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18 08:38: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告别“雅尔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通过阅读每课一得,进一步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分析与思辨的能力;通过比较苏联与独联体的不同之处,提高从历史史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分析,掌握历史概念。通过对苏联解体的过程的归纳,让学生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组讨论、探究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发展进行思考,学会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增强社会主义的信念,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结合当今的世界形势,认识改革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东剧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补充相关的史料,把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归纳出苏东剧变的重要事件。
难点:苏联解体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和当今历史史实,综合分析、探究,力求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苏联解体的深刻影响。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分析、探讨、提炼苏联解体的教训。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情景创设法、资料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分组教学法
学法:史料分析、归纳比较、小组合作探究、学科综合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教师做好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应具备的能力,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独联体建立的相关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制作相关的资料卡片。
分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
学生积极主动的预习教材,利用网络等渠道搜集、了解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以及苏东剧变的历史事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近代以来,世界经历了三次格局的演变:一战终结了维也纳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苏联解体又让我们告别了“雅尔塔”。 红旗从克里姆林宫升起又降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已成为历史名词。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它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解体的呢?
环节一:改革是把双刃剑
师:改革是把双刃剑。苏联社会主义探索在改革中艰难前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甚微。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一系列改革会不会给苏联带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师:出示戈尔巴乔夫的资料卡片。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末代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1985~1991)、第一位兼最后一位总统苏联总统(1990~1991)。俄苏政治家,国务活动家。苏联的改革和“公开性”的创始人。(3枚)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劳动红旗勋章获得者。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生:认识、了解戈尔巴乔夫。
探究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生:阅读教材,结合以前所学的苏联知识进行系统性思考、归纳。
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师:明确: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严重影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导致经济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日益衰落,综合国力逐渐衰退,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师:改革求发展迫在眉睫。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言“国家已处于濒临危机的状态……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
探究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呢?
生:阅读教材,总结、整理。
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师:明确:改革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先后展开。最初全部集中在经济领域,提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后在政治领域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师: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政治领域都提出了新的思想,我们就来共同的分析、了解。
师:出示“加速发展战略”资料卡片、讲解、分析。
1985年4月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加速”经济发展的战略。“必须继续变化和改革,争取达到社会的新质状态”。
1986年2月苏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加速”战略,强调“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是战略方针”。
生:领会、认识“加速”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
师:出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资料卡片,讲解、分析。
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体系,用于指导前苏联的改革。其基本特征是“公开性”、“民主化”、“多元论”。
“公开性”是指在政治领域全方位开放信息渠道,在言论自由上超过西方国家。但在实际运行中,“公开性”没有变成激发群众积极性的动力,党内普遍存在的腐败问题也没有得到净化,反而引起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不满,放弃社会主义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强调民主不要集中,导致自由主义泛滥,走向了极端,这就背离了强调自上而下的实行全面控制的传统的列宁主义的原则。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就是要放弃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如果在这个领域共产党不占领,那么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就会去竞相占领。
生:领会、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的错误。
探究三:急于求成,思想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成效会如何?
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
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师:明确:是一次失败的改革。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市场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政治改革导致思想界的极端混乱,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控制能力被弱化了。为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
探究四:戈尔巴乔夫改革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改革中戈尔巴乔夫的错误举措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师:巡视、参与到学生中去,适时点播、引导。
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生:陈述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学生发言,示例明确:改革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加强党的领导。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知识点。
项目
内容
人物
背景
内容
结果
教训
环节二:走向解体,告别“雅尔塔”
探究一: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推上了解体的快车道。苏联解体的进程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师:播放苏联解体大致进程的视频。
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生:①1991年公布《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把联盟变成松散的联邦。②1991年8月19日,爆发“八一九事件”。③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的成立,苏联解体。
师:展示《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资料卡
条约共分四部分,26条款。总则中规定,条约参加国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联盟是主权的联邦制的民主国家,各国平等,联盟在条约国自愿赋予它的权力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力。条约国各自保留着自主解决自己发展的全部问题的权利……主权国家联盟在国际关系中是一个主权国家,是国际法主体,是苏联的继续。组成联盟的各国是国际社会享有充分权利的成员。它们有权同外国建立直接的外交、领事联系和贸易关系,同它们互设全权代表机构,签署国际条约和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
生:阅读,理解条约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师:明确:这个盟约大大缩小了联盟中央的权力,扩大了各共和国的权力,强调了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地位。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八一九事件”的相关资料。
生:理解“八一九事件”对苏联解体的推动作用。
师:明确:它的失败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国家大权移到了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手中,加速了苏联社会的演变,并最终诱发了各共和国独立的狂潮。可以说,“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师:展示《阿拉木图宣言》资料卡片
1991年12月21日,由苏联11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主要内容:确认由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3国签署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宗旨和原则;宣布联合体成员国将通过协调机构进行平等协作,保留军事战略力量的统一指挥和以核武器进行统一监督;各成员国将在形成和发展共同经济区域方面进行合作;宣布随着独联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独联体对承认其宗旨和原则的前苏联成员国或其他国家开放,经成员国一致同意均可加入独联体。
生:阅读,理解其内容。
探究二:“苏联”与“独联体”有何不同?
生:讨论探究
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师:归纳总结
1.主权归属问题不同,苏联为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合国家,而独联体为各独立共和国组成的名义性统一组织。
2.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时的社会主义变成了各国独立资本主义。
3.成员国不同,苏联为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而独联体为11个成员国。
4.目的宗旨不同。苏联作为主权国家,旨在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独联体是独立主权国家的协调组织,以主权平等为基础。它的宗旨是为各成员国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友好、睦邻、信任、谅解和互利合作服务;为各成员国在国际安全、裁军、军备监督和军队建设方面协调政策。
探究三:苏联解体了,造成其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师:点拨、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师:明确:斯大林模式是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解体的直接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
探究四: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师:明确: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受到了重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多年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剧变。
探究五:苏东剧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历史教训?
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师:明确: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必须解放思想,面向实际,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不懈地与之开展有效的斗争。
小结: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落了,这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蒸蒸日上,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改革,在经济方面提出了“ ”;在政治方面提出“ ”思想。
2. “八一九事件”之后,苏联的国家大权转移到了谁及其支持者的手中( )
A.戈尔巴乔夫 B.亚纳耶夫 C.叶利钦 D.普京
3.配伍连线
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罗斯福新政
导致国家解体的改革 明治维新
摆脱经济危机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4.列举苏联解体进程中的三件大事。
5. 阅读下列材料:
1991年12月21日,由苏联11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宣言。主要内容:确认由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3国签署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宗旨和原则……宣布随着独联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独联体对承认其宗旨和原则的前苏联成员国或其他国家开放,经成员国一致同意均可加入独联体。
请回答:
(1)宣言出自什么文件?
(2)“苏联将停止存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今天,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应该从“苏联将停止存在”的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1.加速发展战略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C
3.
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罗斯福新政
导致国家解体的改革 明治维新
摆脱经济危机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4.①1991年公布《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把联盟变成松散的联邦。②1991年8月19日,爆发“八一九事件”。③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的成立,苏联解体。
5.(1)《阿拉木图宣言》 (2)苏联解体,以美苏两级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宣告结束。(3)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东剧变。“戈尔巴乔夫改革”一目,立足教材,适当补充史料,帮助学生较全面的理解把握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最后小结列表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苏东剧变”一目,借助视频资料配合学生阅读教材,梳理苏联解体进程中的大事。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东剧变历史教训的探究。体现了“问题设计,启动思维——小组合作、质疑探究——交流展示、共同提高”的课堂教学理念。
探究问题的设计,牵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缺少自主质疑。教学中应灵活掌握,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问题。历史资料卡片较多,理解困难,增加了学生的阅读负担,可以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配合教材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