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我国工业化开始起步标志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2.下图展现了我国某一时期工业和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这一时期是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大跃进”运动期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首先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全国政协 D.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5.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 )
A.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手工业水平高
6.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建设成就是( )
A.鹰厦铁路 B.宝成铁路 C.川藏公路 D.武汉长江大桥
7.2015年3月28日,西藏各族各界热烈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64年前,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这是西藏各族人民获得新生的历史起点。下列关于西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往来②元朝设立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③明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班禅、达赖共同管理西藏④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新藏、川藏、青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西藏的联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由此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是( )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 C.轻工业 D.培养建设人才
10.2015年—2019年是国家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是我国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式,以下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厂 ②沈阳机床厂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⑤青藏铁路 ⑥大庆油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⑥
11.下图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封面。这部宪法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12.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一大
二、综合题
13.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人主,皇帝是世俗的权威;作为天子,皇帝是神圣的权威;作为君父,皇帝又是伦理的权威。一言以蔽之,朕即国家,朕即法律。皇帝高踞于金字塔的顶端。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
材料二 这一时期,是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与发展时期。他们强烈地要求参与政治以保护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资产阶级上层和改良派、洋务派官僚结合起来,力主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君主立宪政体,维系清朝统治。资产阶级中下层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则力主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第三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与“力主实行自上而下改革和君主立宪政体”和“力主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有关的派别与历史事件。
材料三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1949年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因而结束了长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3)根据材料三回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建立起怎样的国家 这一制度的确立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的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949年国庆社论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2)依据材料二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在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50年代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至1957年,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A项;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三大改造使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工业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故选项B符合题意;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到1952年底结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大跃进”运动期间是1958年至1960年,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3.A
【详解】
根据题干“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此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CD项。故选A项。
4.A
【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A项符合题意;国家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排除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
毛泽东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故选A;材料中“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与人民生活水平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发展情况,无法体现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排除C;“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不能说明我国手工业水平高,排除D项。
【点睛】
6.D
【详解】
据题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故D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桥,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往来,元朝设立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新藏、川藏、青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西藏的联系,C项正确;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③错误,排除ABD选项。故选C项。
8.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特点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可知,这均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是重工业,A项正确;公路建设是交通运输,纺织是 轻工业,出国留学是 培养建设人才,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0.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1957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①②③④正确,故选A。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⑤错误。大庆油田在1960年开始喷油,⑥错误。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点睛】
本题需要区分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基础知识的识记是解题的关键。
11.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B项正确;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于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都召开于1949年,排除AC项;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有了制度保障,C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商议新中国成立,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的,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的,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4.(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改良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
(3)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制度的确立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是时代的新内涵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朕即国家,朕即法律。皇帝高踞于金字塔的顶端”可得出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力主实行自上而下改革和君主立宪政体的派别是改良派,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力主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派别是革命派,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
(3)根据材料三中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1949年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因而结束了长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得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民民主制度的确立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是时代的新内涵。
15.(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年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措施: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答出两个即可)。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抗美援朝的胜利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
【详解】
(1)结合材料信息可得出其强调的是开国大典,即新中国成立。根据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最高利益:根据“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可得出是实现国家工业化。措施:结合所学可得出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成就:结合课本的内容可得出成就主要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答出两个即可)。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新中国的成立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抗美援朝的胜利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方面概括。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