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4月疫情复习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4月疫情复习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1 11: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4月疫情复习测试
历史0423(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25个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以下三幅图片可用来说明中古时期
A. 帝国的崛起与扩张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D.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 1500年,伦敦人口仅有5万人,1605年已有22.5万人,而到1700年时,变成拥有70多万人的大都市了。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主要因为
A. 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B. 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
C. 城市化进程的大提速 D. 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转移
3、笛卡尔说:“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一个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笛卡尔这一思想(理性主义)
A. 号召民众彻底抛弃宗教信仰 B. 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
C. 表明人类自我改造意识提高 D. 体现了文艺复兴对人认识
4 “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材料中格局的出现()
A.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B.促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C.使东方落后于西方的格局开始出现 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5、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6、1441年,安陶 贡萨尔维斯率领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1803年丹麦废除了奴隶贸易,其他国家竞相效仿。1867年,最后一艘贩奴船横渡大西洋,抵达古巴。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新航路的开辟
C.世界霸主的更迭 D.人文主义的发展
7. . 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希腊城邦直接民主弊端暴露无遗 B.可以看作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C.与近代欧洲列强殖民的目的一致 D.亚历山大帝国大力推广希腊文化的继续
8.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平等的观点完全相反 D.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9.1493~1496年,哥伦布率西班牙船队第二次航渡美洲时,船队随行人员除了水手和军士,还有农夫、工匠等,他们携带了各种农具、生产装备,并带上了欧洲的各种农作物种子和藤条、秧苗、葡萄藤、甘蔗苗等。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推动了新大陆的经济开发
C.丰富了欧洲的经济生活 D.导致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10.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运输业获利颇丰,但风险很大,因此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入伙的回报是“分红”,后来演变为股份制度(航运公司发行股票,市民、贵族、政府官员通过自愿购买成为航运公司的投资人,而且投资人承担的是有限公司——如果企业垮台了,投资者以所投的资本为限,赔完为止)。这一制度的出现
A.规避了海上航行的风险 B.创新商业模式发展的机制
C.标志利益共享时代的到来 D.推动全民皆商潮流风行
11.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近代西欧城市建设的变化从本质上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2.1917年各国工人罢工此起彼伏,法国罢工人数增至29万,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口号;俄国3万人罢工,要求政治变革,被称为“二月革命”,1918年1月全德工人实行总罢工,要求增加粮食定量、建立民主政府等。材料表明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C.参战国的国内矛盾激化 D.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13.学者王听伟指出:“摒弃了试图直接由落后的农业国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构想,使得俄国的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缓和了民众和苏维埃政府的矛盾,顺利渡过了这次“危机'。这是社会主义第一次伟大而成功的改革。”这一“成功的改革”是指(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农业集体化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
14.下列四幅图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疆域示意图,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15.毛泽东主席说:“以妥协求和平,和平亡,以斗争求和平,和平存。”纵观历史,面对威胁人类的邪恶势力,必须同仇敌忾,若一味地忍让,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和平,会造成更大的灾难。下列事件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珍珠港事件 B.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C.德国闪击苏联 D.德国闪击波兰
16.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A.联合国成立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德国被四国分区占领
17.艾德礼工党政府在1945—1950年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立法,主要是: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工业伤害法、国民补助法、国民救济法、住房法等六项立法,加上其他有关政策法令,使英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拥有最完备社会保障法典的国家。这反映出
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民主共和政体进一步完善
C.立法程序更加公开公正 D.贸易规则走上法制化轨道
18.在1700年前后,由于内阁大臣的任免权掌握在君主手中,而内阁与议会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也不反映议会多数,由此一来,“内阁大臣并不认为他们作为一个集体应向议会负责,而认为他们应单独对君主负责”。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①议会的行政权大增 ②国王尚有行政权 ③内阁责任制尚未形成 ④《权利法案》遭破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1961-1963年,美国新闻署先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斯大林格勒以及华沙、贝尔格莱德等城市多次举办“美国塑料”“美国艺术”“美国医药”“美国通讯”“美国科技图书”等展览,超过700 万人参观了上述展览。美国新闻署举办展览的主要目的是( )
A.缓和古巴导弹危机造成的紧张局势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与苏联合作共同应对多极化的冲击 D.对苏联进行文化渗透
20、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 加紧实施“新经济”增长模式
21、法国从1947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先后实施了11个经济发展计划,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原子能等产业,“都是国有企业唱主角”。这表明当时法国
A. 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B. 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
C. 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D. 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22、保罗 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B. 推动了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C.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 加快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23、20世纪中后期,美国主导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涵盖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下列能从“金融制度”方面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4. 下面是一组政治漫画,仔细观察这组漫画。它能反映出
A. 美苏由同盟到冷战 B. 德法关系不断僵化
C. 两德关系日益疏离 D. 朝鲜半岛走向分裂
25. 自由欧洲电台一档针对捷克斯洛伐克听众的《广播医生》节目,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国家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品。据统计,在1954年9月—1955年8月这段时间里,电台共收到了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93封听众来信,其中有35封是要求获得医疗建议或药品,甚至包括直接从医院发往电台的求助咨询问诊电报,一时之间,自由欧洲电台俨然成了一所专业医疗机构。自由欧洲电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B. 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C. 宣扬西方国家的优越性 D. 进行“和平演变”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科学革命突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围绕“人文主义精神与近代科学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6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10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下图为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材料四: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混浊不堪。
(1)“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事件影响下的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是什么?(8分)
(3)材料三图片所示成果,分别属于哪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先后被大量开发使用的能源依次是什么?(6分)
(4)就材料四中的现象,发表你的见解。(6分)
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4月疫情复习测试
历史测试0423答案
1-5、CDCAD 6-10、DBDBB 11-15、DCAAB 16-20 、CACDA 21-25、AAACD
26、(1)论题:人文主义推动近代科学的进步,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或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4分)
阐述:
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宗教改革时期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中古时期的科学研究、印刷术的传播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近代科学特别是经典力学的提出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12分)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0分)
27.(1)事件:新航路开辟; 特征:以欧洲为中心的雏形开始出现。(4分)
(2)地位: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6分)根源:工业革命完成。(2分)
(3)左图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下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能源:煤炭、电力、石油。(6分)
(4)见解: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要同步进行,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6分)
说明:阅卷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所给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