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2手指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2手指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1 17:2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 22 手指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情不自禁忍不住发出了笑声。
B.妈妈总是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指挥我复习功课。
C.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并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D.相声对我很感兴趣,一有空就听。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形态 ②形状 ③复杂 ④繁杂
⑤堂堂 ⑥堂皇 ⑦持续 ⑧继续
(1)大拇指在五指中,( )实在算不上美。
(2)食指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 )。
(3)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 )的,无如中指。
(4)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 )。
A.①④⑥⑧ B.②④⑥⑧ C.②③⑥⑧ D.②③⑥⑦
3.《手指》一文的作者是( )
A.冰心 B.丰子恺 C.鲁迅 D.郑振铎
4.给加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画出来。
搔痒(shāo sāo)窈窕(yáo yǎo)
秽物(suì huì) 解纽扣(niǔ niù)
蘸药(zàn zhàn)薄弱(báo bó)
鼻涕(tī tì) 管弦(xián xuán)
5.《手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
A.每个人的手指都不一样长。 B.五个手指分工不同。
C.团结就是力量。 D.五个手指谁也离不开谁。
二、填空题
6.读一读,把加点的词语换成别的词语,意思不变。
1.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 )
2.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
3.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
7.比一比,再组词。
梯( ) 憎( ) 渺( ) 扭( )
涕( ) 增( ) 沙( ) 纽( )
三、语言表达
8.综合实践。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千米,是截至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一世界级工程、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于2018年10月24日实现正式运营通车。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以上图文与你所了解的关于港珠澳大桥的资料,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读一读,完成练习。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0.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11.大拇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为了表达这种观点,在文中列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体会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发挥想象,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北京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小的只有__________,有的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
14.运用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五官中“口”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5.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
16.用“ ”画出选段中的过渡句,其作用是 。
17.画“﹏﹏”的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请试着续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选段中,你知道大拇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日常生活中,“大拇指”式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举出两个例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病句类型,如(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词序混乱。(5)重复啰唆。(6)前后矛盾。 (7)不符事理。(8)归类不当。 (9)指代不明。
接着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修改病句:
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A.“情不自禁”“忍不住”重复啰嗦,去掉一个即可。
B.搭配不当,辅导功课应与“指导”进行搭配。
D.主语与宾语颠倒,应是:我对相声很感兴趣。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应用范围,根据词语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结合语境选出适合句意的词语填空。
①形态:指事物存在的样貌,或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②形状: 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
③复杂:(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
④繁杂:事情多而且杂乱。
⑤堂堂:形容盛大、有志气或有气魄。
⑥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⑦持续:指延续不断。
⑧继续:指(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1)根据词义,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是“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2)根据词义,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是“食指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
(3)根据词义,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是“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4)根据词义,结合句子语境可知,是“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A.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B.《手指》一文的作者是丰子恺。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清代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字子觊,后改为子恺,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他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作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C.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男,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D.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西谛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4.sāo yǎo huì niǔ zhàn bó tì xián
【解析】
【详解】
字音的考查。
5.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手指》是丰子恺的散文集,文章介绍了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并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并告诉了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
C项正确,故本题选C。
6. 用力 使劲 秀美 体面
【解析】

7. 楼梯 憎恶 渺小 别扭 鼻涕 增加 沙子 纽扣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8. 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实现正式运营通车。 港珠澳大桥犹如海上巨龙,又一次见证了中国速度。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解析】

9. 我们每个人,不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吗? 我们班上的五十多们同学,各有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武松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
【解析】

10.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 引出下文
11.大拇指最肯吃苦。
12.①相帮扶住琴身;②抵住喷出来的水;③按住流出来的血;④扳住要翻倒的重东西;⑤翻书页;⑥揿电铃。
13. 几十厘米 几厘米 蹲坐在石柱上,看着远方 低着头,好像在沉思 淘气地玩着游戏 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14.示例:嘴巴居于鼻子之下,这绝对不是一个最佳位置,而且一旦遇到一个懒主人,来自上游的大鼻涕就会毫无选择余地钻进嘴巴里。嘴巴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他可以让你品尝天下的美食,也可以让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我认为,嘴巴天生就不是一个享福的命,虽然美食总是由他最先品尝,话语总是由他来表达,但是,从“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八个字里,却能体会出嘴巴的无奈。嘴巴还得承受很多的无妄之灾,比如说错了话,要掌嘴;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适,都要由他来品尝那苦涩的药丸,表面风光的他,常常落得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下场,我实在为他感到不平。
【解析】
10.此题考查中心句及其作用。中心句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本段主要介绍了大拇指的特点。总起下文。
11.此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
12.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从“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概括为:①相帮扶住琴身;②抵住喷出来的水;③按住流出来的血;④扳住要翻倒的重东西;⑤翻书页;⑥揿电铃
1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4.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本段结构先总写再分写,书写时需要注意。
15. 体态 头形 构造
16.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承上启下
17. 排比 续写示例:拧开瓶盖时,他用力最多;使用遥控器时,要他按下切换键。
18.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19.示例:环卫工人、农民
【解析】
【分析】
15.本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的分析,在本题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作者是从体态、头型、构造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拇指形状的不完美。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过渡句的分析,结合文段的内容,找出起到承上启下衔接作用的过渡句即“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过渡句的作用即为承上启下。
17.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在本题中,划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仿写句子时要注意排比句写出相同句式的三句及其以上的即可。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得出答案,大拇指的特点是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理解,注意分析出“大拇指”式的人物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有例如环卫工人,农民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