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实训
03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擦不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烦劳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
【赏析】《逢入京使》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抒发了诗人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写法】这首诗不假雕琢,脱口而成,感情真挚,在平易中显出丰富的诗韵,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考点】
一、理解性默写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 。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
5.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诗句: , 。
【答案】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阅读鉴赏
1.解释词语:
①故园: 。
②漫漫: 。
③龙钟: 。
④凭: 。
⑤传语: 。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4.“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6.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7.“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8.有同学在赏析《逢入京使》这首诗时,将第三句“马上相逢无纸笔”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2)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这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9.对诗歌《逢入京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C.展开联想与想象,诗歌描绘了离开长安日久,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用朴素的语言真挚地表现出来。
10.下列对《逢入京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多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B.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所以诗人沉浸在思念的悲苦中不能自拔。
C.诗中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归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D.该诗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答案】
1.①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②漫漫:形容路途遥远。③龙钟:沾湿。④凭:托。⑤传语:捎口信。
2.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4.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5.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6.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7.“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8.(1)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立刻”。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2)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
9.D
10.B
2 / 2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实训
03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擦不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烦劳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
【赏析】《逢入京使》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抒发了诗人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写法】这首诗不假雕琢,脱口而成,感情真挚,在平易中显出丰富的诗韵,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考点】
一、理解性默写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 。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
5.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诗句: , 。
二、阅读鉴赏
1.解释词语:
①故园: 。
②漫漫: 。
③龙钟: 。
④凭: 。
⑤传语: 。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同学在赏析《逢入京使》这首诗时,将第三句“马上相逢无纸笔”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这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诗歌《逢入京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C.展开联想与想象,诗歌描绘了离开长安日久,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用朴素的语言真挚地表现出来。
10.下列对《逢入京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多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B.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所以诗人沉浸在思念的悲苦中不能自拔。
C.诗中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归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D.该诗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