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01野望(王绩)--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与默写考点梳理与实训(学生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01野望(王绩)--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与默写考点梳理与实训(学生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1 07:06:38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
01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黄昏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互不相识,相对无言,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在以上背景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颇具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主题】
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描写,以动衬静;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考点】
一、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 。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 。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 。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答案】
1.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2.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3.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4.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二、阅读鉴赏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之情。
2.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景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景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2 / 2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
01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黄昏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互不相识,相对无言,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在以上背景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颇具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主题】
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描写,以动衬静;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考点】
一、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 。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 。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 。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二、阅读鉴赏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