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02 08: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七年级上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一、单选题
1.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C.碳中和意味着可以抵消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2.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的是(  )
A.加强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
B.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C.抑制人类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
D.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3.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生物能 ④水能 ⑤核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4.“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加木材产量 B.发展旅游业
C.改善生态环境 D.发展畜牧业
5.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下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做法是(  )
A.使用环保购物袋 B.爱护花草树木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6.2021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滥用化肥农药 B.爱护花草树木
C.垃圾分类回收 D.购物时自备环保袋
7.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下列举措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收集、保藏生物遗传资源
B.多引进外来物种
C.长时间、大规模地治理沙化和荒漠化
D.有效保护和修复湿地
8.农村环境的治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问题。下列策略利于农村环境治理的是( )
A.将农田生态系统改为城市生态系统 B.将农田生态系统改为森林生态系统
C.缩小农田生态系统,扩大草原生态系统 D.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9.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退耕还林还草
C.农田大量施用化肥 D.玉米与黄豆套种
10.为了草原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
A.因地制宜,兴修完善草原水利 B.增加放牧数,最大限度利用草原
C.适当营造基本的草原防护林 D.改良牧草,促进良种牧草的发展
11.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保护森林 B.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
C.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12.拉萨是一个宜居的、有幸福感的城市。全市人民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建文明城市而努力。下列行为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符的是(  )
A.随地乱扔垃圾 B.爱护花草树木
C.随意横穿马路 D.在树上刻字
13.下列不属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是
A.毁林开荒,扩大耕地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D.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14.北京市发布“我要碳中和”微信小程序,市民可随时记录自己的“碳足迹”。以下行为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B.节约生活用水
C.夏季空调温度调高1℃ D.进行垃圾分类
15.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
①自然灾害 ②过度利用 ③水土流失 ④毁林开荒 ⑤生态失调 ⑥乱砍滥伐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16.改善环境的举措有:控制森林采伐量、( )、(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立( )等。
17.控制________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________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18.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对使用完的废气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切忌随意导入水槽或垃圾桶内,以免________ 环境.
三、综合题
19.根据如图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保证气体在呼吸道内畅通的结构是[①]中有软骨、[④]中有______作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雾霾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肺。人的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阻挡灰尘;鼻腔内表面黏膜中分布有______,可对空气加温;黏膜分泌黏液,使空气变得______。哮喘患者的感染部位是[ ]______。
(3)我国在治理雾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要想守护住这片净水蓝天,你应怎么做?______ 。(至少填写2条)
20.在建设新农材,倡导生态农业时,农民在水稻田中进行养蟹试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宽的透光空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如图),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绿色食品.
(1)该生态农业的模式中,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之所以能成为水稻可吸收利用的物质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所起的作用.
(2)该农业生态系统之所能双丰收主要是_____.
(3)该生态系统农民放养螃蟹的意义,不仅是带来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生态意义是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农民利用了合理密植的原理,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
(5)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食物链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说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
B.碳中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为了减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出门多步行多乘公交,B错误。
C.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C错误。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能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A。
2.B
本题考查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是最为有效的措施,B正确。
故选B。
熟知恢复、重建和改建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C
清洁能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据此解答。
【详解】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⑤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④水力发电(水能)、②风力发电(风能)、①太阳能、③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这些能源。
故选C。
4.C
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却有意无意的给环境造成了一些无可挽回负面的影响。如:毁林开荒、乱捕滥杀等。
【详解】
退耕还林还草,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不仅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故选C。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5.C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详解】
美好的地球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各种污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分析选项可知, 使用环保购物袋、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都有利于保护环境,值得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值得提倡。
故选C。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6.A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A、滥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性状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滥用农药除了会导致环境污染外,还会使有毒物质在人体内蓄积,进而危害健康,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符合题意。
B、爱护花草树木,促进达成“碳中和”,改善了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不符合题意。
C、实行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改善了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不符合题意。
D、购物时自备环保袋,属于“低碳”生活方式,改善了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A.收集保藏生物遗传资源,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引物外来物种不慎会导致生态入侵,降低生物多样性,B符合题意。
C.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可改善环境,修复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有效保护修复湿地,可改善环境,保护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要倡导“低碳经济”、“绿色生活”、“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我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注意知识的应用是关键。
8.D
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
【详解】
A.B.将农田生态系统改为城市生态系统或森林生态系统,都会导致农民生活和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环境治理也就失去了意义,进而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AB不符合题意。
C.缩小农田生态系统,扩大草原生态系统,只是简单地改变了原土地上农民的生活环境,但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C不符合题意。
D.治理农村环境,关键是要根据农村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人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D符合题意。
故选D。
9.C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详解】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不会造成土壤污染,故A正确。
B.退耕还林还草,草原植物贴地生长,能够很好地覆盖地面。由于草原上的植物根系发达,因而对保持水土有重要作用;树木的叶子和草原还能截留降水,涵养水源;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的湿度,可以调节气候,因而退耕还林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B正确。
C.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化学肥料反而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储运方便等优点,但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所以施肥时,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故C错误。
D.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和黄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污染环境,故D正确。
故选C。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0.B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
【详解】
A.因地制宜,兴修完善草原水利,有利于增强草原的抗旱能力,A正确。
B.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所以,“增加放牧数,最大限度利用草原”不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B错误。
C.防护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防护林区能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因此适当营造基本的草原防护林,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C正确。
D.改良牧草,促进良种牧草的发展,能够利用有限的草原面积获得更多的农牧产品,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B。
11.C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详解】
综合分析选项: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C.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都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总量,有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不有利于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故选C。
12.B
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1.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2.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3.创文明行业做文明职工建文明城市。
【详解】
A.随地乱扔垃圾造成环境的污染,是不文明的一种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B.花草既能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因此要爱护花草;爱护花草是一种文明,更是一种进步,故符合题意。
C.随意横穿马路,即违犯交通规则,影响交通,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是不文明的一种行为。因此要按照交通信号横穿马路,故不符合题意。
D.在树干上刻字,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还破坏树皮,影响树的生长,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创建文明城市、保护绿色家园的是世界人民的心声。
13.A
保护环境的措施多种多样,如植树造林、不滥用塑料制品、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处理等措施都可以保护环境。
【详解】
A.森林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功能,如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大量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环境,不利于保护环境,故A符合题意。
B.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可防止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有毒气体及烟尘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注意培养个人保护森林、爱护植被的意识,从小事做起。
14.A
我们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起,人人动起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以下几点为可行的建议:①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②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手、洗菜、洗澡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冲厕所、浇花。③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④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⑤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⑥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B.节约生活用水、C.夏季空调温度调高1℃、D.进行垃圾分类都是节能减排、利于减少碳排放的良好行为。而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等餐具,会造成木材和纸张的浪费,不值得提倡,故选A。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15.A
从目前看,人类的大多活动对生态环境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详解】
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人为的乱砍滥伐、过度利用、采集薪材、过度放牧、环境污染、伐优留劣等,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即A符合题意。
故选A。
16. 植物种草 退耕还林还草 自然保护区
“向污染宣战”、改善环境的具体措施: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物防治;植树造林等。
【详解】
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破坏。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需要不断改善环境的保护措施,如植树种草,加强生态建设,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现象,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草原植物贴地生长,能够很好地覆盖地面。由于草原上的植物根系发达,对保持水土有重要作用;树木的叶子和草原还能截留降水,涵养水源;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的湿度,可以调节气候,退耕还林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因此,改善环境的举措有:控制森林采伐量、植物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
17.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植树造林
【详解】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秸秆焚烧、燃料燃烧、汽车尾气、地面扬尘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植物能净化空气,有吸附和吸收多种有害污染物的功能,大面积的树林效果尤为显著,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18.污染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对使用完的废气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要放入指定容器,防止污染环境,造成安全事故。
【详解】
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所以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对使用完的废气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切忌随意导入水槽或垃圾桶内,以免污染环境。
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原则: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19.(1)“C”形软骨
(2) 毛细血管 清洁和湿润 [⑤]支气管
(3)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出行,养成良好的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等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分析图可知:①鼻腔,②喉,③咽,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1)
[④]气管壁上有“C”形软骨为支架,使柔软的气管保持畅通,保证气体顺畅入肺,不致因人体吸气而导致气管变瘪。
(2)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所以,雾霾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肺。人的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阻挡灰尘;鼻腔内表面黏膜中分布有毛细血管,可对空气加温;黏膜分泌黏液,使空气变得清洁和湿润。哮喘是一种肺部疾病,其特征为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炎症和对多种刺激的气道反应性增高。所以,哮喘患者的感染部位是[⑤]支气管。
(3)
雾霾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个严重的因素,目前治理雾霾的方法有减少排放,植树造林,增驾居民意识等方法,具体为:①实施控煤、控车、控油、治污等污染防治措施。②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树木还能能抵挡风沙,美化环境。③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要加强人民的环保意识,督促大家保护环境,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在农村宣教,禁止秸秆焚烧等污染环境的行为。而青少年应该从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如 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不乱倒垃圾; 爱护花草树木;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等。所以,要想守护住这片净水蓝天,我们应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出行,养成良好的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等。
20. 分解者 能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的效率 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了环境 合理密植,增强了水稻的光合作用 水稻→稻田害虫→螃蟹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农业的目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从生态农业的目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光合作用的原理方面来切入。
【详解】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有有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而腐生性细菌、真菌等生物作为分解者,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成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如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
(2)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能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的效率,所以该农业生态系统能双丰收;
(3)养蟹后螃蟹吃稻田害虫,病虫害减少,减少了环境的污染,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双丰收,带来了经济效益;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是透光好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养蟹后螃蟹吃稻谷虫等多种害虫,病虫害减少了,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因此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
(5)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图中的食物链是:水稻→稻田害虫→螃蟹。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