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落花生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落花生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1 17:1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 落花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词填空。
居然 竟然
1.这样的宏伟建筑,( )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2.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 )收获了。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即使……也……
3.( )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 )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样。
4.我们的设计( )新颖,( )很有创意,获得大家的好评。
5.( )花生的好处有这么多,( )大家都喜欢它。
2.花生的可贵之处是( )
A.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
B.高挂枝头,让人产生羡慕之心。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下列名言中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生价值的大小是按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
B.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C.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D.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
4.《落花生》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是( )。
A.借景抒情 B.借物喻人
5.下列词语不是“吩咐”的近义词的一项是( )。
A.嘱咐 B.叮咛 C.叮嘱 D.托付
二、填空题
6.给形近字组词。
坠( )拧( )眺( )咳( )伪( )
堕( )狞( )挑( )该( )为( )
仗( )搜( )蔓( )檐( )膀( )
杖( )馊( )慢( )瞻( )傍( )
7.读拼音,写词语。
1.一到春天,农民伯伯就开始耕地、bō zhǒng( )、jiāo shuǐ( ),期待秋天有更好的收获。
2.妈妈fēn fu( )我去那座tíng zi( )里等着她,不要乱跑。
三、语言表达
8.按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会有不同的意思,你能区分吗
“成熟”有两种意思:
①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
②人或事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你能用“成熟”的这两种意思各写一个句子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实践]有同学说:“读书不要当班干部,否则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得罪同学。”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①日日盼望的端午节终于到来了,我又吃上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②一大早,奶奶就忙着煮粽叶、洗大枣、泡糯米……,为包粽子做好了一切准备。吃过早饭开始包粽子。奶奶是包粽子能手,她的手很粗糙,包起粽子来却很灵巧,不光速度快,粽子形状也好看。奶奶熟练地把粽叶折成三角形或枕头形,装上糯米、红枣、红豆等食材,塞满裹紧,缠上红红绿绿的丝线,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就完成了。奶奶顺手把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香喷喷沉甸甸的,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看右看看。我紧贴在奶奶身边,先是递个粽叶递个枣,放上几颗红豆,后来觉得不过瘾,干脆学着包起了粽子。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我两手笨拙,顾此失彼,好半天才包出一个软骨囔囔、奇形怪状的粽子。奶奶的脸上笑开了花,还不停地夸奖我,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心里美滋滋的。只用了两个小时,盛粽子的大盆就满了。接下去的环节是煮粽子。 奶奶把粽子整整齐齐地放在大铁锅里,舀上一大锅水,然后添柴烧火。根据奶奶的经验,粽子煮熟后要在锅里焖上一段时间。这时候,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我的口水已经流出来了。我一次次跑进厨房,忍不住想揭开锅盖,看看粽子熟了没有。奶奶总会笑咪咪地把我赶走:“小馋猫,再等一会儿!”中午时分,奶奶终于把锅揭开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剥开绿绿的粽叶,看到白白的糯米,红红的大枣把旁边的米都浸红了。咬上一口,糯糯的,甜甜的,这是世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刚吃了一口,奶奶就派我给不会包粽子的街坊邻居送粽子,于是整个巷子都溢满了粽子的清香。
③这个端午节太有意义了!我永远不会忘记。
10.给上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文字上面的横线上。
11.②段是按_________(时间、空间、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②段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描写(人物描写角度),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什么说“这个端午节太有意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落花生》节选,回答问题。
《落花生》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chù chǔ)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zhá zhà)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pián biàn)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lù lǜ)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5.和“√”标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 )  爱慕——( )  
分辨——( )  体面——( )
17.选文中,父亲把花生和( )、( )、( )相比,是要说明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竟然;2居然;3虽然、但是;4不但、而且;5因为、所以。
【解析】
【详解】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学生平时注意养成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落花生》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扎扎实实做人的思想感情。
故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花生的可贵之处是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选A。
3.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要联系文章内容和文章中心,还要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这句话是《落花生》的中心句,是父亲教育孩子做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的集中体现。分析几个选项,B项讲的是发现美的眼睛,C项讲的是伟大的人应该懂得自己的渺小,D项讲的是对生活的态度,都与例句的意思不同。A项讲的是人生价值的大小是看对社会的贡献,与例句意思相同。本题选A。
4.B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写作方法的理解。
《落花生》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扎扎实实做人的思想感情。课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故为借物喻人的写法。
5.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只有正确理解了每个词语的意思,才能找出意思不同的一项。“嘱咐、叮咛、叮嘱”都有“吩咐”的意思,“托付”的意思是“交付,委托”。本题选D。
6. 坠落 拧开 眺望 咳嗽 伪装 堕落 狰狞 挑食 应该 因为 打仗 搜索 垂蔓 房檐 肩膀 打仗 馊饭 快慢 瞻仰 傍身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坠落、拧开、眺望、咳嗽、伪装、堕落、狰狞、挑食、应该、因为、打仗、搜索、垂蔓、房檐、肩膀、打仗、馊饭、快慢、瞻仰、傍身
7. 1.播种 浇水 2.吩咐 亭子
【解析】
【详解】

8. 秋天,农民伯伯种的稻子成熟了。 帮助王奶奶推车的是个成熟的中年男人。
【解析】
【详解】
9.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当班干部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组织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只要平衡得好,就不会耽误学习,做事公平公正,和同学好好沟通就不会得罪同学。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容具体,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当班干部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组织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只要平衡得好,就不会耽误学习,做事公平公正,和同学好好沟通就不会得罪同学。
10.包粽子
11. 事情发展 端午节这天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
12. 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写出了奶奶包粽子时熟练的手法。
13.因为“我”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还给邻居送去了节日的祝福。
14.妈妈,因为妈妈是个孝顺的好儿媳。
【解析】
10.此题考查给短文加标题能力。给阅读短文加题目
一般说来,给一篇文章加题目,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
1.根据主要内容概括出题目这是最常用的概括方法。记事的文章提炼出中心事件做题目,比如,《草船借箭》《狱中联欢》;写人写景的文章以主要人物、景物或他们的特点来命题,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詹天佑》《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2.根据文章中心提炼出题目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有他的目的,根据中心去命题能使人一下子抓住文章的灵魂。像《伟大的友谊》《丰碑》《做人要有尊严》就是以中心来定题目的典型例子。3.利用相关的物或景做题目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常常围绕某个物或景展开,这些物或景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比如,肖复兴写的《荔枝》一文,母亲和我之间的四件事都是围绕荔枝展开的,作者借荔枝表达了母亲对儿孙深深的爱。4.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也可做题目它们或者像引子一样引出主要人物和事件,或者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景阳冈》中得到借鉴。
这只是给短文加题目的一般的思考方法,具体做题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综合去考虑,因文而异。题目可以源自文章,也可以自己概括,倡导有创意的带有个性化的表达。
11.此题考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解题时,根据本段主要内容简要概括,不啰嗦,语句要通顺。第二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讲解了 “我”和奶奶包粽子。
12.此题考查人物描写手法的掌握。划线句子是对奶奶包粽子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奶奶的动作娴熟。
13.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读全文,可知这个端午节学会了包粽子,还给邻居送去了祝福。
14.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中,妈妈的所作所为不得不让我们敬佩,她是一个孝顺的儿媳。
15.chù  zhà  pián  lǜ
16. 宝贵 钦慕 辨别 场面
17. 桃子 石榴 苹果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音。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字音相关方面的知识。
好处(hǎo chù) 榨油(zhà yóu) 便宜(pián yi) 嫩绿(nèn lǜ)
16.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近义词。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近义词相关方面的知识。
可贵和宝贵: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
爱慕和羡慕:指喜爱仰慕。
分辨和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体面和场面:光荣;光彩。
17.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表现手法。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表现手法相关方面的知识。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通过分析可知,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人要做真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