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1 13: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蒹葭 》 课型 新 总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诵读两首诗,把握语气语调,读出韵律美。 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心中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
教学重点:朗读成诵,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诗歌的鉴赏和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所选文章,或描写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或记述自己徜徉于自然之境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或赞叹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或吟咏个人的情感追求。诵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教师板书课题) 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 第一学程:读出韵律美 学习任务: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韵律美。 学法指导: 1.自学: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将生字及多音多义字字音标注在书上,拿不准的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2.互学: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范读特殊停顿的句子。组长做好指导、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3.展学:小组展示朗诵,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以及朗读指导,学生能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声韵之美,初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容。 小结: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第二学程: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读课文,品意境,析手法,把握情感。 主问题1: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独立思考,形成观点,准备小组内交流,拿不准的做好标记。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启迪,组员补充。 (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 展示与点拨预设: 思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 执着、坚贞不渝。诗人追寻伊人的道路“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通过重章叠句的吟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这么艰难的道路,使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溯回”的去寻找,足见其执着、坚贞不渝。 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又是通过反复的吟唱来说明诗人寻觅时间之长。他应该是从黎明时分就来到岸边寻找伊人,直到旭日东升仍未找到。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学生对诗人的情感有所把握。 第三学程: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感知形象,解读主题 主问题2: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怎样理解“伊人”的?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独立思考,做好批注,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 (2)相互学习、启发。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 展示与点拨预设: 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2)“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3)“讽刺说”:汉代《毛诗序》中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意思是说这首诗是讽刺秦襄公的,因为他不遵守周礼,因此将招来亡国之祸。东汉郑玄《诗笺》:“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裏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所谓“伊人”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 (4)“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5)“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覓的怅惆,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愛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賢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设计,学生了解伊人形象,把握诗歌主题。 三、盘点收获 学生谈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课文,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