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达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李清照词两首》达标训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03 23: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更上一层楼
筑基达标
1.填空。
(1)《醉花阴》描写借酒浇愁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以花喻人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开头的叠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花阴》点出词眼的词句是“_______”。《声声慢》点出词眼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
提示:本题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而是要求把理解和记忆结合,在记忆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答案:(1)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2)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3)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2.请找出《醉花阴》《声声慢》描写节令特征的词句。
提示:《醉花阴》点明写的是重阳佳节,写夜晚透凉,西风卷起窗帘,东篱边菊花盛开,这些都是仲秋景物的特征。《声声慢》没有具体点明时间,但写“乍暖还寒”,白天和晚上气温差别很大,所以“晚来风急”,大雁由北向南飞,黄花已开始凋谢,这些都是深秋的景色特征。
答案:《醉花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雁过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3.赏读《醉花阴》有关词句,回答问题。
(1)“瑞脑销金兽”,“瑞脑”指什么?“金兽”指什么?这个词句是怎样表现词人的愁绪的?
(2)“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纱厨”与“凉”有什么关系?
提示:这主要是表现技巧鉴赏题,(1)是象征的意义,(2)是借代、反衬的作用。
参考答案:(1)“瑞脑”,一种香料。“金兽”,兽形的香炉。词人寂寞空虚,以焚烧香料解闷;而缭绕的香烟象征着词人的丝丝愁绪。
(2)“玉枕纱厨”代指词人锦衣玉食、狐裘锦衾的生活;“半夜凉初透”,不是被冻凉,而是丈夫不在身边,因而“心凉”。
4.赏读《声声慢》有关词句,回答问题。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说说这个词句的双关意义。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是古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一般用来表达什么情感?在《声声慢》中,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个“黑”字用得最妙,请说说它的妙处。
提示:(1)考查对言外之意的理解。
(2)把握意象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
(3)前人评:“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中有此文笔,殆间气也。”“黑”字历来受人赞赏,值得玩索。
参考答案:(1)明写气候,暗指家世变迁。
(2)大雁是候鸟,北雁南飞,宣告了秋天的到来,于是一派万木凋零的残秋景象和一缕悲凉的秋愁容易袭上心头;大雁来自北方,春天又归回北方,于是又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古有大雁传书之说,于是又能勾起对亲人的思恋。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雁,远不只是愁的象征,而是她家世和身世昔盛今衰的见证,所以大雁给她带来的是“伤心”。
(3)妙在它准确地刻画了人物的心态,风烛残年,孤苦无助,坐在窗户前面,简直觉得时间这个东西,实在坚固,难以磨损它。其次,“黑”字,还暗示了词人前景漆黑一团,好似苦难的深渊。再次,这个“黑”字,是个险韵,极其难押,而这里却押得既稳妥,又自然。故清人彭孙遹《金粟词话》云:“李易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5.《醉花阴》开篇点出愁,《声声慢》篇末点出愁,两首词写的愁有什么不同?
提示:李清照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后期的词则多是反映国破家亡之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悲惨遭遇,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鉴赏李词,要紧紧抓住这把钥匙。
参考答案:《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写的是一个贵妇人的闺怨离愁。《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词末点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晚年的景况和心境不是一个“愁”字能够形容出来的,词写的是在那种悲惨生活境遇中的无比凄楚。
6.《醉花阴》《声声慢》两词都描写了饮酒、黄花等意象,“愁永昼”“怎生得黑”写的是对时间的同样感受,但是所表达的心境却迥然不同。请你赏读时细加体会,说说自己的看法。
提示:此题是比较鉴赏题,两首词多处用了相同的物象,但是表达的情意却不同,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是为了借酒浇愁,《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是为了“敌他、晚来风急”。《醉花阴》“人比黄花瘦”用以写愁,忧愁很深,以致使人消瘦不堪;《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黄花昔盛今衰,昔荣今枯,用以自况,年轻时花容月貌,如今是年长色衰,感叹身世之悲。“永昼”“怎生得黑”都是嫌时间过得太慢,但“永昼”是因“愁”而起。“怎生得黑”是因“独”而起。年老体衰,饥寒交迫,孤苦伶仃,无依无助,“怎生得黑”,这一分一秒,尚且难以度过,又怎么能拖延到死!一个“黑”暗示了词人的苦难好比万丈深渊。
二、语言运用
7.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提示:这是句式变换题,高考常见的测试点。本题考查将一个长单句变换为几个短句的能力。一个单句之所以长,是因为中心词(主干)的修饰成分叠加较多。变换时,是将这些修饰语抽出来独立成句即可。例如这个长句的主干是“俄罗斯科学家设计出‘指南针’”,“指南针”的前面有一个很长的定语,表达了三层意思,把它们分别抽出来,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型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它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
三、写作训练
8.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琅寰记》卷中引《外传》)。”请你结合全词为这三句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1)用白话文叙述上面的故事;(2)不少于600字。
提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可从三个方面鉴赏其妙处。(1)“莫道不消魂”言尽意无尽,要体会它的言外之意。(2)比喻巧妙。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写得成功。原因是这三句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和人物的身份都相吻合。(3)“瘦”字用得传神。古人评说:“词之用字,务在精择:腐者、哑者、笨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而叶韵字尤宜留意。古人名句,末字必清隽响亮,如‘人比黄花瘦’之‘瘦’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皆是,然有同此字而用之善不善,则存乎其人之意与笔。”(《论词随笔》)
答案:略
回顾·展望
(2005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1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9.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1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
9.提示:D项,“漏声断”的“断”是“停止”的意思。
答案:D
10.提示:“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
答案:C
11.提示:这是比较鉴赏题,《书愤》选自课文,课内课外相结合。《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参考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