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选择题
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司空见惯( )
A.习以为常。 B.纵容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
2.见微知著( )
A.写作 B.明显 C.著作
3.无独有偶( )
A.偶像 B.偶然,不经常 C.双数;成对的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可见一斑 惹人讥笑 狂风努号
B.张冠李带 震耳欲聋 巧夺天工
C.雅俗共赏 浴血搏杀 漫不经心
D.悬崖峭璧 留连忘返 雕梁画栋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凹陷(xiàn) B.纬度(wěi) 实验室(shì)
C.较大(jiǎo) 俄裔(yì) D.阶段(jié) 华罗庚(huà)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姐姐做作业十分认真,她一字一顿地书写着。
B.之所以长篇大论地去追根求源,也是想让各位更加深切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C.无独有偶,另一些天文学家通过测量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在宇宙空间中的起伏变化,也获得同样的结论。
D.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
7.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洪亮 清脆 拒绝 司空见惯
B.花圃 伟度 测量 无独有偶
C.机遇 灵感 促使 见危知著
二、填空题
8.比一比再组词
域( ) 惯( ) 圃( )
或( ) 贯( ) 甫( )
9.按课文内容填空。
洗澡水的______、紫罗兰的______、睡觉时_______,这些都是很______事情,但只要你_______,_______并_____,那么你就有可能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把下面的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感动得流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明学习一点儿也不马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是个听话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班级要召开“我的小发明”主题班会,交流各自的小发明、小制作。你的小发明是什么?写一段话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新视野。
石头为什么会“烂”
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列宁格勒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
石像受不了列宁格勒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空气含有很多水分,水联合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齐向石像进攻,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石像还害怕列宁格勒的寒冷。它的身上有无数缝隙。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就冻成了无数的小冰碴。①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1/11。②小冰碴只好用力往外伸张自己的身体,这个力量可不能小看,能使指头尖大的面积上受到2500千克的压力!这样就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病根”找出来了,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进攻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才没有继续坏下去。
这么说,在气候干燥温暖的埃及,石像是不是永远不变呢?不,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埃及虽然气候干燥温暖,却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就会受到破坏。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要缩,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许多小动物也是石头的破坏者,它们有的在石头上打洞,有的叮在石头上生活。
生物死后,尸体也能分解出有机酸,迫使石头分解。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攻叫做“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1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瘦弱”:___________________
“病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画线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一读,体会画曲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画曲线自然段:_______________
16.概括地说,石头慢慢“烂”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中“这许多破坏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舍弃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葛第士以非常巧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入侵小亚西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断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
成功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往往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进行果断的取舍。
18.短文讲了这样三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找出有关句子,画上“____”。
20.文章用几个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请你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段话。观点可以是“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等。
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了多义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一字多义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能在理解字的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即可。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本题考查了多义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一字多义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能在理解字的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即可。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3.本题考查了多义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一字多义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能在理解字的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即可。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4.C
【解析】
【详解】
A.狂风努号——狂风怒号;
B.张冠李带——张冠李戴;
D.悬崖峭璧——悬崖峭壁;留连忘返——流连忘返。
故答案为:C。
5.B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字音。解答这道题,要把常用字的字音记准确,再使用排除法解答。A项中“花圃”的“圃”读pǔ,C项中“较大”的“较”读jiào,D项中“阶段”的“阶”读jiē,只有B项完全正确,所以选B。
6.A
【解析】
略
7.A
【解析】
略
8. 地域 习惯 花圃 或者 贯穿 杜甫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域:读“yù”,组词“域外、异域、区域”等时意思是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
或:读“huò”,组词“或许、或者”等时,指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
惯:读“guàn”,组词“习惯、惯例”等时,指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意思。
贯:读“guàn”,组词“穿贯、贯通”等时, 指穿,通,连的意思。
圃:读“pǔ”,组词“菜圃。花圃”等时,指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
甫:读“fǔ”,组词“台甫”时,是敬辞,旧时用于问对方的表字。
9. 漩涡 变色 眼珠的转动 平常的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发现真理
【解析】
【详解】
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根据原文句子“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可得出本题答案。
10. 听了他的话,我们不能不感动得流泪了。 张明学习非常认真。 他不会是个不听话的孩子。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会不喜欢王老师。 这个问题一定要讲清楚。
【解析】
略
11.我设计了一个既轻便又不用弯腰的拖地工具——鞋拖。 制作方法:1.鞋拖要比自己平时穿的鞋子大一些,便于套穿在鞋子上。2.用碎布条做鞋底上的拖把条,拖把条上面钉一层较厚的塑料底,既防水又耐用。3.用纸壳和防水布做成鞋帮,鞋帮的后根安上一条拉链,穿脱方便。把鞋帮和鞋底连起来,鞋拖就做成了。
【解析】
略
12. 指石像变小的 石像风化的原因
13.列数据;作比较
14.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进行说明,使语言充满活力。
15.热胀冷缩
16.在风化作用下石头会烂。
17.潮湿寒冷的天气,干燥温暖的气候,生物的进攻。
【解析】
略
18. 亚历山大断绳结 孩子果断弃脚趾 服务员把托盘倒向自己
19.成功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 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理上进行果断的取舍。
20.示例:
有志者事竟成
清代小说家蒲松齡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励志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终于他凭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懈努力,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大事。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
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
【解析】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