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虽有佳肴 课型 新 总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古汉语的韵律美。能熟练翻译文段词句,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言词语,通过字词句检查默写掌握文言知识。 3.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借鉴哲人学习之道,理解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和实践的重要性,养成互相交流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古汉语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能熟练翻译文段词句,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虽有嘉肴》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礼记》二则中的一则。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从不同角度讲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本篇古文同样以简短的文段从论证的角度提出“教学相长”的论点,旨在让学生明白不仅生活中可以习得道理获得感悟,同样学习也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初步了解文言常识,积累古文字词释义,对古文的阅读和学习产生兴趣。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先跟大家讲个故事:上帝让人带蜗牛去散步,并规定人与蜗牛要并肩行走,人觉得这事不难,就一口答应了。人带着蜗牛散步在林中小道,可是没走几步就犯难了,蜗牛与人的步伐总是不一致,人总是昂首阔步地走,蜗牛被远远甩在了后面。人觉得不耐烦了,跑去和上帝抱怨说:“蜗牛实在太慢了,我无法和它一起散步。”上帝回答说:“你试着以蜗牛的速度行走,看看这样与人的行走有什么不一样。”人接受了上帝的建议,改变了以往的速度,与蜗牛一起慢条斯理地走着,他发现,平时由于走得太快,没怎么留意沿途的风景,原来路边的小树长高了,长出了嫩芽,小花灿烂地绽放着,还有小鸟轻快地歌唱……这事都是人紧绷神经松弛下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人发现: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 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更加详细地探讨一下教与学的关系。 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 第一学程:知《礼记》 学习任务:介绍《礼记》 速读课文及课下注释,找出关于《礼记》的介绍。将重要信息在课本中圈点。 提示: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可从以下五方面: 名(课文名、作者名) 时(作于什么时间或作者的朝代) 地(作于地点) 评(名人对其的评价) 作(代表作)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先自主阅读,围绕主问题做圈点; 第二步互学:小组内相互交流观点,求同存异,组长做好指导、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小组展示,分享观点,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礼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学程:读《礼记》之《虽有佳肴》 学习任务:读准字音 听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或同学读错的字。 第一步自学: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或读音把握不好的字。 第二步展学:小组展示,接力朗读,一人一句。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在学生整理生字词的的基础上,老师出示本课生字词: 嘉(jiā)肴(yáo) 自强(qiǎng) 兑( yuè )命 学( xiào )/学半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助力文言文阅读理解 学习任务:读清节奏 读课文,读准节奏停顿。 老师提示: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第一步自学:小组内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第二步展学:小组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设计意图:熟悉文言文的读文节奏,诵读中感悟作品内蕴。 学习任务:读清意思 结合文下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疏通文意。 第一步自学:自读疏通文意,对不理解的字词句做好圈点,交有组内交流讨论; 第二步互学:交流讨论不理解的字词句,完善句意,做好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提出本组内在文意上的疑惑,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分类整理文言字词 通假字: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古今异义词: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②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③然后能自强。(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 一词多义: ①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嘉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②学 教学相长(学习) 学学半(教) 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等多边合作突破重难点,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学习任务:读出感情 古时候人们读书,一边读一边摇头晃脑,丰富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以至于增强美感。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读出古人的韵味。 第一步自学: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语调 第二步互学:小组内互读课文,指出同学间朗读不标准的地方进行指正 第三步展学:小组派代表或小组齐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评价。 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 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次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 第三学程:品《礼记》之《虽有佳肴》 主问题: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在跟我们讲什么道理?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学生展学:小组派代表或小组齐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评价。 展学预设: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设计意图: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此环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理解大意后,归纳课文所讲的道理。 第四学程: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主问题: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展学:小组派代表或小组齐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评价。 展学预设: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把课堂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三、盘点收获 学生谈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总结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教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汉民族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自己不足,然后才能自己反省;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