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1 17:2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 5 草船借箭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镌刻(juān) 迸裂(bònɡ) 请勿自误(wù)
B.瞑目(mín) 呐喊(nà) 踉踉跄跄(qiānɡ)
C.猕猴(mí) 胯下(kuà) 抓耳挠腮(sāi)
D.幔子(màn) 肋骨(nèi) 芝兰相衬(zh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是同一类的是(   )
A.眉清目秀 喜出望外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B.愁眉苦脸 目瞪口呆 神采飞扬 垂头丧气
C.手忙脚乱 一饮而尽 手疾眼快 身强体壮
D.堂堂正正 不屈不挠 火冒三丈 一本正经
3.下列每组中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他怕师傅难堪,哪敢说真话? ②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真话。
B.①几时听说有大虫。 ②不曾听说有大虫。
C.①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②十万支箭,三天难道造不成吗?
D.①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 ②上下都挺脱。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yú)  委托(wěi)  布幔(màn)
B.呐喊(nà) 忌讳(jí) 水寨(zhài)
C.弩弓(nǔ) 擂鼓(léi) 丞相(chén)
5.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镌刻(juān) 迸裂(bìnɡ) 弓弩手(nǔ)
B.忌讳(huì) 踉跄(liànɡ) 蹿下来(cuān)
C.血泊(pō) 姊妹(jiě) 列位呵(a)
D.丫鬟(huán) 水泊梁山(bò) 乐呵呵(hē)
二、填空题
6.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晰( )软弱( )表白( )严肃( )
侵犯( )幼稚( )轻松( )清脆( )
安静( )明白( )湿软( )喧闹( )
7.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学习了课文后,我们认识了___的诸葛亮,___的林黛玉,______的武松,___的孙悟空,这些人物都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草船借箭》改编自《___》,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是___________。我还会把有关四大古典名著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周瑜打黄盖______________
2.诗词能叙事,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诗词能绘景,王维说:“月出惊山鸟,___。”看到奔腾不息的黄河,我想到了陆游的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
3.“___,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古诗______,作者是___代___。
三、语言表达
8.读句子,完成练习。
1.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去掉问号,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肃问诸葛亮:“你叫我来做什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这么办。
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了江心,船头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黄。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窜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10.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调兵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计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多次提到“东南风”,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进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_________,他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13.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黄盖的信非常关键。黄盖怎么写这封信,才能使曹操相信?尝试写出信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15.周瑜故意难为诸葛亮,认为诸葛亮中了他的圈套,因而很高兴,他表达的意思可以用__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鲁肃同情诸葛亮的“遭遇”,遵守与诸葛亮的预定,他的行为表达的意思可以用_________这个词语来概括。
16.从周瑜、鲁肃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用四字词语概括)
周瑜:_________ 鲁肃: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A选项:错误。“迸裂”的“迸”应改为(bèng)
B选项:错误。“瞑目”的“瞑”应改为(míng)“踉踉跄跄”的“跄”应改为(qiàng)
C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
D选项:错误。“肋骨”的“肋”应改为(lèi)
2.B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词语分类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过往学过的知识以及词语的含义进行分析。
A答案:“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仪表堂堂”都是形容人的外貌的词语,而“喜出望外”是形容人的神态的词语。
B答案:四个词语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词语。
C答案:“手忙脚乱、手疾眼快”都是形容速度快的意思,“一饮而尽”是形容人的动作,“身强体健”是形容人的外貌。
D答案:“堂堂正正、不屈不挠”是形容人的品质,“火冒三丈、一本正经”是形容人的状态。
所以选B答案。
眉清目秀: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仪表堂堂: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愁眉苦脸:皱着眉头,哭丧着脸。 形容愁苦的神色。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一饮而尽: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身强体壮:身体强壮。
堂堂正正: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火冒三丈:形容愤怒到极点。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3.C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C选项中:
①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意思是: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②十万支箭,三天难道造不成吗?意思是:十万支箭,三天能造成。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
4.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 正确。
B 有误,“忌讳”的“忌”读音为“jì”;
C 有误,“丞相”的“丞”读音为“chéng”;
故选:A。
5.B
【解析】

6. 模糊 刚强 掩饰 懒散 保卫 成熟 沉重 低沉 热闹 困惑 干燥 安静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故答案为:模糊;刚强;掩饰;懒散;保卫;成熟;沉重;低沉;热闹;困惑;干燥;安静。
7. 神机妙算 多愁善感 武艺高强 神通广大 三国演义 赵子龙单骑救主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烟花三月下扬州 时鸣春涧中 五千仞岳上摩天 童孙未解供耕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月出惊山鸟”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鲁肃问诸葛亮,诸葛亮叫他去做什么。
【解析】

9. 十万支箭,三天不能造成。 雾这样大,曹操难道敢派兵出来吗? 箭好像下雨一样
【解析】

10. 调动兵力、将领,泛指调配人力。 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11.周瑜的兵在南岸,顺着东南风,所以不管是向曹操的兵射箭还是进攻都占有优势
12. 黄盖 足智多谋
13.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周瑜令黄盖诈降,曹操中计,黄盖率军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溃败。
14.丞相,我知道您是一位才智过人、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周瑜自不量力,硬要跟您交战。贵军八十万大军,周瑜才三万,这不是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吗?如果我继续跟随周瑜,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我愿意脱离东吴投靠您。请您无论如何也要收下我!
【解析】

15. 自作自受 守信
16. 阴险狡诈 忠厚善良
【解析】
15.查考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结合句子“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可以判断周瑜的意思是诸葛亮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鲁肃是个忠厚老实的人,遵守约定,可以用“守信”这个词。
16.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结合人物的细节描写,选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恰当的评价人物。周瑜想害诸葛亮,自认为诸葛亮中了圈套,所以说他阴险狡诈;鲁肃是忠厚老实的人,说到做到,说明他善良,讲诚信,因此说他忠厚善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