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1.1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km2,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在95%以上。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重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和温差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蓄洪能力,可减少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中,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合理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独特的植物适度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广阔的市场,建立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
下图为“某市新生态城水循环利用模式图”,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3.图示水循环利用模式( )
A.保障了大气、水体的零污染
B.实现了“氢气—甲烷—风电”清洁能源生产
C.再生水直接用作补充景观用水
D.是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一体化设计
4.图中化工产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材料
B.能源
C.科技
D.劳动力
5.图示生态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有( )
A.节能、减排、再利用
B.净化、循环、再利用
C.降耗、节能、可持续
D.净化、降耗、可持续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读某时段我国因不同原因造成的耕地减少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生态退耕指因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6.影响建设用地用途的最主要因素是土地的( )
A.数量 B.肥力
C.区位 D.潜力
7.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②减少蒸发量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增强地表水下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下列有关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
B.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
C.文化服务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物质财富
D.支撑服务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2004年湟鱼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封湖育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中下游地区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
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
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欧美黑杨的树干高、树冠大,喜光照,生长快,抗病和适应性强。欧美黑杨木材材质柔软,易加工。20世纪70—80年代,欧美黑杨作为经济林被广泛引进洞庭湖周边地区,成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直到整治前,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欧美黑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9万亩(1亩≈666.67m2)。欧美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生态杀手”,严重威胁洞庭湖生态环境安全。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湖南省洞庭湖保护区展开了史上最大一次欧美黑杨砍伐行动,数百万棵黑杨被砍伐清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洞庭湖周边地区种植欧美黑杨主要是为了利用其(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持服务
13.洞庭湖保护区大面积砍伐欧美黑杨是因为其( )
A.经济效益低 B.加剧了湖区水土流失
C.加速了湿地旱化 D.导致湖水对湖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读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14.关于图中序号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为生产规模过大
B.②为过度利用自然资源
C.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
D.④为破坏生态环境
15.下列关于该图所反映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必须停止开发资源,恢复自然环境原始面貌
B.人类与自然环境具有对立性
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D.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通常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四大类。如图示意某年我国五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甲物质可能为( )
A.碎石 B.草甸
C.荒漠 D.冰川积雪
17.依图判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 )
A.水热条件 B.地形地势
C.土壤肥力 D.灌溉水量
18.对于我国西北地区来说,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途径宜为( )
A.拓展林草面积 B.建设人工绿洲
C.加大冰川融水 D.减少荒漠化土地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产水、食物供给、碳固持和土壤保持等产品与服务,需求则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消费与使用。读兰州市行政区划示意图和兰州部分区县生态系统部分服务供需特征表。完成下面小题。
产水服务(m3/km2) 食物供给服务(t/km2) 碳固持服务(t/km2)
供给 需求 供给 需求 供给 需求
城关区 2442.38 53903.54 79.62 1946.84 5959.09 14446.41
安宁区 2459.80 3228.87 113.25 1693.93 5159.55 7901.30
西固区 2617.93 587.88 270.99 209.87 5220.65 1438.59
榆中县 2574.14 235.00 690.80 77.50 6086.43 575.06
永登县 2733.25 169.03 301.32 55.74 3649.31 413.64
皋兰县 2054.09 111.61 115.71 36.81 4609.20 273.12
19.下列兰州市各区县中,区域生态环境压力最小的是( )A.城关区 B.安宁区 C.榆中县 D.西固区
20.下列关于兰州市部分区县发展措施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水登县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B.榆中县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提高向城关区输入粮食的力度
C.城关区调整人口布局与工业结构,减轻环境压力
D.皋兰县大力开办造纸等企业,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自然环境按人类对它们的影响程度及它们所保存的结构形态、能量平衡,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人类改造原生环境,使之适应于人类的需要,促进了人类经济的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属于原生环境的是( )
A.热带种植园 B.南极洲冰原
C.我国东北平原 D.印度德干高原
22.一般说来,与原生环境相比,次生环境对人类提供的服务更多体现在( )
A.供给服务方面 B.支撑服务方面
C.文化服务方面 D.调节服务方面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现今在河南省分布较多。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7米,然后再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
24.右上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
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为龙感湖及周边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据材料,龙感湖地区湿地最能体现的自然环境作用是( )
A.文化服务——净化水中污染物
B.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支撑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
26.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我国长江口一带“年平均盐度分布”和“咸潮时盐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7.当河流发生咸潮时,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①三角洲海岸侵蚀后退
②地面沉降
③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
④淡水资源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8.减轻咸潮对城市影响的有效措施有( )
A.水厂取水口向河流下游移动
B.跨流域调水,保证城市供水
C.开放上游水库蓄水,增加河口径流量
D.建立海水淡化厂,实行含盐河水淡化
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下列关于该地过度开发海岸带会影响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及其产生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破坏支撑服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影响调节服务,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③影响供给服务,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④破坏调节服务,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为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保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定期休渔 B.停止围填造陆
C.增殖放流 D.防治水体污染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D.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二、综合题
33.读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图甲)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列举两项中国古代破坏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的农业生产活动。
(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是一个自然通江湖泊,也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2016年7月中下旬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比去年整整提前2个月进入枯水期,湖底变成了壮阔的草原,千年石岛“落星墩”也全部露出水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材料二:鄱阳湖地区水系分布图及相关最新统计资料。
河流 森林覆盖率 大中型水库 (个) 十万亩以上灌区(个)
赣江 63.6% 107 20
信江 54.3% 35 10
抚河 53.0% 18 2
饶河 67.8% 17 1
修河 64.4% 7 3
材料三:据大数据资料统计发现:自2000年以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呈现枯水期逐步提前、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等现象,引发学者、媒体对湖区生态和周边生产生活的关注。为此,国内有很多学者建议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水利枢纽工程,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则认为,在对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并将无坝方案作为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优方案。
(1)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鄱阳湖面积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5.读洞庭湖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类____活动使得湖泊面积减小。
(2)洞庭湖面积缩小,影响湖泊的____服务、____服务和____服务功能。
(3)可持续利用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入湖河流上游地区的____保持工作;还应撤掉____,退田还湖;同时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
由所学知识可知,湿地能调节局部气候,即减小温差、增加空气的湿度,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减小温差,②错误,ABD错误。由题意可知,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拉鲁湿地沼泽草甸覆盖率在95%以上,可为拉萨市提供较多氧气,①正确;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空气,所以拉鲁湿地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③正确;湿地有调蓄径流的作用,拉鲁湿地有蓄洪能力,可减少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④正确;C正确。故选C。
2.
由所学知识可知,在湿地建立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将使湿地面积缩小,可能造成环境问题,故不可取,D错误。其余选项均为湿地合理开发利用措施,ABC正确。依题意,选择错误的,故选D。
【点睛】
湿地的主要作用: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调节气候;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提供可利用的资源;航运;旅游。
3.D
4.C
5.B
【解析】
3.该生态城水循环的设计、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利用,实现污水“处理-再生-净化”。故答案选D项。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所以影响其发展的朱啊哟因素是科学技术。故答案选C项。
5.读图分析可知,该生态城市主要体现的是净化、循环、再利用等作用,故答案选B项。
6.C
7.D
【解析】
【分析】
6.
土地的数量、肥力、潜力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而影响建设用地用途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的区位,如靠近人口密集区适宜建设商业中心,C项正确。城市的建设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用途和区位,与土地的数量和肥力无关,AB项错误。而土地的潜力是受到其肥力、耕作技术水平的综合影响,D项错误。故选C。
7.
生态退耕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①③正确;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表水下渗增多,植物蒸腾作用增强,蒸发量增加,②错误,④正确。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点睛】
土地生产潜力,亦称土地生产力,是指在现有耕作技术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措施下土地的最大生产能力。
8.D
【解析】
【详解】
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A错误;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B错误。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C错误。支撑服务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D正确。故选D。
9.B
10.C
11.C
【解析】
【分析】
9.
青海湖湟鱼短时期内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捕捞、生存环境恶化及其无法进入河流淡水区产卵,①④属于其减少的原因;鸟类过量繁殖不符合事实,且鸟类捕食不是湟鱼数量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②错误;周边生态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变化平缓,有利于湟鱼洄游,③错误。综上,故选B。
10.
拆除水坝会影响经济发展且不符合实际情况,①错误;修建过鱼通道,有利于湟鱼洄游,②正确;阻止鸟类捕食违背自然规律,会危害鸟类生存,③错误;封湖育鱼,禁止捕捞湟鱼,可以使湟鱼得到保护,资源量得到恢复,④正确。综上,故选C。
11.
上游地区过度用水与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影响到中下游地区的供水,①错误;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流域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库淤积,旱涝灾害加剧等,②正确;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③错误;工农业的发展导致流域水体污染,④正确。综上,故选C。
【点睛】
本题要密切结合图文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明确青海湖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工农业发展,认真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12.A
13.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洞庭湖周边地区引进欧美黑杨作为经济林为背景,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外来物种对当地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2.
由材料可知,欧美黑杨木材材质柔软,易加工,作为经济林被广泛引进洞庭湖周边地区,因此洞庭湖周边地区种植欧美黑杨主要是为了获得木材,这属于利用其供给服务,故B、C、D三项与题意不符,A项正确。
13.
由材料可知,欧美黑杨生长快,木材材质柔软,易加工,且是作为经济林被引入的,因此种植欧美黑杨的经济效益较高,A项错误;洞庭湖周边地区地形平坦,水土流失程度较轻,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欧美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说明其生长需水量大,加速了湿地的旱化,C项正确;欧美黑杨种植在湖泊周边地区,可减弱湖水对湖岸的侵蚀作用,D项错误。
【点睛】
外来物种的危害:(1)改变地表覆盖,加速土壤流失.由于植食性动物的采食和践踏而加速土壤流失的情况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岛屿。(2)改变土壤化学循环,危及本土植物生存.某些外来植物在营养代谢过程中沉积某些物质,从而改变了周围土的化学成分,使周围的本土植物难以正常生长而失去竞争能力.(3)改变水文循环,破坏原有的水分平衡.入侵的外来植物主要通过比本土植物多用或少用降水而影响当地水文循环。(4)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14.C
15.A
【解析】
14.人口过多,需要更多产业养活人口,导致生产规模过大,①表述合理;生产规模过大,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导致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使得环境质量下降,②表述合理;人口素质低,使得人们盲目进行生产活动,不会遵循自然规律,③表述不合理;生产活动违反自然规律,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极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使得环境质量下降,④表述合理。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5.人类必须停止开发资源,恢复自然环境原始面貌,不可能实现,A说法错误。如果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不合理,人类就会破坏环境,破坏后的环境会惩罚人类,从这一点来看,从图中信息显示来看,人类与自然环境具有对立性,B说法正确。人类如果要持续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C说法正确。从图中信息显示来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D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故选A。
16.B
17.A
18.B
【解析】
16.结合图中已知四种物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变化情况,可推导出生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的一般规律,再结合甲物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小且变化不大,可判定甲物质可能为草甸,故选B。
17.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从冬季到夏季,气温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各种植被的生长加快,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在7月达到最大,故可以判定是水热条件的影响,选A。
18.我国西北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区,水源是制约其生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建设人工绿洲,可有效地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故选B。
19.C
20.C
【解析】
【分析】
19.
结合材料信息,区域生态环境压力大小可以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对比来判断,读取表中数据可知,城关区和安宁区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均小于需求,所以两区的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城关区压力最大,A、B错误;西固区和榆中区各生态系统供给均大于需求,两区的生态环境压力较小,其中榆中区供给大于需求更多,所以榆中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小,C正确,D错误。故选C。
20.
结合材料信息和表中数据,永登县生态环境压力较小,加快工业化进程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A错误;兰州各区县的食物总体供给大于需求,因而榆中县不要扩大粮食生产规模,B错误;城关区各项服务远小于需求,说明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严重,环境压力大,因而需要调整人口布局和工业结构,以减轻环境压力,C正确;皋兰县大力开办造纸等企业会造成森林资源破坏,D错误。故选C。
【点睛】
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和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同时还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与美学享受。
21.B
22.A
【解析】
【分析】
21.
根据材料可知,原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低,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南极洲冰原符合题意,故选B。
22.
次生环境是人类改造原生环境而来的,主要体现在使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更多,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更多食物、淡水、木材、矿产等各种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人类生存,A项与题意相符;支撑服务主要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文化服务主要指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精神享受、 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调节服务是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点睛】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供给服务: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2)调节服务: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3)文化服务: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可以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4)支撑服务: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稳定状态。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服务。
23.A
24.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3.“地下四合院”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A正确;这种建筑冬暖夏凉,不是当地环境,当地环境为冬季寒冷、夏季高温;由材料“现今在河南省分布较多”可知,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这种建筑并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缺程度。
24.由材料“现今在河南省分布较多”可知,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多暴雨,且降水强度大,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民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B正确。
25.D
26.C
【解析】
【分析】
25.
由材料“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属于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D项正确。故选D。
26.
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①;由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龙感湖地区为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也是龙感湖地区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重要条件,③正确;大部分鸟类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因此该地区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④。故选C。
【点睛】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调节温度的波动幅度、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等。
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27.D
28.C
【解析】
27.咸潮是指河流量下降,海水倒灌,海水上溯造成上游河道变咸的现象。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外海潮波等作用于海岸使得海岸侵蚀后退,咸潮没有侵蚀能力,①不符。地面沉降是由于地下水过渡开采或地下岩溶构造塌陷引起的,与咸潮无关,②错误。咸潮,导致海水上溯,地下水被海水入侵造成土地盐碱化,③正确。咸潮使得河口的营养物质增加,加上咸潮使得河口区的含盐量升高,藻类生长较快,爆发赤潮,④正确,故选D。
28.水厂取水口向下游移动,容易取到咸水,影响水厂水质,对减轻咸潮没有很大作用,A错误。跨区域调水,保障城市供水,但无法提高河流径流量,B做法不选。上游水库放水,增加了河口径流量可缓解咸潮,C正确。建立海水淡化厂,成本较高,无法大规模实行淡化,对减轻咸潮影响较小,D错误。
29.D
30.B
【解析】
【分析】
29.
过度开发海岸带,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正常的支撑服务,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海岸带也是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能够调节海陆水分交换和减少海洋对陆地的不利影响,属于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过度开发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会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②④正确;河流含沙量多少与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有关,与海岸带无关,③错。①②④正确,故选D。
30.
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保护其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等功能。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围填造陆,所以应停止围填造陆,B正确;定期休渔、增殖放流、防治水污染不是根本措施,A、C、D错。故选B。
【点睛】
增殖放流指的是向海洋和内陆天然水域投放鱼、蟹、虾、贝等水产动物苗种而后捕捞的一种生产方式。广义的讲还包括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向特定水域投放某些装置(如附卵器、人工鱼礁等)以及野生种群的繁殖保护等间接增加水域种群资源量的措施。
31.A
32.D
【解析】
31.根据材料,该地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该地降水丰富,少有风沙,③不对,排除BC。该生态系统形成“江河—森林—村寨—梯田”的形式,森林位于村寨的上游,河流的下游,因此起到净化地表径流的作用,②对;该地大气污染不严重,森林的净化空气作用不突出,④不对;故排除D,答案选A。
32.村寨和梯田的位置不影响劳动强度,A不对;村寨和梯田都位于较高处,洪涝灾害不多发,因此村寨和梯田的相对位置对洪涝灾害影响不大,B不对;根据材料,该系统是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因此村寨在梯田上方不是为了观赏景观,而是利用、顺应自然环境的结果,C不对;可以梯田种植作物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水污染,因此在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对。
故选D。
33.(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3)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读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图甲)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图乙)为背景,主要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考查学生对图形信息解读和提取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图示信息的提醒,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作答,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
从图乙中可判断此时人类不断开发自然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大量地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对环境带来了影响,使人地关系不协调,所以应出现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
(2)
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就是滥垦。滥垦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口的增加,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人口增加,为获得更多耕地资源,人们围湖造田,破坏湿地。
(3)
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地关系不断发生了变化,进而可以得到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34.(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①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②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③水利设施(水库)增加,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④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⑤无序人工采沙,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下泄速度。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鄱阳湖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考查湖泊水量减少的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材料信息解读能力、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
(1)
湖泊水量减少的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方面作答。根据常识性原理总结出湖泊蓄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工农业用水、水库建设、植被破坏、泥沙淤积、人工无序采沙等)等进行合理分析。自然原因方面,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人为原因方面:随着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流域的河流上,水利设施的大量增建,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此外,人工采沙,不加节制,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外泄速度。
(2)
首先明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基本内涵,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湖泊萎缩的不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涵是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的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点睛】
35. 圩垸 供给 调节 支撑 水土 圩垸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洞庭湖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
(1)从图中看,退田还湖的箭头由圩垸指向湖泊,可判断出圩垸使得湖泊面积减小。
(2)洞庭湖湖泊面积减小后,对长江的调蓄能力减弱,长江的洪涝灾害可能加重,影响湖泊的调节服务功能。湖泊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渔业资源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湖泊的供给服务功能。同时湖泊水量减少,围湖造田等农业活动对湖泊的污染加剧,水质恶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湖泊的支撑服务功能。
(3)读图可知,湖泊由于湖沙沉积,逐渐变为泥沙滩地,随着高程增加,植被生长,逐渐被人类开垦为耕地,因此应加强入湖河流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沉积。从图中看,应撤掉圩垸、退田还湖,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