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
(生物)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 家庭制作果酒时,所用的葡萄不能反复冲洗的主要原因是( )
A. 避免营养成分的流失 B. 避免葡萄皮上的酵母菌被冲洗掉
C. 避免葡萄皮中的色素被冲洗掉 D. 反复冲洗会破坏葡萄的结构
2. 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顶、泡菜坛表面长的一层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
A. 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 B. 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
C. 乳酸菌、醋酸菌、毛霉菌丝 D.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3. 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使用经过灼烧灭菌的涂布器进行接种
B. 图中I、II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III区挑选单菌落
C. 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 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4.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在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B. 在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C. 在培养乳酸杆菌时,在培养基中添加的维生素属于特殊营养物质
D.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生长越有利
5. 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 )
A. 用胃蛋白酶处理以获得单细胞悬液
B. 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产物
C. 加入经高玉蒸汽灭菌的血清以提供营养
D. 充入5%CO2以刺激细胞正常呼吸
6. 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因为土壤中各类散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D. 如果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7.如图表示碑酒工业化生产的简要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
B. 发酵开始前,对于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都需要进行彻底灭菌
C. 直接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的淀粉酶可省略制麦环节
D. 小规模酿造的“精酿”啤酒不添加食品添加剂,比“工业”啤酒更健康
8. 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
A.、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葡萄糖、琼脂,水
C.、牛肉膏、蛋白胨、尿素、琼脂、水
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9.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 )
A.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B. 植物细胞全能性
C. 分离定律 D. 基因能自由组合
10. 甲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但属于胞质雄性不育品种,通过体细胞杂交,成功地将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引入甲中,下图为该操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使用离心法
B. 筛选出的杂种植株含有控制甲青花菜优良性状的基因。但只能通过母本进行传递。
C. 杂种细胞经过一定激素和营养的诱导,发育成为杂种植株
D. 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后再进行组织培养
11.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下列对这些操作或应用描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离心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再生出细胞壁是融合成功的标志
B.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量获得人参皂苷,且已投入规模化生产
C. 获取植物原生质体时,需在蔗糖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的缓冲液中进行,以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D. 植物培养基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可以分为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
12. 下列实验不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 )
A. 月季幼嫩茎段细胞培育出植株 B.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免疫细胞
C. 用玉米的花药培育成玉米植株 D. 番茄与马铃薯的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13. 动物细胞培养包括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代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传代培养前不需要
B. 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所需要的培养液成分不同
C. 贴壁细胞原代培养具有接触抑制现象,传代培养没有接触抑制现象
D. 传代培养时需用离心法收集细胞
14.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将A和B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前,必须先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的有关结构
B. 若该过程是制备人抗某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则在培养D细胞的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
C. 人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使用灭活的病毒,而植物细胞融合不能
D. 细胞融合技术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其优越性在于能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性状
15. 对比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下列论述合理的是( )
A. 均可使用PEG、电激或灭活病毒的方法诱导细胞融合
B. 两者都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 两者都可以跨越种属间的生殖隔离
D. 在适宜的条件下,均可发育成完整个体
16. 亚麻籽粒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α亚麻酸,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小麦与亚麻的体细胞融合,以获得品质改良的小麦。下列相关实验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杂种植株的形成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B. 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之比可促进生芽
C. 可使用灭活的病毒来诱导亚麻和小麦原生质体融合
D. 用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小麦和亚麻细用
17. 下列细胞中,哪一个代表已经完成受精的卵子?( )
18. 牛胚胎移植试验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供体超数排卵→②配种→③胚胎收集→④___________→⑤胚胎移植→⑥子代小牛
A. ①过程需要注射性激素,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B. ③过程是以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未与子宫建立了组织上的联系为前提
C. ④过程是“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可移植的胚胎应发育到囊胚成原肠胚
D. ⑤过程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受体的排斥程度
19. 如图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过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过程发生了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 图中C为灭活的病毒,此外还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C. 图中②过程表示细胞核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D.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20. 试管婴儿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可在体外获能溶液中进行
B. ②过程应培养至原肠胚阶段
C. ③过程移植的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联系
D. ④过程可以有效预防遣传病的产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11分)某动物繁育中心为了加快优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如图两种方法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1)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
(2)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___________处理。另外,培养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___________,该时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___________和第一极体。
(3)用来促进B牛多排卵的激素可能是___________分泌的促性腺激素。E牛的性别是___________产生F牛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其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
(4)转基因牛乳腺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参与分泌物加工的___________(至少两种)等细胞器。
22.(14分)单纯修病毒I型(HSV—1)可引起口唇炎,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出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HSV—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___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2)制备此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SV—1蛋白相当于___________,使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产生分泌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癌细胞融合,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癌细胞外,可能还有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融合后的细胞再用特定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最终可获得___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
(3)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还需对选择性培养后的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最后将该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成注射到小鼠的腹腔内使其增殖,从培养液或小鼠___________中提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4)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HSV—1蛋白,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___________等特性。
23.(6分)微生物培养基一般应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这五大类物质,培养基配制后需要灭菌,一般采取___________灭菌法,灭凿温度在___________°C.如需直接把大肠杆菌从其他微生物中分离出来,由于大肠杆菌能特殊地被伊红、美蓝染料染色,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这两种染料,使其菌落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从而可将大肠杆菌选择出来,这种培养基称为___________培养基。在分离大肠杆菌接种过程中,应严格采取___________操作。
24.(9分)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叶片细胞制成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块茎细胞制成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香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1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育种工作者还利用番茄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过程②中,所用的化学方法除PBG融合法外,还有___________融合法;过程③是___________;过程④⑤中,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___________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2)图2过程1培育植物体A的过程主要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培育植物体B的育种方法II称为___________。
(3)番茄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共24条染色体,马铃薯是四倍体,体细胞中共48条染色体,则图1中的杂种植株含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图2的幼前A、幼苗B、植物体A、植物体B、植物体C的叶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是24的有___________。
柳林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
答案(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5 B A B C B 6-10 C C A B B
11-15 C B D D C 16-20 A B B A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 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2分)
(2) 获能 MⅡ中期 次级卵母细胞
(3) 垂体 雌性或雄性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无性生殖
(4)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分)
22.(每空2分,共14分)
(1)动物细胞培养
(2)抗原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且达不到100% 能无限增殖且可产生专一抗体
(3)克隆化 腹水
(4)特异性强
23.(每空1分,共6分)
碳源 氮源 高压蒸汽 121 选择 无菌
24.(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 高Ca2+-高pH 再生出细胞壁 浓度和比例(2分)
(2)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单倍体育种(2分)
(3) 6 幼苗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