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1 21:0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赞誉过一个人的决定与执着的精神。臧克家引用了这个人的话……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个人是《红烛》的作者。他曾经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罪行,最后被敌人卑鄙的杀害。这个人是谁?
闻一多
他在被杀害之前进行了一次彪炳千秋的演讲,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
闻一多
学习目标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彩强烈的语言。
新课指南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时代背景;学会本课的字词;体会本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讲演语言爱憎分明,要认真体会增强语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体会其革命豪情。
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浠水人。“五四运动”时在清华大学读书,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大教授。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在昆明遭特务暗杀。7月15日,闻一多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参加了追悼李公朴的大会。会场上有特务故意捣乱,闻一多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即席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特务暗杀了。
他的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红烛》
看视频,了解背景
备注:视频播放需要先结束幻灯放映,然后双击看提示,再击打开即可播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
文题背景
创作背景
画面回放
追悼会上,李夫人带着悲泣走到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卑劣的罪行,报告时泣不成声,一千多听众大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些歪戴帽、戴黑眼镜的特务分子不顾纠察队一再制止,在会场中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趁机杀闻先生,但因为人多不敢下手。闻先生本来并不准备讲话,现场看到敌人这样猖狂实在抑不住心头的愤怒。
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乙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那么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情感来读呢?
一种愤怒,一种痛恨,一种痛斥
有感情朗读
注意情感
注意体味演讲者的气势与感情,同时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号召人们斗争,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整体感知
完成历史任务
历史上
最卑污
最无耻
事件
暗杀李公朴
为何被暗杀
争取民主和平
真理是一定胜利的
发扬云南人民
的 光 荣 传 统
随时准备牺牲
最后一次的讲演
质疑研讨
阅读1~3自然段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无罪而施毒手;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板书
最卑劣、最无耻
暗杀
造谣污蔑
品读课文
无罪而遭毒手
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妄图篡夺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大打出手,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5月初,李先生带伤“呼吁和平宣言”回到昆明,又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7月11日晚10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李公朴遇害
(2)应该读出一种愤怒,一种痛恨,一种痛斥的情感来。
面对最卑劣最无耻的行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再次朗读1~3自然段
一生朗读,其他同学配合情境,鼓掌、热烈鼓掌。
朗读第4~5自然段
一生朗读,要求结合情境、有肢体表演,其他同学配合鼓掌、热烈鼓掌。
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的?
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在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朗读语气语调
揭露其虚弱本质——要读出蔑视
指出其末日来临——要读出信心
重点朗读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默读第6~12自然段


默读第六段至文末
1、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思考:“我们有力量”。我们的力量在哪里
2、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品读课文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我们”的力量在哪里?
昆明的青年学生和广大市民。
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热情地号召青年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齐读:第6~11自然段
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表达自己的决心: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
齐读第12自然段
品读课文
3、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决心?
表明文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献身的斗斗争争精神。
文章主旨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课堂小结
这篇演讲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第二课时
阅读课文
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阅读课文
篇这演讲有什么特色?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
根据作者的思路,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呢?
第一部分(1~3):斥罪魁,颂英烈。
复习巩固
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词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紧接着从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1.李先生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就“遭此毒手”,可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2.“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平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
敌人的凶残卑劣
李先生及人民的光荣
正反对比
第二部分(4、5):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
敌人为什么制造恐怖?因为他们自己在恐怖。有力地揭露了敌人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
接下来,信心百倍地宣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谁也违抗不了的。
第三部分(6~12):争取和平民主,不怕牺牲。
在演说的后半部分,闻一多先生满怀深情地讲述李公朴烈士及“一二·一”烈士牺牲的意义,赞扬云南人民光荣的斗争史,严正地警告反动派:“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然后号召爱国青年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而斗争。最后,豪迈地表决心:不怕牺牲,视死如归,随时准备以身殉志,像李公朴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写作特色
1.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辞的感彩截然不同。
例如:敌人:无耻。李先生:光荣。
2.在演讲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演讲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这篇演讲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3.在演讲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交锋。
4.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演讲多用口语。
5.饱含激情的语句。
演讲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是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演讲目的的关键。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演讲技巧。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演讲的精妙结尾。
拓展延伸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一代青年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我们新一代青年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我们立志成才,献身国家,这样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