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巴黎公社建立之后,公社认为纪念拿破仑一世胜利的凯旋柱是一个波拿巴主义和大国沙文主
义的象征,于是将其拉倒。包括德国在内的工会和社会主义组织举行集会并传递了支持巴黎
公社的信息。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应用
B.法德工人运动的斗争目标趋于一致
C.工人运动的国际主义精神
D.第二国际对于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
16.1875年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具有一些小型海岸殖民地和武装据点,很少拥有大区域殖民
地,此后不到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帝国主义势力肢解了整个非洲,并将其变为殖民
地。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
A.殖民者对非洲资源的向往
B.殖民大国的民族主义竞争
C.欧洲大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非洲成为最后一块殖民乐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
17.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他
们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用削成尖头的芦
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从此时到约公元
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步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
善。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
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
手刃敌人,表明他拥有宗教和军事权力,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
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进入了文明时
苏美尔楔形文字
代。
材料二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并灭亡了波斯帝国,随后建立了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
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以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作为骨干力量,保
证征服者的统治地位;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
国的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亚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4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简要评析亚历山大远征。(8分):
2022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共6页)第4页
18.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
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
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
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一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二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
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
种政治经济上的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
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
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科学的烙印。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
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4分)
19.工业革命引起欧洲社会的深刻变化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
否认的事实》中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
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
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
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
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
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
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一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
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工业规模的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
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
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一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2022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共6页)第5页2022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两地的居民就有一些断断续续的接触,也有一些文化上的交流。但这两地的文化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两地独立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低,由于交通等条件的制约,交流不便,故选C项;宗教信仰和文字的不同影响两地的文化交流,这是具体原因,排除A项;民族习俗的差异影响文化的交流,这是两地文化独立发展起来的具体原因,排除B项;交通工具限制是影响两地文化交流的具体原因,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埃及神话对希腊神话的影响,体现的是当时文明的交流碰撞,C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交流借鉴,排除;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埃及文化多元文化并存的问题,D排除。故选C。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在这些我(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的国土上,容易相处的人,我善待之;虚妄的人,我惩治之。这些国土尊重我的法律,我所说的,他们遵办”,可知波斯帝国的君主权力很大,属于君主专制的特点,故选B项;该铭文属于一手史料,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波斯统治者对于自己权力的认识,并不涉及国力,排除C项;波斯通过武力征服的领土必须遵守帝国的法律,并不是教化,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的医生、学者、工匠、失意的政治家来到波斯,而波斯历代国王也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用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这说明当时的希腊和波斯人口流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C项;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无法说明希腊医学发达,排除A项;希腊人到波斯得到波斯人的欢迎,并不能说明波斯人的生活如何,排除B项;希腊工匠可以采用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创造新的艺术风格,与希腊人的创造力无关,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从11世纪开始,随着西欧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兴起,原有的教会学校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兴市民阶级对教育的要求,需要能读会写会算、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故选D项;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普遍”说法错误,排除A项;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古时期,西欧的生产方式仍然是封建的生产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排除C项。
6.【答案】A
【解析】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的“和同开珎”是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铸造,而朝鲜的“乾元重宝”仿造的是唐朝的乾元重宝,这说明日本和朝鲜在仿效和借鉴中国与货币相关的制度,故①正确;朝鲜和日本的货币都是仿照唐朝的样式,说明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故②正确;大化改新的重点是效仿唐朝建立起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而不是币制改革,故③错误;题干体现的是朝鲜在货币方面效仿唐朝,与儒家经典无关,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①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故①错误;阿兹特克文明是印第安人在南美洲创造的,故②正确;玛雅文明也是印第安人在南美洲创造的,故③正确;④是东罗马帝国文明的成果,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A为哥伦布的航线,B为迪亚士的航线,C为达伽马的航线,D为麦哲伦的航线,结合所学,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开辟了欧亚贸易的新通道,故选C项;纽芬兰岛是北美洲东部的岛屿,哥伦布最先到达的是美洲大陆,排除A项;迪亚士的航行到达的是非洲东海岸,排除B项;合恩角位于南美洲最南端,以1616年绕过此角的荷兰航海家斯豪滕的出生地霍恩命名,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天花传播路线图”可知,天花以欧洲为中心向美洲、大洋洲和亚洲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逐渐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与太平洋贸易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欧洲对世界的征服,排除C项;材料与资本主义的野蛮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的背景是自然科学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可知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故选C项;启蒙运动思想倡导反对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强调个人理性和反抗权威,排除B项;材料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指的是政体探索,民族国家意志侧重的是民族独立、民族主义,与材料主旨关系不大,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王权,与材料“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相符,故选B项;“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拥有行政权,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国王仅扮演仪式性角色,“剥夺一切权力”说法错误,排除A项;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据漫画可知,方框中的文字是“美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最右边的树杈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其他两个树杈是国会和最高法院,“一个树杈已被当前某个人所取代”说明总统个人把持国家行政大权,即漫画反映的制度是三权分立,由1787年宪法确立,故选C项;英国《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三权分立,排除A项;法国《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据材料“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选A项;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与“机械装置遍及四方”无关,排除B项;“日不落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全球性霸权的帝国,与“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不符,排除C项;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伦敦证券交易所煤气股票价格狂跌,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农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工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推动英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故选A项;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但材料是工农业从业人口的对比,不是贫富差距问题,排除B项;服务业的从业人口比不是持续上升,而是波动的,排除C项;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公社认为纪念拿破仑一世胜利的凯旋柱是一个波拿巴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象征,于是将其拉倒”,说明巴黎公社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其他国家工人对巴黎公社的支持也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故选C项;巴黎公社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A项;法德两国的国情不同,斗争目标不一致,法国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德国是推翻德国皇帝的统治,排除B项;当时第二国际没有指导巴黎公社革命,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欧洲帝国主义势力瓜分完毕,故选C;1875年以前,殖民者早已对非洲资源的向往,不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欧洲帝国主义势力瓜分的原因,排除A;B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不是非洲被欧洲帝国主义势力瓜分的根本原因,排除。
17.答案 (12分)
(1)表现:金属工具的使用、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国家形成等。(4分)
(2)评析: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通过10年的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为巩固统治,他采用先进的希腊文明来统治野蛮地区,同时在政治建设、民族和宗教等方面注意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远征给各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破坏了当地的文明;但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推动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8分)
18.答案(14分)
(1)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分)
(2)特征:将人文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至上),与科学联系密切。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但是也僵化了思维方式,机械地研究社会科学。(6分)
(3)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理性主义推动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4分)
19.答案 (14分)
(1)特点: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人被异化为机器的奴隶。积极影响: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8分)
(2)相同影响:都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6分)
20.答案(12分)
观点: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亚洲和非洲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为扩大和抢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海外市场,列强在亚洲和非洲进行疯狂的侵略扩张,抢占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把亚非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列强瓜分亚洲和非洲,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殖民扩张为西方列强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供应地、海外市场和投资场所,掠夺了大量财富,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对世界统治的确立,出现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同时,殖民掠夺也激化了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为世界和平埋下了隐患。
另一方面,对亚洲和非洲造成了双重影响:列强侵略给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带来沉重灾难,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稳定,打断了这些国家的独立发展进程;同时,殖民扩张客观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制度,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经济体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也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