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把握第一二自然段特殊语言现象。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反复朗诵,把握文意;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和忠情,继承“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
文言基础知识和特殊的文言语法现象,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学习指导】
1.反复阅读课文,把握文意;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字,自主完成基础案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背景介绍
公元263年,蜀汉被灭。公元265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熟读全文,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文章译成现代汉语。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臣以险衅( ) 夙( ) 遭闵( )凶
祖母刘悯( )臣孤弱
门衰祚( )薄 外无期( )功强近之亲 茕( )茕孑( )立
常在床蓐( ) 前太守臣逵( ) 除臣洗( )马 猥( )以微贱
非臣陨( )首所能上报 责臣逋( )慢 则刘病日笃( )
犹蒙矜( )育 本图宦( )达 过蒙拔擢( ) 宠命优渥( )
岂敢盘桓( ) 庶( )刘侥( )幸
二、合作探究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
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熟读第二段思考: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3.总结前两段中重点实词虚词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重点知识。
三、拓展训练
1.解释下列词语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翻译下列句子。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舅夺母志
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供养无主
除臣洗马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3.背诵文章第一二自然段。
四、巩固提升
学生进一步熟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理解第三四自然段的文意,并尝试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第三四自然段特殊语言现象。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反复朗诵,把握文意;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和忠情,继承“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难点】
文言基础知识和特殊的文言语法现象,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学习指导】
1.反复阅读课文,把握文意;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字,自主完成基础案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
1、基础知识
1.背诵文章第一二自然段。
2.熟读第三四两个自然段内容,并翻译文章大意。
3.尝试总结三四两段的文言基础知识。
二、基础检测
背默第一二自然段。
3、合作探究
1.第三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2.具体研习第4段思考: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贯穿全段内容的是哪两个词?本段用语无比恳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愿乞终养”“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总结前两段中重点实词虚词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重点知识。
四、拓展训练
1.解释下列词语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翻译下列句子。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3.背诵文章第二自然段。
五、巩固提升
学生进一步熟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理解第三四自然段的文意,并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学习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全文文言知识,把握特殊语言现象。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解决疑难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文言基础知识和特殊语言现象。
【学习过程】
1、基础知识
背诵文章第三四自然段。
二、基础检测
默写第三四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
1.通读全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2.联系全文,说说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一是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二是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A.险衅(xìn) 祚薄(zuò) 床蓐(rù) 茕茕孑立(qióng)
B.洗马(xǐ) 逋慢(bū) 拔擢(zhuó) 终鲜兄弟(xiǎn)
C.优渥(wò) 期功(qī) 闵凶(mǐn) 逮奉圣朝(dài)
D.伪朝(wèi) 矜悯(jīn) 郎署(shǔ) 猥以微贱(wèi)
2.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举臣秀才:举,举荐。秀才,科举院试考中后称秀才。
B.供养无主:供养祖母的事无人操持。
C.拜:授官或封爵。
D.除:任官,除去旧官任命新官。洗(xiǎn鲜)马:也称“先马”,汉时为太子的属官,晋以后改掌图籍。
3.下面句子中都是反映李密家境状况的一组是( C )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③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②④⑤
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D )
A.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C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8.下面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
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D.“表”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
9.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
A.门衰:家门衰微。祚(zuò作)薄:福薄
B.外无期(jī机)、功强近之亲: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人。这些都是同族关系较近的人。
C.茕茕孑立:无依无靠,孤孤单单。茕:孤单无援的样子。孑立:孤立无依。
D.形影相吊:吊:悼念。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未曾废离”;“犹蒙矜育”“不矜名节”上述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不同。
B.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也相
C.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相同
D.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也不同
11.指出各句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B )
A.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3.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14.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B )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二、课文名句填空。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 ; , 。
3.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
4.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人命危浅,_________。
5.臣生当陨首, 。
【学习拓展】
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学习反思】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