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安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2B铅笔在对应的题号涂黑答案。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 Ⅰ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共计14.1亿,农村地区老龄化明显高于城市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我国老龄化特点( )
A.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 B.老龄人口总数量稳定
C.南北方老龄化差距缩小 D.东西部老龄化速度一致
2.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化更突出,其原因是( )
①大量劳动年龄人口向城市迁移②农村养老、医疗、育幼等服务行业发达
③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城市高④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与户籍挂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3.推测下列四省级行政区中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四川 B.北京 C.上海 D.广东
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
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
5.预计到2035年,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
A.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B.人口数量净迁出
C.人口红利不断显现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促进劳动力就业 D.提高城镇化水平
7.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
A.I B.II C.III D.IV
8.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
A.集聚扩大 B.原地保护 C.均衡布局 D.分散迁移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 B.出生率明显降低
C.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D.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10. 下列对人口增长各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人口数量并没有增长
B.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转变
C.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处于Ⅲ阶段,少数还处于Ⅰ阶段
D.在Ⅱ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11. Ⅱ阶段人口的主要特点是( )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增长较快
C.劳动力短缺 D.国防兵源不足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
12.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1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五环与六环之间 B.四环与五环之间
C.三环与四环之间 D.二环与三环之间
15.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C.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16.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④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甲、乙、丙、丁四城市中,等级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
A.甲、丁 B.乙、丙 C.丁、丙 D.丁、甲
18.据图可以总结出,在一定的范围内( )
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分布密度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越齐全
19.甲乙丙丁四城市,为M地居民提供服务频率由高到底的排序是( )
A.丁丙乙甲 B.丁乙丙甲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丙
下图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 )
①城镇化阶段 ②郊区城市化阶段 ③逆城市化阶段 ④再城市化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环境质量下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产棉区 贡献率(%) 时段(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23.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24.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沙漠化强度减弱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水稻生产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充足的灌溉水源,劳动力投入较多。近年来我国兴起了再生稻生产,第一茬水稻收获后留短茬,通过水肥处理,短茬根部萌发新苗,收获第二季稻谷。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光照和热量不适宜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富余的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再生稻生产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湿度 C.降水 D.积温
26.与双季稻生产相比,再生稻生产( )
A.灌溉水量明显增多 B.延长了水稻生长期
C.可减少劳动力投入 D.大量节省肥料成本
下面为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伯明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28.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生产成本低
B.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C.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D.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范,阿根廷成为世界牛肉生产和出口的大国,被誉为“世界肉库”。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9.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牧牛占重要地位 ②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③大牧场土地租金很高 ④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
A.地广人稀、地租低,经济效益低
B.干旱、半干旱区域广,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C.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程度弱
D.离海远,降水少,运输业不发达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天山以南和昆仑山以北称之为南疆。南疆幅员辽阔,大致处于35°~42°N之间,气候干旱少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有许多绿洲,棉花种植面积较大。下图为南疆主要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棉花喜热、好光、耐干旱、怕水涝。新疆的棉花品质世界顶尖。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地图发生巨大变化,新疆棉花总产占全国85%,原东部传统产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萎缩。
(1)南疆气候干旱少雨,简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南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6分)
(3)为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区可采取哪些适当的措施。(6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心地带,境内水系发达,湖泊、库塘众多,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西部之心”美誉,近年来成都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成都平原上已经没有一处严格意义上的天然湿地。下图为成都位置示意因,下表为1992~2013年成都人口变化统计表。
年份 中心城区非农业人口(万人) 中心城区人口(万人)
1992 168.89 461.3
2002 282.49 534.6
2013 478.60 637.8
(1)概括1992~2013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4分)
(2)分析成都市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6分)
(3)简述成都城市化过程中对湿地造成的不利影响。(6分)
33.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21日公布了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首份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4月1日,美国总人口为3.087亿,比2000年增长9.7%。
材料二 美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1)指出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并描述其特点。(4分)
(2)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运用人口容量的有关理论进行阐释。(4分)
阳安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1.A 读图可知,农村60岁以上人口占比和城镇60岁以上人口占比均增加,且近10年增长速度明显增加,表明我国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A正确。我国人口总量在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老龄人口总数量在增长,B错误。从图中看不出我国南北方老龄化差距缩小,C错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由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地区,使得中西部地区老龄化速度加快,东部地区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入明显阻滞了其人口老龄化进程,东西部老龄化速度不一致,D错误。故选A。
2.C 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动力向经济发达的城市迁移,使得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更大,老龄化更突出,①正确;城市养老、医疗、育幼等服务行业更发达,②错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农村高,③错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与户籍挂钩,加大了农村老人、儿童随迁进城的壁垒,加重了农村老龄化,④正确。①④正确,C正确;②③错误,A、B、D错误。故选C。
3.A四川青壮年大量外迁,老龄化水平高,且人口基数大,所以老龄化人口数量最多。
4.B 读图分析,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15-19岁比例减少,A错误;平均年龄增大,B正确;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而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2000万,因此25-29岁数量增加,C错误;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错误。故选B。
5.A由2015年可推测20年后的2035年,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超过10%,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负担将不断加重。2035年广州产业结构升级,虽然低端产业会外迁,部分劳动动力会流失,但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高,对劳动力吸引较强,所以人口仍然会大量流入,人口不会净迁出。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当地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所以人口红利减少了。经济水平越高,城乡差距越小。
6.B 据图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迁移,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要将生态功能区的聚落迁移到经济功能区,B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力,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模式I图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D错误。
7.D图IV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D项正确;A项只是单纯的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转变,A错误;B项只是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平原,只体现了受自然要素的影响,B错误;C项小的乡村聚落向规模大的乡村聚落迁移,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本题选D。
8.A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所学可知乡村聚落未来发展呈现三大趋势:1.城乡结合趋势;2.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3.空心村撤并的趋势,故可以判断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从而提高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A项正确;有些乡村聚落分布在偏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苦,不适合原地保护,B错误;乡村聚落数量多,空间分布不均,均衡布局显然不可能,C错误;乡村聚落一般规模不大,分散迁移不太实际且没有必要,D项错误,本题选A。
9.C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故选C。
10.B Ⅰ阶段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较慢,A错误;Ⅱ阶段和Ⅲ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传统型和现代型,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B正确;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处于传统型阶段,少数还处于原始型阶段,C错误;在Ⅱ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D错误。
11.BⅡ阶段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劳动力充足,故选B。
12.C 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故选C。
13.B由图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故选B。
14.B 15.C 16.C
14.由材料中所给公式可知,当就业岗位数和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之比即职住比接近1时职位最为平衡,当职住比小于1时则可能出现失业人口,因此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为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5.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中。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中心商业区。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病的出现,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人口向外迁移,但产业仍集中在城区,从而导致就业人群的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正确;人口居住区倾向于远离市中心的方向,平均居住成本会下降,A错误;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变化不能导致经济收入变化和通信费用变化,BD错误。故选C。
16.大力发展快速交通便利出行,减少距离因素对居民选择工作岗位的影响,①正确;郊区住宅区由于距离问题对市区人民吸引力较小,而且对于职住比影响较小,②错误;将部分产业迁至郊区,吸引就业人员,使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减小,④正确;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可能会导致郊区就业岗位数量增加大于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从而加大职住比,③错误。故选C。
【点睛】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收入高,工作机会多,吸引大量年轻人迁入工作,但房价高,生活成本高,所以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在距离北京较近的廊坊居住,工作仍在北京,职住分离现象突出。
17.D 据图可知,根据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分布,正六边形越大即说明城市等级越高,故丁地城市等级最高,乙、丙地次之,甲地最小,故选D。
18.B据图可以总结出,在一定的范围内,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B正确;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A错误;城市等级越低,分布密度越大,C错误;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越单一,D错误。故选B。
19.D根据所学知识,M地居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频率一定是最高的,由图可以看出,甲地距M地最近,M地居民去甲地购物最方便,因此甲地为M地提供服务频率最高,以此类推,其次为乙地,然后是丁地,最低为丙地。故选D。
20.A 图中两个示意图显示的是我国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阶段I,城市人口分布特征是:城区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呈现高峰,郊区呈现低值区,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城市人口增长阶段,即城镇化阶段,①正确;阶段II,城市人口分布特征是:城区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呈现高峰,郊区呈现人口密度次高峰,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属于郊区城镇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则正处于郊区城镇化阶段,②正确;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排除③④。综上所述,①②正确,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1.D阶段Ⅱ中,郊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城区,城区的人口密度则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地价高,部分居民迁到了郊区;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区环境质量下降,人们选择了环境相对优越的郊区,②③符合题意,D正确;城市中心地区交通通达度高,而且商业区多在市中心,因此这不是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①④错误,排除ABC。故选D。
22.C 读题可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地区在棉花生长期均有着充足的光热条件,是三大棉花产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C正确;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A错误;长江流域昼夜温差并不大,B错误;西北内陆的土壤并不肥沃,D错误;故选C。
23.C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大产棉区中,西北内陆棉区自1950年以来,面积一直比较大,且单产贡献率较低,因此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西北内陆棉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B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首先得益于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且近年来,全程机械化在新疆棉田得到大范围推广,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从而导致新疆棉花生产效率提升,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①③符合;沙漠化强度减弱是干旱区进行退耕还草生态治理的结果,退耕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②不符合;气候暖湿化加强不利于棉花产量提高,④不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D 根据材料,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光照和热量不适宜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富余的地区,说明再生稻生产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与其相对应的是积温数值,D正确;光照,湿度和降水不是再生稻生产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ABC错。所以本题选D。
26.C根据材料,再生稻主要分布在光照和热量不适宜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富余的地区,这样可以缩短了水稻生长期,保证再生稻质量和产量;同时再生稻方式省去了育秧,插秧等环节,节省大量劳动力,省时省力,B错误,C正确;与双季稻生产相比,再生稻生产在灌溉用水量和肥料使用上差别较小,AD错误。所以本题选C。
27.D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伯明翰位于欧洲西部 ,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因而不适合发展水田农业、迁移农业和种植园农业,ABC错误;伯明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因而发展了乳畜业,D正确。故选D。
28.C根据伯明翰的气候资料图以及所学的地理知识可知,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伯明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同时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优质牧草生长,饲料充足;同时,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较高,乳制品消费市场广阔,历史悠久,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B错误,C正确;当地乳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土地租金高,生产成本高,AD错误。故选C。
29.D 30.B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这些国家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适合放牧牲畜。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的代表,牧牛业占重要地位,这里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距海港近等。
31.(1)地处大陆内部,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深入),降水少;气温较高、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故气候干旱。(每点2分,共4分)
(2)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利于有机质生成;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气候干燥,棉花含水量少,棉纤维柔韧度好;夏季热量充足,利于棉花生长。(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发展棉花加工业;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棉花销售市场;促进以棉花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2.(1)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每点2分,共4分)
(2)成都平原地形平坦,便于城市建设;河网密布,湿地面积广阔,便于城市用水;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产业众多,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西部中心城市,四川省的行政中心,政策优势明显;公路铁路交织成网,交通便利。(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城市化侵占和破坏湿地,城市用水量增加,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流入湿地,导致湿地水质变差;湿地功能下降。(每点2分,共6分)
33.(1)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每点2分,共4分)
(2)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大,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将使美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减小。(关键词:人均资源消耗量大,或生活文化消费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减少)(每点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