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一个人的遭遇》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03 17: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桑:《神农本草》称神仙叶,《本草纲目》说明止长发。一个人的遭遇[苏联]肖霍洛夫梗概
如鲠在喉
哽咽
狼吞虎咽
勋章
着想
邂逅
嗜好
狙击手
耽搁
胡诌
一撮盐gěng gài gěng gěng yè yàn xūn zhuóxiè hòu shì jūdān zhōu cuō 作者简介1905年5月24日生于顿河维辛斯卡亚。20年代初参加革命工作,1923年发表处女作小品文《考验》。次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1926年开始创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共4部,历时十四年,至1940年完成。该作品的问世使作者获得了广泛的声誉,194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其他著作还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他们为祖国而战》等。 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曾任苏联作协理事、苏共中央委员、最高苏维埃代表等职。1984年逝世。 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卫国战争文学的一个里程碑。
作品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著名作家海明威、雷马克专门发贺电向肖洛霍夫表示祝贺。这部作品也反映了作家在新的时代对战争的新的思考。1.十月革命爆发(1917年)17岁,参加红军。
2.国内大饥荒(1922年)父母去世。
3.复员——务农——当工人——结婚生子。
4.卫国战争爆发(1941年)41岁,应征入伍。
5.(1942年)受伤被俘,智擒德军上校,回到队伍。前文梗概 “我”上前线,和妻子分离,“我”用力推开妻子。然后我到战场,做运输兵。后来被德国人抓住了,受尽折磨。后来找到机会,俘虏了一个德国少校回到了自己的队伍。然后是接受治疗,然后写信回家。从邻居来信中,知道妻子和女儿都被炸弹炸死了。再后来过了几个月,我又惊喜地知道了儿子还活着,并且做了军官,正在前线和德国人作战。然后,有一天,儿子部队的人来通知我,说儿子牺牲了。后来战争结束,我到一个战友那去开车。偶尔的机会,捡到一个孤儿。我收养了这个孤儿,和他相依为命。再后来,我开车撞死了一头牛,驾驶证被没收了,我带了孩子到别的地方去流浪。课文梗概 从课文节选这个部分看,是从“喜”入手的,回归部队,特别高兴。后来得知亲人被炸死,是“悲”。再后来,得知儿子还活着,并且还做了军官,又是“喜”,课文中说是“喜气洋洋”。但是,战争的最后一天,儿子却牺牲了,这又回到了“悲”。这种“悲”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认养了一个孤儿做儿子,又回到了“喜”。后面的日子就很平常了。成功逃亡妻女炸死找到儿子儿子牺牲领养凡尼亚出车祸兴奋激动重燃希望穿心的悲痛埋葬欢乐心就轻松变软悲愁的心 战争摧残了人类的文明成果;战争?放大了人间的美丑善恶;战争凸显了人性的伟大与卑劣。让我们透过这场战争来看看人,通过战争中人的遭遇来看看索科洛夫。 战争刚爆发,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在战争中,他走过了一条苦难的艰巨道路:他被俘过;在集中营里做过受尽折磨的苦工;又机智地驾车回到了苏军阵地,还俘获了一个德冠少校,带来了重要的情报。战争使索科洛夫失去了人间所有的亲人和温暖的家,但他并没有变得冷酷无情,并没有被痛苦折磨得失去生存的意志。他不仅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还要以破碎的心灵中的全部的爱去温暖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小生命。第一次:“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
第二次:“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
第三次:“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最后一个亲人的失去,使主人公心痛不已,泪已干枯。 凡尼亚是一个天真纯洁、又历经战乱、饱尝人世沧桑的惹人怜爱的战争孤儿。 一个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切,再坚强的人在晚上也是泪湿枕巾。索科洛夫 索科洛夫是一个多么温情、善良、坚强、热爱生活的人。 外貌穿着:脏——眼睛如雨后黑夜的星星
动作神态:活泼——已经学会叹气
语言内容:年幼丧失亲人——包含孩子的纯真凡尼亚 凡尼亚是一个天真纯洁、又历经战乱、饱尝人世沧桑的惹人怜爱的战争孤儿。 万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嫩红的小手。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最后的场景1.这是种心痛的感觉, 孩子忘却了,他是快乐的,他的健康的小手和其父亲的粗糙的大手对比,勾起了作者对战争的回忆,孩子的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
2.孩子的健康礼貌可爱让作者油然而生的是对孩子的保护,让他们永远快乐健康,痛苦让自己去承受,呵护那无知可爱的儿童。 《一个人的遭遇》的叙事角度是非常新颖的,在小说的叙述视角的更新方面为文学创作作出了贡献。
作品全部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个“我”是作者,他有时作为一个对话者出现,有时作为作者直接抒发感情。另一个“我”是主人公索科洛夫。全部故事由主人公自己讲述,语言朴实,深沉,与他的一生经历相适应,读起来也更为亲切、可信。
在叙述中穿插抒情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