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神亦魔 亦庄亦谐
——《西游记》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今江苏省淮安人,明代小说家。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民间文学和神话故事。他在科举中屡遭挫折,中年后才取得“岁贡生”资格。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回乡隐居,长篇小说《西游记》大约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
★内容概括
全书共一百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回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个人物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捂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各路妖魔鬼怪,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主要情节
全书的精彩情节很多,如美猴王出世、大闹天宫、小圣施威降大圣、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主要特色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作品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
★人生启迪
这部书可以看作是一个励志故事,它启迪我们:人生就是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性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不同的故事情节,也可以获得不同的启迪,如孙悟空在炼丹炉炼得一双火眼金睛,启示我们只有经过磨砺才能得到真本领;三打白骨精,启示我们不要轻信花言巧语,必须除恶务尽;猪八戒最终修成正果,启示我们一个人即使有缺点,只要努力改正,也能够有所成就。
★人物梳理
人物 性格特点
唐僧 心地善良、信仰坚定,在明知取经途中困难重重,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面对困难、诱惑从不动摇。但又比较窝囊,遇到妖魔鬼怪就一筹莫展,有时候是非不分。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 坚持自己心中正义疾恶如仇,勇往直前,机智灵活, 执着略带倔强,智勇双全。武器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定海神珍铁。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人广寒宫,企图调戏霓裳仙子,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 猪脸人身的模样。好吃懒做,胆小,且贪图小便宜、好色,爱搬弄是非,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但他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面且能够坚持到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人间,在流沙河当妖怪。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挑担。在两位师兄有矛盾时他出面和解,在两位师兄外出时就陪伴唐僧。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他是取经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最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猪八戒
沙和尚
(1)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要被斩首。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取经。之后又误 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封为“八部天龙马”。 (2)佛 (2)佛与菩萨:如来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 (3)道教神仙: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王母娘娘、太白金星、 托塔天王等。 (4)妖魔嵬怪:混世魔王、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黑风怪、白骨梢蝎子精、六耳猕猴、铁扇公主、牛魔王等。
★读书方法
一、精读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荼,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媲,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 ”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 ”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郧里弄术哩 ”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蹬。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汉饶命!”
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 我看牛火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剥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
(迭自第五十九回“唐三熟筹‘阻火焰 山孙行者一调茁蕉扇”)
点评:
这段文字猫写孙悟空与铁扇公主斗智斗勇的过程。怎样精读呢
一是细读。“厉声高叫”,表明他已经在铁扇公主肚子里了,有着示威的意思;“蹬”顶”表现他要给铁扇公主点儿厉害。
二是精思。孙悟空为什么要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 罗刹“大惊矢色”表现出她怎样的特点 孙悟空既然已经借到芭蕉扇,为什么后面还有“二调”“三调”
三是鉴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战术精彩在哪里 画线句中孙悟空的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
二、跳读
成精豕,作怪牛,兼上偷天得道猴。禅性自来能战炼,必当用土合元由。钉钯九齿尖还利,宝剑双锋快更柔。铁棒卷舒为主仗,土神助力结丹头。三家刑克相争竞,各晨雄才要运筹。捉牛耕地金钱长,唤豕归炉木气收。心不在焉何作道,神常守舍要拴猴。胡乱嚷,苦相求,三般兵刃响搜搜。钯筑剑伤无好意,金箍棒起有因由。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
那魔王奋勇争强,且行且手,斗了一夜,不分上下,早又天明。前面是他的积雷山摩云洞口,他三个与土地、阴兵,又喧哗振耳,惊动那玉面公主,唤丫鬟看是那里人嚷。只见守门小妖来报:“是我家爷爷与昨日那雷公嘴汉子并一个长嘴大耳的和尚同火焰山土地等众厮杀哩!”玉面公主听言,即命外护的大小头目,各执枪刀助力。前后点起七长八短,有百十余口。一个个卖弄精神,拈枪弄棒,齐告:“大王爷爷,我等奉奶奶内旨,特来助力也!”牛王大喜道“来得好!来得好!”众妖一齐上前乱砍。八戒措手不及,倒拽着钯,败阵而走。大圣纵筋斗云,跳出重围。众阴兵亦四散奔走。老牛得胜,聚众妖归洞,紧闭了洞门不题。
(选自第六十一回“猪八痰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点评】
这两段文字,第一段是韵文,描写猪八戒、牛魔王和孙悟空各自的特点与一场恶斗的情况。在阅读中属于可以跳读的内容。不精彩的、与情节联系不大的、与主要内容处于“游离状态“的文段,都可以选择跳读的方法。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精读内睿上,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中考这样考人物
1孙悟空有许多名字,如最初因发现水帘洞而被众猴尊为“ ”;后来受到招安去天宫养马,被封为“ ”;大闹天宫后回花果山,自封为“ ”;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所得法号为“ ”,取经成功而修成正果,被封为“ ”。
2请列举一个与孙悟空有关的情节故事名,并说说他在故事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
3班级召开“话说唐僧师徒”的《西游记》人物评说活动。请你完成下而的任务。
(1)猪八戒虽然有许多缺点,但人们还是很喜欢他。请你探究其中的原因。从他的成功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唐僧许多时候是非不分,让人感到窝囊。但为什么还能够成为取经队伍的主心骨
有人说沙僧这个人物可有可无,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的选段,说说从中可看出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钳口不富,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道;“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 ”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闻得此言,人人称羡,个个宣扬,都叫一声“赤心赤胆大阐法师!”夸赞不尽,请师入榻安寐。
(选自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中考这样考情节
5.下面是《西游记》前七同的目录,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蓍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乌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同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请用一句话概括前七回的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
请从成长的角度说说孙悟空这一阶段的成长历程。
(3)“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一情节设计是否必要 说说你的理解。
6.下列对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悟空自学艺回山后打败混世魔王,又从傲来国内以法力得到大量兵器分发诸猴,为了寻一件称手的兵器,他大闹东海龙宫,寻得如意金箍棒。
B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他拜唐僧为师,唐僧为他取名孙悟空,并取号行者,所以又称孙行者,自此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C.猪八戒原是天庭中统领八万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由于蟠桃会上喝醉后调戏月宫的霓裳仙子,被贬下凡,又投错胎变成猪模样,他还入赘高老庄。
D第十回叙述秦琼和尉迟恭为李世民连续几夜不睡看守大门,李世民很是心疼,便吩咐人画了秦琼和尉迟恭的肖像贴在门上,这是他们成为门神的来历。
7.请排列出下列情节发展的正确顺序。
A.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佰净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岩降魔
正确的顺序是(填写序号):
★中考这样考文段
却说三藏师徒四众,别樵子下了隐雾山,奔上大路。行经数日,忽见一座城池相近,三藏道:“悟空,你看那前面城池,可是天竺国么 ”行者摇手道:不是!不是!如来处虽称极乐,却没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楼台殿阁,唤做灵山大雷音寺。就到了天竺国,也不是如来住处,天竺国还不知离灵山有多少路哩。那城想是天竺之外郡。到前边方知明白。”
不一时至城外,三藏下马,入到三层门里,见那A.民事荒凉,街衢冷落。又到市口之间,见许多穿青衣者左右摆列,有几个冠带者立于房檐之下。他四众顺街行走,那些人更不逊避。猪八戒村愚,把长嘴掏一掬;叫道:“让路!让路!”那些人猛抬头,看见模样,一个个骨软筋麻,跌跌蹡蹡,都道:妖精来了!妖精来了!”唬得那檐下冠带者战兢兢躬身问道:“那方来者 ”三藏恐他们闯祸,一力当先对众道:“贫僧乃东土大唐驾下拜天竺国大雷音寺佛祖求经者。路过宝方,一则不知地名,二则未落人家,才进城,甚失回避,望列公恕罪。”那官人却才施礼道;“此处乃天竺外郡,地名凤仙郡。连年干早,郡侯差我等在此出榜,招求法师祈雨救民也。“行者闻言道“你的榜文何在 ”众官道;“榜文在此,适间才打扫廊檐,还未张挂。行者道:“拿来我看看。”众官即将榜文展开,挂在檐下。行者四众上前同看。榜上写着:
“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总固郡土宽弘,军民殷实,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B窝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为此出给榜文,仰望十方贤哲,祷雨救民,恩当重报。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须至榜者。”
行者看罢,对众官道:“‘郡侯上官’何也 ”众官道“上官’乃是姓,此我郡侯之姓也。”行者笑道:“此姓却少。”八戒道:“哥哥不曾读书,《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三藏道:“C徒弟们,且休闲讲。那个会求雨,与他求一场甘雨,以济民瘼,此乃万善之事;如不会就行,莫误了走赂。“行者道:祈雨有甚难事!我老孙翻江搅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那一件儿不是幼年耍子的勾当!何为稀罕!”
众官听说,着两个急去郡中报道:老爷,万千之喜至也!”那郡侯正焚香默祝,听得报声喜至,即问:“何喜 ”那官道:“今日领榜,方至市口张挂,即有四个和尚,称是东土大唐差往天竺国大雷音拜佛求经者,见榜即道能祈甘雨,特来报知。”
那郡侯即整衣步行,不用轿马多人,径至市口,以礼敦请。
(选自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画线句A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造成这样环境的原因是什么
.画线句B表现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10.细读画线句C,回答问题。
(1)从句中“万善之事”可以看出唐僧师徒有着怎样的特点?
(2)“莫误了走路”表现唐僧怎样的品性 。
参考答案:
美猴王 弼马温 齐天大圣 行者 斗战胜佛
示例:三调芭蕉扇。表现出智勇双全的性格特点。
(1)示例:他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而且能够做脏活累活,虽然也不断打退堂鼓,但还是坚持到最后,所以,人们还是喜欢他的。他最终修成正果,这也启示我们,即使一个有缺点的人,也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只要有人帮助,加上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改掉缺点,就能不断成长进步,取得成功。
示例:因为他有坚定的信仰,为了达到目标而坚持不懈(3)示例:不同意。沙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常常做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的调停人,而且一路上牵马挑担陪伴唐僧。
示例:他不怕艰难险阻,不怕妖魔鬼怪,有着坚定的信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孙悟空的出世、大闹天宫以及被镇压的过程。
示例:孙悟空寻找到水帘洞而被尊为美猴王:他去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为师,学得各种本领;他去东海龙王那里寻到如意金箍棒;他被招安做了弼马温,但知道真相后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被送到八卦炉火烧,最后被压在五行山下。
有必要。这样可以灭灭他的火暴性格,使其通过反思,正确认识自己。
B(“孙悟空”的名字是菩提祖师取的)
DBCA
示例:表现了当地饥荒恶劣的环境,这是因为连年千旱造成的,并为下文唐僧师徒降雨留下伏笔。
示例:粮价飞涨,卖儿卖女,恶人抢劫,民不聊生。
(1)他们一路积德行善,为百姓做好事。
(2)去西天取经的目标坚定不移,信仰坚定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