题设计:
胡诗与皮诗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如何?我们应该怎样准确的认识大运河?
学生:思考、讨论、展示。
明确:
?? 评论:胡诗认为开凿运河是隋亡的主要原因。皮诗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简直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 认识:对于隋朝大运河应该从正反两个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通,一方面增加了劳动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而另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我国东部的黄金水道。隋朝灭亡是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所致。
师:“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自隋以来,大运河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造福于世世代代的人民。
情境创设6:
今日大运河:(大运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时政链接:2009年4月23日,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级会商小组在京成立,并确定2014年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定期限。至今已举办了5届中国大运河文化节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高峰论坛。
问题设计:假如你是申遗委员会的一员,你该如何向世界介绍大运河?
学生:思考、讨论、展示。
明确:大运河的申遗介绍,应该突出大运河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和意义。如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对我国古代交通有巨大作用;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时政链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
活动设计:保护大运河,开发大运河,我尽一份力活动。你会怎样做?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展示。
(指导:注重环境保护以及沿途文物遗址的保护,在利用其交通、旅游等优势的同时严防破坏性开发等。)
小结:大运河是在隋朝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基础上开凿的。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交通,实现了政治上的有效统治,同时也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推动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繁荣的隋朝,竟然是昙花般的“一时”,仅仅持续到二世,隋炀帝的暴政就把隋朝推向了绝路,在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中灭亡了。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杨坚灭陈前,江南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反映了( )
A.江南人民能歌善舞 B.江南人民热情好客
C.江南水乡的美好生活 D.江南人民盼望南北统一
2.“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经过长期的分裂,589年,使我国南北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3.下列不属于隋文帝在位时期的功绩的是( )
A.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B.开通大运河
C.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D.重新统一全国
4.同学们正在激烈地讨论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以下四种看法你不同意哪一种?( )
A.隋朝励精图治重新统一了南北
B.隋朝对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C.隋朝开通了丝绸之路
D.隋朝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
5.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
A.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B.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大统一
C.统治者十分残暴
D.繁荣而短暂
6.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南下灭陈 B.巡游江南
C.巩固统一局面 D.转运粮食
7.“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郑国渠
8.隋朝一位商人要从余杭往都城运输一批大米,下面哪一段不必经过?(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9.秦朝和隋朝相比,其不同之处是( )
A.是统一而短暂的王朝
B.修建了我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C.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D.实行暴政,并在农民起义浪潮中灭亡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2)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说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
(3)材料二中,哪一句诗体现了皮日休对大运河的评价?
(4)诗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5)今天,我们在开发大运河的同时更要保护好大运河,请你说一说你的建议?
参考答案:
1-5DCBCD 6-9CCAC
10.(1)如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 江南河四段。(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突出大运河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和意义。如: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对我国古代交通有巨大作用;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3)“至今千里赖通波”(4)示例:同意,征发劳役过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引起人民不满,农民起义的爆发导致隋朝灭亡。不同意,隋朝灭亡是由隋炀帝的暴政所致。(5)示例:注重环境保护以及沿途文物遗址的保护,在利用其交通、旅游等优势的同时严防破坏性开发等。
教学反思:
高效的教学课堂,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案的设计是课堂的主导线,要能够引导学生高效的学习探究。
情境创设,把知识型的历史学习转变生动的知识探究过程。如学习“大运河”时,创设了四个情景,为学生搭建了四个思维的平台,结合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探究、体验,从而全面的认识“大运河”。既体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立足教材,立足历史史实,充分利用教材的史料,挖掘其内在的历史内涵。教材中的史料是最好的、最捷径的素材,学生课下预习,对教材中的史料已经熟悉;生僻的史料需要一个阅读理解的过程,课堂上会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影响学习效果。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时政资料,特别是世博会的有效信息,是很好的切入点。既突出历史的时代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隋朝的社会繁荣的表现上,资料不是很丰富,学生的理解认识可能有些强迫。涉及隋亡的环节上设计不够,结合大运河的开凿,再补充隋炀帝的暴政资料,进行探究分析,这样就更深刻的理清大运河和隋亡的关联,对隋朝的“一时”也会有明确的认识。
教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