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健康地生活(二)-【中考复习优选】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精品资源(全国通用)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健康地生活(二)-【中考复习优选】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精品资源(全国通用)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01 10: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专题十
健康地生活
(二)传染病和免疫
天道酬勤,愿你前程似锦!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1、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
2、切断传播传播途径(消毒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免疫接种)
由各种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初期最强)
定义
特点:
分类
流行3环节
预防3措施
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
真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要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考点9: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传染病的患者、病原体的携带者,感染的动物等。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飞沫传播;饮水、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受到感染的人们。
4.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将患者或疑似患者隔离治疗、“五早”、患病动物杀死、焚烧、深埋等。
(2)切断传播途径:如戴口罩,喷洒消毒液、开窗通风,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如加强锻炼、注射疫苗。
考点10:列举常见的传染病
1.按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常见的寄生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线虫病等;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有淋病、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
常见的真菌性传染病有足癣、灰指甲等;
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有腮腺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等。
2.按照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分类
传染病类型 寄生部位 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狂犬病、炭疽病、破伤风、沙眼等
3.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
(1)概念:
(2)病原体:
(3)传染源:
(4)传播途径:
(5)预防措施:
(英文缩写AIDS),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携带者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4.新冠肺炎的流行及预防
(1)概念:
(2)病原体:
(3)传染源:
(4)传播途径:
(5)预防措施:
(英文缩写COVID-19),全称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有5种“关切的变异株”: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奥密克戎。
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病毒污染的物品
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
控制传染源:“五早”、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戴口罩、消毒、减少人员聚集等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等。
考点1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和免疫物质(溶菌酶)。
2.免疫的定义:免疫(immunity)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人体内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3.免疫的功能:自我稳定、防御保护、免疫监视
4.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考点1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类型 防线名称 组成 功能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非特异免疫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侵入、杀菌、清扫异物 生来就有 由遗传物质决定 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出生后才能产生的 抗原物质刺激后才能产生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抗体:病原体浸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就叫做抗体。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病原体的等异物)就叫抗原。
考点1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1.计划免疫的概念: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计划免疫的意义: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3.计划免疫的实例: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接种新冠一面,预防新冠肺炎。
1.(2021岳阳)下列不属于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的是( )
A.病原体致病性强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2.(2021温州) 19世纪晚期,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将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炭疽的病原体是( )
A、牛甲 B.牛乙 C.细菌S D.细菌R
A
典例精析
C
3.(2021常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个人都需要注重防护避免感染。下列措施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酒精消毒 B.测量体温
C.佩戴口罩 D.减少聚集
4.(2021广东)大规模推行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是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措施,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B.可控制传染源
C.能保护易感人群 D.不能预防流感
B
B
5.(2021重庆市黔江区)被狗咬伤的患者需要及时注射狂犬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称为( )
A.抗体,保护易感者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原,切断传播途径
A
6.(2021泸州改编)截至2021年5月30日,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数达6亿3千万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新冠病毒疫苗中的一种,目前临床上需要接种2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
B.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C.第二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能使人体产生更多抗体
D.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外出不再需要进行防护
D
7.(2020天水)大多数哺乳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伤口能促进愈合,这是由于( )
A.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B.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C.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D.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D
8.(2021广东改编)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免疫功能缺陷病
B.免疫反应时间越长,对人体越有益
C.免疫的功能只有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治疾病的产生
D.免疫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A
9.(2021聊城)夏季吃瓜果降暑时要清洗干净,以免“病从口入”。某同学因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蜜瓜而出现严重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痢疾杆菌是传染源
B.患病的人是传染源
C.照顾患者的人属于易感人群
D.输液治疗该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A
10.(2021青岛)如图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甲、丙是健康人,与甲相比,丙体内含有该病相应抗体,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1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D.3表示患者的痊愈过程
B
11.(2020·四川·中考真卷)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每年 12 月~次年1 月是我国流感高发季节,为控制流感传播,人们通常会通过接种疫苗来进行预防。我国常见的流感疫苗几乎都是流感病毒灭活疫苗(IIV),这种疫苗内含有裂解且已死亡的病毒,这些病毒已失去致病力但是保留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1)病毒不能________生活,只能寄生在________里,它的繁殖方式是靠自己的_____________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2)引起流感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在流感到来前接种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接种的疫苗相当于________,能够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病毒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以同样的方式将病毒清除。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3)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当免疫功能过强时,人体会对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________反应。引起这种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为________。
独立
活细胞
遗传物质
流感病毒
保护易感人群
抗原
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
特异性
过敏
过敏原
12.(2020·内蒙古·中考真卷) 目前席卷全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类似于SARS的冠状病毒,它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进而引发疾病。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与普通病毒结构相似,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__构成。该病毒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在疫情防控期间倡议大家出门佩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研发的SARS灭活疫苗是否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呢?下面是科研人员对有关动物进行的实验,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判断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
遗传物质
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①材料用具: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鸡2只,SARS灭活疫苗,生理盐水,2019新型冠状病毒,注射器等。
②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鸡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鸡注射2019新型冠状病毒,观察其状况。
③实验现象:甲组小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小鸡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④出现此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结论:SARS灭活疫苗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⑥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不合理,其对此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甲组小鸡注射SARS灭活疫苗,给乙组小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注射SARS灭活疫苗的小鸡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相结合,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只用2只小鸡,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13.(2020.北部湾)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3月,世卫组织宣告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病。到7月10日为止,全球已感染超1200万人。
资料2: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播,我国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进入小区、单位等公共场所人员需测体温,疾病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健康人平时勤洗手、出门戴口罩等。
资料3: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在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株后,将其灭活减毒并进行相关的动物及人体免疫试验,观察是否产生生物学效应。
(1)根据病原体类型可判断“新冠肺炎”属于___________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2)疫情期间,健康人出门要佩戴口罩,从控制传染病的角度看戴口罩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3中灭活减毒的新冠病毒株(疫苗)叫做___________。“是否产生生物学效应”,指的是疫苗能否成功引发____________免疫(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并能促使人体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__________。
病毒性
流行性
切断传播途径
抗原
特异性
抗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