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1 13:04: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 最后一次讲演 课型 新 总课时 主备人 商殿光 授课日期
主讲人
负责人
学习目标: 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课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注意演讲者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情感。 3.揣摩演讲者语言,理解即兴演讲特点。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以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三大任务为轴心,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体系。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关键、演讲比赛是亮点。本文是以上训练的支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教师板书课题) 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 第一学程: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习任务:默读课文,理解文意,初步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主问题1.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法指导: 1.自学:先自主阅读,做批注,形成自己的认知与见解; 2.互学:小组内相互交流观点,求同存异,组长做好指导、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3.展学:小组展示,分享观点,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展学点拨预设: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文章,感知文意,体会作者情感,从而为下一步的语言探究奠定基础。 第二学程:研读课文 学习任务二:学习表达技巧,领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主问题2: 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结合问题自主阅读,认真揣摩,形成自己的观点,准备小组内交流。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启迪,组员补充。 (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 展学点拨预设: 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 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类的蛇蝎心肠。“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部分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 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三个部分贯串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领会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为语言特点分析和文章主旨提炼铺垫。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三:探究语言特点,分析文章主旨。 主问题3: 试分析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自己阅读文章,寻找答题点; 2.确立自己的理解后,小组内分享;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 (2)相互学习、启发。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 展学点拨预设: 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语言感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设计意图: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领会学习本文语言的特点,感受作者正气凛然、大气磅礴的文风,进而受到感染。 三、盘点收获 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1.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抄写课后字词。 2.演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见的有集体活动中的演讲,也有即兴发表的演说,所以学习演讲的技巧和方法对我们很有益处。以本文为切入点,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1.闻一多(闻家骅,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其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早年昆明爆发“一二一”惨案,他为死难者书写挽词,并撰写《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真相。1946年7月15日,他在云南昆明被暗杀。 2.演讲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张曼筠)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板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 学者和诗人 民主战士 对人民对先烈 对敌人 光荣光明是宝贵的生命 卑鄙无耻 偷偷摸摸 末日 屠杀 正义 无限的光荣 强得很 疯狂 恐怖 挑拨离间 蛮横 褒义词 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