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练习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练习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01 07: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原子,Y为离子 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氢与X可以形成2种常见的化合物 D.钠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X
2、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C.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干冰升华过程中,干冰分子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
3、国际化学联合会于2月19日宣布,第112号化学元素已获正式名称“Copernicium”,元素符号为“Cn”。新元素的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7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最重的元素,则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12 B.277 C.165 D.389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
B.原子、分子理论是重要的科学思想工具
C.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的性质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5、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镍、镉、汞等,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这里的铅、镍、镉、汞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铝 B.氢氧化钠 C.金刚石 D.C60
7、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8、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能运动 B.分子和原子体积都很小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9、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A.Ag B.AG C.AI D.Hg
10、在公园里行走,常能闻到各种花的香味,主要原因是
A.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的数目变多 D.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M元素的离子结构都可用示意图来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13,y=___________;M元素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该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若x=9,下列微粒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M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
(3)下列微粒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具有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1—3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
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_________,核电荷数为7的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第二周期共有______种元素,该周期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从左到右依次_________(填“递增” 或“递减”)。
(3)3号元素和11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___数相同;周期表中Z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
3、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x的值是______。
(2)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A和C化学性质不相同的原因是______。
4、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伯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钒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x=____,钒元素位于第_____周期。
(2)钒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5、写出下列元素对应的元素符号或者元素名称。
硼_________ 铍_________ 氮_________ 氟_________
Na_________ C_________ Si_________ S_________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求:
(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整数)
(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3)相同质量的镁、铝、铁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 。
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后计算:
①当x-y=_____,该粒子为原子。若y=3时,则x=________;
②当x-y=8时,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____。
(2)已知:R原子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7个,其阳离子R3+核外共有46个电子。请计算: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必须有具体的计算过程)
3、已知一个C-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kg,一个氩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kg,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p。请分别求出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一个铁原子的实际质量。(用含a、b、p的式子表示)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探究一:我们知道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少量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使其分解加速。除此之外,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对过氧化氢溶液也有催化作用。为比较相同浓度的氯化铁(FeCl3) 溶液和硫酸铜(CuSO4) 溶液对过氧化氢(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甲,可通过观察试管中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2)在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前,某同学先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再用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然后观察注射器活塞的运动情况,该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 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二:按教材图I所示进行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有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II:
(3)按图II进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对比图I、图II实验装置,分析改进后优点是(填写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魔棒生烟”的魔术(如图一),当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
为了揭秘这个魔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
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然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魔棒生烟”的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需接触,只要靠近就能产生白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魔棒生烟”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关于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B 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C 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D 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3)图二中同时打开开关a和b,玻璃管c中出现白烟,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_____(选填“d”“e”或“f”),理由是______。
(4)如果将图二中的烧瓶A和B放入冰水中,能更______(选填“快”或“慢”)地观察到白烟的产生,原因是______。
(5)图二实验相较于图一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成白烟的变化属于______变化。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X、Y两种微粒,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故A错误;
B、X的质子数为8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Y的质子数为12是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氢元素和氧元素可以形成2种常见的化合物,分别为水和过氧化氢。故C正确;
D、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合物中易得到两个电子,显﹣2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X。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质子、中子、电子更小,错误。
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正确。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根据题目新元素是第112号化学元素,故原子序数为112,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Cn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2,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
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不符合题意;
B、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是重要的科学思想工具,不符合题意;
C、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不符合题意;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但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对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铅、镍、镉、汞是指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所指的铅、镍、镉、汞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的存在形态无关。
故选:A。
6、D
【详解】
A、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A
【分析】
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详解】
A. 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所以为阴离子。
B. 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所以为原子。
C. 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所以为阳离子。
D. 核内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3),所以为原子。
故选:A
8、C
【分析】
分子和原子的共同特点是: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分子和原子都能运动;不同点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必须由许多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
【详解】
A、分子和原子都能运动,正确;
B、分子和原子体积都很小,正确;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是物理性质;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C。
9、A
【详解】
元素符号书写规则:“一大二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AC选项不符合规则,Hg是汞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A。
10、A
【详解】
在公园里行走,常能闻到各种花的香味,是花内含有的芳香性化合物(香精油)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周围空间造成的,在此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大小不变,分子的数目不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A。
二、填空题
1、
(1) 8 Al3+ Al2O3
(2)E
(3) D A、C、D
【分析】
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
(1)
M元素的离子结构如图所示,若x=13,则该元素为铝元素,其离子符号为Al3+,铝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即y=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则铝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故填:8;Al3+;Al2O3。
(2)
若x=9,则该元素为氟元素,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与氟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E;故填:E。
(3)
由上述分析可知,属于阳离子的是D;相对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只有一个电子层的最外层是2)的结构是稳定结构,故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A、C、D;故填:D;A、C、D。
2、
(1) 10 非金属
(2) 8 递增
(3) 最外层电子 4
【分析】
(1)
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表示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0;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所以核电荷数为7,即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是氮元素,该元素的名称是氮,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10;非金属。
(2)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第二周期有锂、铍、硼、碳、氮、氧、氟、氖8种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分别为:3、4、5、6、7、8、9、10,质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加,故填:8(或八);递增。
(3)
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3号元素原子和11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它们化学性质相似,周期表中Z元素是硅元素,硅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4,核外电子数是14,所以周期表中Z元素的原子第一层电子数为2,第二层电子数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填:最外层电子;4。
3、
(1)8
(2)B
(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解析】
(1)
A核外有8个电子,不是相对稳定结构,所以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以x的值是8。
(2)
相对稳定结构:当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为2个电子;当超过一层时,最外层为8个电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B
(3)
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所以A和C化学性质不相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
(1) 23 2 四
(2) 金属 50.94
【解析】
(1)
由结构示意图可知,钒原子的质子数为23,故填23;
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x=23 8 11 2=2,故填2;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故填四。
(2)
钒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元素信息图中最下方的数字就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故填50.94。
5、B Be N F 钠 碳 硅 硫
【分析】
元素符号书写的规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
【详解】
硼的元素符号是B;铍的元素符号是Be;氮的元素符号是N;氟的元素符号是F;Na的元素名称是钠;C的元素名称是碳;Si的元素名称是硅;S的元素名称是硫;故填:B;Be;N;F;钠;碳;硅;硫。
【点睛】
三、计算题
1、(1)31;(2)15;(3)镁;
【详解】
(1)= ;
(2)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相对原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设质子数为x,则有2x+1=31,解得x=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5;
(3)元素的原子量与其真实质量成正比,由于原子量的大小关系是镁<铝<铁,所以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相同质量的金属所含原子个数与其原子量成反比,故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含原子的多少关系是:镁>铝>铁。因此相同质量的镁、铝、铁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为金属镁。
2、
(1) 10 13
(2)R原子的阳离子R3+核外共有46个电子,所以R原子的质子数=46+3=49,
R原子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7个,所以R原子的中子数=49+17=66,
R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9+66=115。
答: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
【分析】
(1)
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电子数,即x=2+8+y,所以x-y=10。若y=3,则x=2+8+3=13。
x-y=8时,则x=16,y=8。所以,粒子符号为:。
(2)
见答案。
【点睛】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氩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铁原子的实际质量=
【分析】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和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比较,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
1、产生气泡的快慢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时间 试管C比试管B中酚酞试液变红色快 不污染空气;实验现象明显,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
【分析】
(1)催化效果越好,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
(2)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以及比较催化效果的方法来分析。
(3)由于农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速度较快,运动到盛酚酞试液的试管内,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解答。
(4)根据改进后的装置氨分子在密闭容器中运动不到空气中,不污染空气分析。
【详解】
(1)比较两种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可以观察二者产生气泡的快慢;产生气泡越快,催化效果越好。
(2)在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前,某同学先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再用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然后观察注射器活塞的运动情况,该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若活塞向外移动,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越好,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越快,可通过测量产生等体积的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所需时间越短,催化效果越好。
(3)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温度低运动速度慢,氨分子运动到盛酚酞试液的试管内,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观察到试管B和C中酚酞试液变红色,并且试管C中酚酞试液变红色较快。
(4)改进后的装置优点是氨分子在密闭容器中运动不到空气中,不污染空气,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节约药品,实验现象明显,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点睛】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速率测定原理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HCl + NH3=NH4Cl A d 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 慢 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 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化学
【详解】
(1)图1中“魔棒生烟”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需接触,就可看见白烟产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魔棒生烟”发生的反应是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NH3=NH4Cl;由化合价原则可知,在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故填:HCl + NH3=NH4Cl;A
(3)图2同时打开开关a、b,玻璃管c中出现白烟,白烟最浓的地方是d,理由是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
故填:d;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
(4)如果将图二中的烧瓶A和B放入冰水中,能更慢地观察到白烟的产生,原因是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
故填:慢;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
(5)图2实验是在密闭的装置进行,相比图1实验的优点是: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故填: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6)“魔棒生烟”发生的反应是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