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01
目标
02
03
合作探究一
1.泌尿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三部分?
5.肾小管有什么特点?
3.肾小球由什么组成?肾小球有什么特别之处
毛细血管壁的特点是什么?
4.原尿是怎样形成的?
氧气
营养物质
多余的水
二氧化碳
多余的无机盐
尿素
排泄
排尿、出汗、呼吸都会带走人体产生的废物。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就叫排泄。
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肾动脉
肾静脉
猪肾实物图
猪肾纵切图
肾脏内部结构示意图
肾皮质
肾髓质
肾盂
输尿管
肾动脉
肾静脉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外形像菜豆,呈红褐色。
每个肾脏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
单
位
肾单位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毛细血管球)
(肾小管盲端膨大凹陷形成)
(周围缠绕大量毛细血管)
1.肾小球两端连接 血管,
并且流的都是 血。
2.两端都连毛细血管的结构
是 。
动脉
动脉
出球小动脉
3.肾小球与人体其他部位的毛细血管网有什么不同?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不进行物质交换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没有进行物质交换
4.血液在肾单位中经过了几次小动脉,
几次毛细血管?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肾静脉←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血
液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血细胞
葡萄糖
尿素
原尿
水
无机盐
尿素
葡萄糖
血细胞和
大分子蛋白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大部分水
部分无机盐
全部葡萄糖
多余水
多余无机盐
尿液
全部尿素
含废物少的血液
合作探究二
2.血液、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有何区别?
6.血尿、蛋白尿、糖尿分别是哪里发生病变?
1.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5.排尿有什么意义
3.流经肾单位的血液,在何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4.相比肾动脉,肾静脉中氧气、二氧化碳、尿素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尿的形成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多余水、多余无机盐、全部尿素)
(水、无机盐、尿素、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
(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送回血液
血液
原尿
尿液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约180L)
(约1.5L)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含量为0)
资料分析
主要成分 血浆中(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克/100毫升) 尿液中(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什么物质?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3.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4.尿液中尿素浓度是原尿的60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肾小管重吸收了水,尿素浓度升高。
肾小囊(原尿)
原尿
肾小球和肾小囊
内壁过滤作用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输尿管
尿液
尿路
血路
肾动脉(没过滤的血液)
进入肾
离开肾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肾静脉(已过滤的血液)
2.流经肾单位的血液,在何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这些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
1.被肾小管吸收的葡萄糖、水和无机盐去哪里了呢?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3.相比肾动脉,肾静脉中氧气、二氧化碳、尿素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氧气减少、营养物质减少、
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
主要成分 血细胞 蛋白质(大分子)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素
血液
原尿
尿液
血浆
血液、原尿、尿液主要成分比较
过滤
重吸收
√
√
√
√
√
√
√
√
√
√
×
×
×
×
×
√
√
√
肾小球
肾小管
×
×
×
×
×
√
√
√
√
√
×
课外延伸
1.一个小男孩在公园撒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尿的旁边 出现了很多的蚂蚁,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尿中有葡萄糖,肾小管有炎症,重吸收作用减弱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2.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和
蛋白质,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因炎症而通透性增强,原来不能
过滤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被过滤到原尿中。
1.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尿是间断的呢?
尿的形成是连续的,因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因为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功能。
课外延伸
2.长时间憋尿对人体有危害吗?排尿对人体健康有什么意义?
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尿毒症
慢性肾脏功能衰竭(肾病第5期),不能形成和排出尿液,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在血液和组织中大量累积引起中毒。表现为全身各系统工作紊乱,神经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尿毒症患者需要人工肾脏(血液透析),将体内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过滤出来。肾移植是尿毒症病人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全国每年接受肾移植者仅有5000多例,大约每150病人中只有一人可能得到肾移植的机会,因此绝大多数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其他排泄途径
表皮
皮
肤
结
构
真皮
皮下组织
——上皮组织(无血管)
——结缔组织(丰富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皮下脂肪、血管、汗腺等
汗
腺
导管
分泌部
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肤,在腋窝、掌心、足底等处分布较多。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物质,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汗液蒸发能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因此汗腺还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25
呼气
二氧化碳和部分水
排汗
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排尿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
排 泄
人体内废物的排泄途径
呼吸系统
皮肤
泌尿系统
尿素
二氧化碳
无机盐
多余的水
排泄
排遗
(细胞内产生的废物)
未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粪便)
(消化道食物消化后的残渣)
呼气
汗液
尿液
总结全课
肾单位
尿的形成
人体内废
物的排出
泌尿系统组成和功能
意义
过程
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尿液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
血液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排泄
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排尿、排汗、呼气)
达标检测
1.肾就像精密的过滤器,健康人每天将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同时产生尿液。如图为肾形成尿液的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②③④构成
B.与①内液体相比,④内液体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与③内液体相比,④内液体不含葡萄糖
D.血浆中尿素的浓度高于尿液中尿素的浓度
D
达标检测
2.健康人的肾脏中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⑥血细胞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⑥
A
3.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 ( )
A、尿素减少 B、氧气增加 C、营养物质增加 D、二氧化碳减少
4.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A
D
达标检测
5.临床上医生可根据经验初步判断病人的病变部位,如某病人出现“尿血”“尿糖”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病变部位分别可能是( )
A、肾小球、肾小管 B、肾小球、肾小囊
C、肾小管、肾小球 D、肾小囊、肾小管
6.下列关于人体代谢废物及其排出的相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人体排出废物最主要的途径是泌尿系统
B.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
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粪便等
D.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
A
C
8.如图为人体获取营养物质、氧气和排出代谢终产物的过程。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通过 获得营养物质,完成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2)人体通过 获得氧气,图中⑤表示 向血液中扩散。
(3)进入身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最终在 内被氧化分解,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 、 、 等途径排出体外。
(4)图中,通过②过程排出的代谢废物包括 ,通过⑦过程排出的废物包括 。泌尿系统是人体排出废物最主要的途径,该过程要经过[③] 和[④] 两个生理过程才能完成。
排汗
水、无机盐、尿素
水、二氧化碳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消化系统
小肠
呼吸系统
氧气
线粒体
排尿
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