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0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与默写考点梳理与实训(学生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0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与默写考点梳理与实训(学生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1 16:58:04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实训
0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的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赏析】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主题】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写法】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考点】
一、理解性默写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 。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 , 。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 。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 , 。
8.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鉴赏
1.解释词语。
①玉笛: 。
②折柳: 。
③故园: 。
④闻: 。
2.古人离别常 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2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实训
0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的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赏析】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主题】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写法】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考点】
一、理解性默写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 。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 , 。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 。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 , 。
8.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阅读鉴赏
1.解释词语。
①玉笛: 。
②折柳: 。
③故园: 。
④闻: 。
2.古人离别常 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5.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6.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7.“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8.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请作简要分析。
9.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
1.①玉笛:精美的笛子。②折柳:《折杨柳》笛曲。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③故园:指故乡,家乡。④闻:听;听见。
2.柳
3.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4.“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出,二者密合无间。
5.“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6.①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静夜里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②游子思乡之苦。
7.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8.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9.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